什麼?微信開通“已讀”功能了?
還好!虛驚一場!
有點搞不懂了,為啥有人需要“已讀”功能啊,像現在部分社交軟件、短視頻平台都有了“已讀顯示”或者“訪客記錄”等功能,這對於咱們i人來說,真的壓力巨大啊!本來刷短視頻、社交都是為了緩解壓力,這下好了,壓力沒能釋放,反而更焦慮了,這誰還敢玩呢?
關於微信開頭“已讀”功能的討論,已經不是第一次了,早在2018年的時候,就有網友提出過這樣的問題,但當時微信方面就給出了回答,“已讀”會增加接收者的心理負擔和社交壓力,暫不考慮。但沒想到,這麼多年過去了,還有部分網友執着於這一功能。
但還好,微信還是懂大部分用戶的,說實在的,“對方正在輸入”的這個顯示,就已經讓部分用戶感受到了巨大的壓力,更別說開通“已讀”功能了,真沒必要吧。
微信官方對於這個“已讀”功能的回復,還是令人很放心的,騰訊公關總監張軍給出了非常肯定的回應,堅定不移的不提供這個功能,以後也不會有。而且騰訊微信團隊也曾經說過,放心,沒有“如果”。這一次,咱們基本上可以100%放心了,微信“已讀”功能,現在沒有,以後也不會有!
可能部分用戶對於“已讀”功能很執着,還是用慣了外國的社交軟件,但為啥咱們自己的社交軟件要和別人一樣呢?和外國人相比,個人認為,咱們中國人在社交中會更加含蓄和內斂,做不到外國人那般熱情。社交本就該讓自己覺得舒服,而不是迎合大眾。所以說,大部分人舒服才是真的舒服,就個人而言,“已讀”功能並不是什麼必不可少的功能,也沒有太大的實用性。
如果你知道對方“已讀”卻沒有第一時間回復你的消息,可能會影響你的情緒,導致你胡思亂想,反而增加了你與對方的嫌隙。但實際上,對方可能真的是太忙了,只是掃了一眼消息就去忙工作了,只有等到閑下來才會有空回復你,在這個過程中,“已讀”功能的弊端就很明顯了,完全是沒事找事。
更何況,如果對方真的是“已讀不回”,確實不太想回復你的消息,當你看到“已讀”兩個字後,是不是也會被真相刺痛呢?這也完全沒必要。所以說,社交還是要有點安全距離,也就是要有點“神秘感”,保持一定的空間才好,成年人沒必要事事較真吧?
一個讓用戶會感到有負擔的功能,就是不好的功能,所以說,我還是很支持微信不做“已讀”功能的,畢竟無論是生活還是工作,如果微信“已讀”成為了日常,那就太可怕了。對此,你怎麼看呢?你覺得“已讀”功能真的有必要存在嗎?歡迎評論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