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位潛在英特爾CEO候選人:陳立武、劉德音、墨菲等

2024年12月04日18:22:08 科技 1199

8位潛在英特爾CEO候選人:陳立武、劉德音、墨菲等 - 天天要聞

本文由半導體產業縱橫(ID:ICVIEWS)綜合

英特爾正尋求外部空降CEO。

8位潛在英特爾CEO候選人:陳立武、劉德音、墨菲等 - 天天要聞

知情人士稱,在宣布首席執行官帕特・基辛格退休後,英特爾已開始評估前董事會成員陳立武等幾位外部人士對 CEO 職位的興趣。據悉,英特爾關於新 CEO 人選的討論還處於早期階段,尚未確定任何候選人。

英特爾已聘請高管獵頭公司Spencer Stuart協助尋找新領導,重點考慮外部候選人,目標候選人包括Marvell科技CEO Matt Murphy和前前董事會成員陳立武(Lip-Bu Tan)。

8位潛在英特爾CEO候選人:陳立武、劉德音、墨菲等 - 天天要聞

陳立武

陳立武是半導體行業備受尊敬的資深人士,長期以來被視為英特爾首席執行官的有力競爭者。陳立武曾任芯片軟件公司Cadence Design的首席執行官,並於兩年前加入英特爾董事會,後於2023年10月被授權監督製造業務。然而,陳立武在英特爾重振計劃的幾個方面與基辛格發生衝突後,於8月離職。消息人士稱,英特爾董事會近日已與陳立武接洽,探討其對首席執行官職位的興趣。

除了陳立武,英特爾董事會也在評估Marvell Technology的首席執行官馬特·墨菲(Matt Murphy)作為潛在候選人。馬特·墨菲自2016年起擔任Marvell首席執行官,此前在Maxim Integrated Products Inc工作近22年。

其他候選人還包括Ampere Computing LLC的CEO雷妮·詹姆斯(Renee James),她曾在英特爾工作超 25 年負責英特爾在企業、安全和雲計算應用方面的軟件和服務戰略、收入、利潤及產品研發等工作,推動了英特爾在軟件和服務領域的戰略擴張。2017 年創立 Ampere Computing LLC,並擔任董事長兼首席執行官至今。在其領導下,Ampere Computing 致力於開發基於 Arm 架構的服務器微處理器,產品應用於數據庫、媒體編碼、網絡加速、人工智能推理等領域,公司發展迅速,與甲骨文、微軟、谷歌等大客戶建立了合作關係,其設計的處理器具有高性能、低功耗、可擴展性強等特點。

以及聯想前高管柯克·斯考根(Kirk Skaugen),在英特爾工作了 24 年,他曾在英特爾服務器芯片部門稱霸業界時負責該部門。

另一個潛在的招聘對象是蘋果公司內部芯片部門的高級副總裁約翰尼·斯魯吉(Johny Srouji)

若從技術轉移考慮,台積電、AMD 和NVIDIA 的人才庫是更多選擇之一,英特爾在尋找上一次執行長期間,AMD 蘇姿豐就被許多分析師視為最受歡迎人選。但現在AMD 市值已是英特爾兩倍多,要說服她接手英特爾可能不是件易事。

至於NVIDIA,執行長黃仁勛創造一個獨特的管理架構,摒棄傳統的層級制度,在這橫向結構下共有數十個直接下屬,要找出最適合人選進英特爾可說相當困難。

台積電人才濟濟,在晶圓製造能力又大勝英特爾,不排除會是考量選擇之一,媒體也點名台積電業務開發資深副總裁張曉強和資深副總經理暨副共同營運長侯永清,至於前台積電董事長劉德音早年曾在英特爾工作,2024 年初從台積電退休,今年剛滿70 歲,也是有力人選之一。

英特爾前執行長Pat Gelsinger 於2021 年繼承英特爾,但該公司在2023 年營收萎縮至540 億美元,比接手那年減少近1/3,分析師預期英特爾今年將虧損36.8 億美元,為1986 年以來首度年度凈虧損。英特爾周二股價下跌近6%,與Gelsinger 擔任執行長前幾個月的最高點相比,跌幅超過60%。

英特爾自1968 年成立以來,除了第七任執行長Bob Swan 外,所有領導人都是本土出身。據報道,他在英特爾董事會被迫撤換Brian Krzanich 時,作為權宜之計才接下這份工作。在Krzanich 任期內,也有多名英特爾資深員工離開。

