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話說“成也蕭何敗也蕭何”,造車新勢力依靠“腦殘粉”烘托的市場終於要被反噬了,那些為一句“遙遙領先”而歡呼雀躍的人群,現在是不是要倒戈了?
上一周車圈最熱門的事件就是小米SU7的事故,身邊人藉此次事故問我小米汽車如何,我說非常好,至少在所有新能源車之中是最靠譜最安全的。因為這個事故不賴小米,或者說這次事故源於對智駕“無腦依賴”的人群。
雖說死者為大,但把自己的生命完全寄託給智駕系統,與騎摩托車在山道上壓彎者沒有本質區別。相信每一個普通人,看到機車亡魂新聞都會覺得他們是作死,不會賴機車廠家,實際上是一個道理。
估計很多人認為,這是小米在宣傳智駕的時候,用誇張不負責任的話術“欺騙”了消費者。但如果你看了小米發布會現場就會發現,人家小米一直在說“智能輔助駕駛”,沒說無人駕駛。
同時,在這個時代還無腦相信廠商話術的人也屬於“腦殘粉”,也不是所有人都會同情。如同每一個在某魚、拼夕夕上買便宜貨的人,都應該有‘買到假貨’的心理準備。
相反,智駕系統是小米SU7在整個宣傳話術中,是存在感最低的部分。大部分人買小米SU7都是看重它的性能表現,雷軍也把主要宣傳放在了V6和V8電機上,最近剛剛上市的小米SU7 Ultra也在宣傳1.9秒的加速成績,而不是高階智駕。
除了追求性能數據的用戶外,還有相當一部分人是雷軍的粉絲,對小米出品的質量完全信賴,或者是對它的生態系統更感興趣。唯獨少有為了“小米智駕”而買車的人群。
因此,當高速公路的警示標改為“高速路況複雜,慎用輔助駕駛”的標語時,引發這波“智駕反噬”的小米汽車,反倒是受影響最小的品牌。受影響最大的,反倒是那些“買智駕系統送車”的品牌。
說到這裡,是不是很多人想到了華為系,恰恰相反,華為系雖然以智駕為賣點,但他們的用戶群體年齡層偏大,購車價值觀成熟,更追求安全,拿生命開玩笑的事兒做得很少。另外價格越貴的車型也越安全,因為越貴的車型面對的用戶群體認知層面越高,輕易不會受到廠商宣傳影響。
比如問界M9、理想L9,從來沒有出現過智駕事故,原因就在於它們的用戶認知層次更高,不會把自己的生命交給“智駕系統”。同時這些高價值車型在主被動安全配備上也非常齊全,要麼不會出事故,要麼出事故也很難出現人員傷亡。
真正受影響的,實際上是低認知人群,他們對某一項技術“從無腦信,到無腦罵”,都只在一瞬間。所以那些低凈值車型,很可能因為此次事件,讓剛剛刮起來的“智駕平權”風潮,瞬間偃旗息鼓。在接下來的日子裡,L2級智駕系統,很可能會淪為與ABS和EBD混為一談的普通配置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