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閱讀此文之前,麻煩您點擊一下“關注”,既方便您進行討論和分享,又能給您帶來不一樣的參與感,感謝您的支持。
本文內容均引用權威資料結合個人觀點進行撰寫,文中已標註文獻來源及截圖,請知悉。
作為“芯片大佬”的坂本幸雄,曾一度帶領日本本土企業爾必達成為芯片行業的明星企業。
但後來,由於美韓聯合起來的不光彩的打擊,爾必達最終被迫宣布破產。
然而,那時已經72歲的他不願意以一名失敗者退出歷史舞台,於是最終選擇來到中國繼續實現自己的“夢想”,那麼後來怎樣了呢?
信源:離開紫光集團後,75歲坂本幸雄再到中企任職 2022-06-19 觀京者網
與芯片的結緣
1970年,坂本幸雄順利從大學畢業,滿懷激動地加入了德州儀器在日本的分公司,這家美國半導體公司,在當時代表着世界芯片行業的頂尖水平。
但新員工一開始並不能直接進入芯片研發部門,而是先從銷售基層崗位開始鍛煉。
儘管他對此感到十分失望,卻並未因此灰心喪氣,而是迅速調適心態,積極投身於新的工作之中。
有一次接待外國客戶時,他依靠紮實的專業知識與流利的英語,詳盡地介紹公司產品和技術,從而贏得客戶的高度讚賞。
隨後,憑藉著出色的業績和不斷積累的專業能力,坂本幸雄的職位也逐步晉陞,最終成為了公司的副總裁。
在他事業如日中天的時候,他開始認真思考自己的職業道路,他意識到,自己多年來的努力,實際上是在為他國蓄力。
大量的芯片人才和最前沿的技術都流向了美國總部,而自己本土的芯片產業卻始終處於依附的地位。
這種認識讓他感到不安和焦慮,同時也激發了他內心深處想要發展日本自主芯片產業的強烈願望。
懷着這樣的理想,坂本幸雄離開了德州儀器,加入了日本本土企業神戶制鋼,擔任電子信息半導體部門的經理。
然而,坂本幸雄在神戶制鋼的表現,讓美國芯片界開始感到不安,為了維護自身的霸主地位,美國開始對日本芯片產業進行打壓。
美韓的打擊
面對美國的步步緊逼,日本政府和企業意識到,必須團結起來,共同應對挑戰,於是他們集合了全國最優秀的資源和人才,成立了一家新的芯片公司——爾必達。
而坂本幸雄則接手了爾必達社長的職務,為了帶領爾必達走出困境,他開始尋找新的突破口。
經過他的仔細考慮,最終把注意力轉向了當時剛開始發展的手機市場。
他預見到,未來移動設備將會成為主流,而移動存儲芯片將擁有巨大的市場需求,於是坂本幸雄毅然決然地拿公司一半的錢,去搞移動存儲芯片的研發。
在坂本幸雄的帶領下,爾必達的研發團隊夜以繼日地進行技術攻關,最終他們終於成功研製出了性能優異的手機存儲芯片。
這款新品一經上市,立刻在全球市場上大受歡迎,訂單絡繹不絕,而爾必達也因此一舉成名,成為了芯片行業的明星企業。
趁着這股勢頭,爾必達成功上市,公司規模迅速擴大,一度成為了全球芯片行業的領軍者。
然而,好景不長,2008年全球金融危機爆發,爾必達也未能幸免於難,更糟糕的是美國趁機聯合三星,對爾必達展開了新一輪的圍剿。
他們靠着豐厚的資金,大量製造低價芯片,這導致爾必達的市場份額受到了影響。
面對巨大的壓力,爾必達的資金鏈開始出現問題,儘管日本政府撥了1200億日元來幫忙,但這點錢對於那麼大的研發和生產投入來說,根本不夠用。
為了拯救公司,坂本幸雄四處奔波,積極向銀行申請貸款,但是由於爾必達背負着巨額債務,沒有哪家銀行願意冒險提供貸款。
在絕境之中,日本政府再次出面,協調日本政府投資銀行為爾必達提供援助。
但銀行方面也提出了苛刻的條件,必須找到一家大型廠商作為戰略股東,為爾必達的債務提供擔保。
幾經周折,坂本幸雄終於找到了一家願意合作的美國芯片公司——鎂光。
但最終美國和韓國還是聯起手來,以不光彩的手段徹底摧毀了爾必達,也擊碎了坂本幸雄的夢想。
投奔中國
2012年,爾必達破產,那時坂本幸雄也已經72歲了。
但是他卻無法放下心中的執念,不甘心就這樣以失敗者的身份退出歷史舞台,更無法原諒美國和韓國的卑劣行徑。
很快,坂本幸雄想要復出的消息很快傳遍了業界,而我們的紫光集團也向他拋出了橄欖枝。
那時,中國正處於經濟高速發展的時期,也逐漸成為了美國新的戰略競爭對手。
為了阻止我們的發展,美國對中國也發動了“芯片戰爭”,試圖通過技術封鎖來限制中國芯片產業的發展。
於是為了打破技術封鎖,實現芯片自主,中國積極引進海外人才和技術,而坂本幸雄在芯片領域的豐富經驗和專業知識,正是中國迫切需要的。
面對來自世界各地的邀請,他經過慎重考慮,最終選擇了中國的紫光集團。
加入紫光集團後,他把所有技術和經驗都傳授給團隊,不遺餘力地助力中國芯片業的進步。
僅僅一年時光,紫光集團便成功達成DDR4內存芯片的量產。
在紫光集團工作了兩年後,由於種種原因,他離開了紫光,加入了深圳的晟維旭公司。
筆者認為
坂本幸雄的加入為中國芯片行業帶來了新的生機,他帶來的不僅僅是先進的技術和經驗,更是一種不屈不撓的奮鬥精神。
這對中國快速成長的芯片行業是一筆非常寶貴的資源,而對於坂本幸雄來說,中國也為他提供了一個實現夢想的舞台。
在這裡,他可以繼續追逐自己的芯片夢想,將自己的才華和經驗發揮到極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