分析師表示,英特爾董事會尋找Pat Gelsinger 長期接班人時,可能難從內部選擇,因為較早前離職潮的關係,有力的內部候選人較少,再來外界也不看好該公司能從外部引進一位救世主,立即改變現況。

KeyBanc Capital Markets 分析師John Vinh 認為,要找到一位擁有適當經驗與背景、有能力管理英特爾這樣複雜的組織,並能有效處理眾多不利因素的接班人,可能會是英特爾的一項挑戰。

那些改變英特爾命運的執行長們

英特爾過去50 年共經歷八任執行長,每任都有不可磨滅的歷史地位,但有些決策也導致英特爾逐漸變得笨重、難以翻身。而這家科技巨頭的歷史,更與半導體史有密不可分的關係。

第一任執行長:Robert Noyce(1968~1975)

Noyce 成立英特爾後,1971 年提出微處理器,開啟個人電腦(PC)時代,也啟動美國科技重鎮硅谷的輝煌時代,後人稱為“硅谷市長”或“硅谷之父”(the Mayor of Silicon Valley )。

值得一提的是,Noyce 和德州儀器工程師Jack Kilby 都是集成電路(IC)發明者之一。Kilby 於1958 年在德州儀器實驗室開發出全世界第一個集成電路(IC),稱為“IC 之父”,隔年Noyce 筆記本描述第一個平面IC,金屬互連線採用平版印刷模式,也成為所有現代IC 技術的基礎。

第二任執行長:Gordon Moore(1975~1987)

Moore 於1965 年提出著名的“摩爾定律”(Moore's Law),但這時仍處於IC 發展早期階段,幾乎算是盲目預測,主要是想傳達未來電子產品會越來越便宜,沒想到預測竟然成真,考慮到IC複雜度同樣呈倍數成長,摩爾1975 年修正預測,指出十年內,IC 電晶體數量每兩年增加一倍,奠定半導體產業的發展基礎。

第三任執行長:Andrew Grove(1987~1998)

為了追隨主管Moore,Grove 出走快捷半導體成為英特爾第三號員工,但他發現事情不妙。一號員工Noyce 和二號員工Moore 都不太擅長管理,因此管理責任自然落到他的頭上。

1970 年代,英特爾主要產品為DRAM 和SRAM,日本廠開始傾銷全世界後,DRAM 利潤快速下滑,Grove 決定中斷髮展DRAM 相關產品,改發展集成電路應用,抓住了PC 時代的龐大商機。

此外,他任內還有一個重大決定,就是獨自生產386處理器,成功達成英特爾自產處理器的能力,也奠定1990 年代早期不受質疑的領導位置。

英特爾創立那年年收益僅2,672 美元,但30 年後(1997 年)營收成長至208 億美元,Grove 可說功不可沒,並於1997 年獲《時代》雜誌選為年度風雲人物,他也將管理心路歷程寫成書,並說了那句經典名言:“唯偏執狂得以倖存”(Only the Paranoid Survive)。

第四位執行長:Craig Barrett(1998~2005)

進入英特爾前,Craig Barrett 是斯坦福大學材料科學及工程系副教授,上任後首要面對英特爾能否成為承受“低利潤”的公司,當時市場認為,半導體產業的高獲利時代已過,未來個人電腦主流是低價電腦,因此他領導英特爾兩次轉型。

一是細分英特爾處理器產品,因轉型之快,競爭對手在低價市場難以撼動其地位;二是從電腦/計算機科學進軍網絡服務器。他也認為製造和研發是英特爾的關鍵核心競爭力,因此投資280 億美元興建先進廠房和開發新技術,使英特爾製造技術領先。

第五任執行長:Paul Otellini(2005~2013)

到了Otellini 時代,英特爾又一次重大轉變,他是史上第一位沒有工程師背景的執行長,只有MBA 學位。他任內英特爾財務表現非常出色,但也將英特爾從技術導向轉為業績導向,比起技術更看重銷售和行銷,為英特爾後期萎靡埋下禍根。

2005 年Otellini 拿到蘋果訂單,使Mac 採用英特爾芯片,但後來蘋果詢問英特爾是否願意供應iPhone 處理器,Otellini 因誤判需求前景,認為不符成本放棄此筆交易,錯過2007 年iPhone 上市後的移動手機起飛階段。

比起單獨銷售芯片,Otellini 認為英特爾的平台產品更有價值,幫助英特爾站穩x86 市場,但技術卻開始走下坡。同時受全球經濟低迷影響,英特爾關閉五家工廠,包括硅谷最後一座工廠。

第六任執行長:Brian Krzanich(2013~2018)

PC 市場衰退,負責技術、行政等工作的新執行長Brian Krzanich 再度面臨轉型重責大任,重心轉往物聯網(IoT)及雲端。Krzanich 不相信光刻機能發揮經濟規模,放棄ASML 第一代EUV 設備,故10 納米製程多次跳票,使先進制程一路落後台積電、三星,甚至導致市佔率遭競爭對手AMD 蠶食。

第七任執行長:Robert (Bob) Swan(2019~2021)

英特爾留下很多問題包袱,如10 納米製程卡關,即使Bob Swan 上任也很難克服。在他擔任執行長時,英特爾市場霸主地位逐漸下滑至與AMD 齊平,部分市場甚至被追趕上;與此同時,蘋果推出自研處理器M1、捨棄英特爾,成為很可能翻轉英特爾統治權的最後一根稻草。

此外,英特爾2017~2018 年曾與OpenAI 高層討論投資,但Bob Swan 認為生成式AI 模型短期難以商業化,沒有賺頭,導致交易告吹。

第八任執行長:Pat Gelsinger(2021~2024)

前三任執行長都是營運或財務出身,故Pat Gelsinger 上任後,期望技術出身的他能為英特爾帶來不同氣象。由於要挽救英特爾這頭大象實屬不易,他計劃大幅擴大英特爾工廠,並喊出“四年五節點”計劃,即在4 年內推進5 個製程節點目標,將未來成功賭在英特爾 18A 製程。

*聲明:本文系原作者創作。文章內容系其個人觀點,我方轉載僅為分享與討論,不代表我方贊成或認同,如有異議,請聯繫後台。

科技分類資訊推薦

大爺寫《我的母親》火爆全網!視頻發布者最新發聲 - 天天要聞

大爺寫《我的母親》火爆全網!視頻發布者最新發聲

連日來,一段關於大爺挑戰寫作1957年高考同題作文《我的母親》的視頻火爆全網。不少網民表示,文字質樸,催人淚下,深深被打動。7月11日,大皖新聞記者聯繫上了視頻發布者連文傑。對方表示,視頻中展示的作文內容由大爺獨立寫作,產生的版權收入也全給大爺。大爺寫作文視頻走紅網絡。大爺寫的作文在網上爆火大皖新聞記者注...
10.38萬元起,吉利銀河A7發布預售價 - 天天要聞

10.38萬元起,吉利銀河A7發布預售價

7月11日,吉利銀河發布了預售價,預售價格範圍為10.38-13.38萬元,在發布預售價格的同時,官方也帶來了多項權益,包括500元訂金抵扣1500元,贈送價值8800元的Flyme Sound音響等。
“中欣卡”突然停擺,超150萬用戶退款難 - 天天要聞

“中欣卡”突然停擺,超150萬用戶退款難

覆蓋北京2000多家門店、擁有超150萬持卡用戶的預付卡“中欣卡”近日停擺,線上線下消費渠道均被暫停,恢復時間未知。大量持卡用戶面臨資金凍結困境。消費渠道全面“癱瘓”近日,中欣卡發布公告稱“因業務調整,全面暫停所有門店合作,無法消費”。中國新聞網《民生調查局》記者發現,其官網合作商戶名錄已清空,線上提貨渠...
突發,聊聊Manus“刪博跑路” - 天天要聞

突發,聊聊Manus“刪博跑路”

摘要:“如果最後有不錯的結果,證明作為中國出生的創始人,也能在新的環境下做好全球化的產品,那就太好了”鳳凰網科技 出品作者|董雨晴7月11日,AI Agent產品Manus官方賬號清空了發布在微博、小紅書的內容。兩天前,Manus剛剛陷入裁
AI取代硅谷程序員?這些美國大廠高管這麼說 - 天天要聞

AI取代硅谷程序員?這些美國大廠高管這麼說

人工智能(AI)正在加速重塑全球勞動力市場。 當地時間10日,美國招聘平台Indeed及員工評價網站Glassdoor宣布,為應對人工智能帶來的產業變革,將裁減約1300個職位,占集團員工總數的6%。微軟首席商業官阿爾索夫(Judson Althoff)稱,AI已承擔35%的產品代碼編寫工作,顯著加快了產品開發周期。 美國威達信集團(Marsh Mc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