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在最近央視發布了一段只有七秒長的視頻,然而就是這麼一段小小的視頻,直接“震驚友邦”了。這段視頻雖然短,但是每一個展出的細節都是重磅炸彈級別的。各路網友和專家都紛紛出來分析這個視頻中到底展現了什麼樣的驚人科技。
首先,這個視頻明確提到了這次測試的風洞,正是大名鼎鼎的JF-22超高速風洞。這個風洞今年六月份左右才剛剛完成驗收工作。這次測試畫面的流出,基本上確定了該款風洞已經正式具備了參與實驗的能力。
那接下來問題來了,JF -22作為目前全世界最先進的風洞,可以在130毫秒的實驗時間內,通過爆轟驅動,製造出30馬赫的超高速飛行環境。也就是說,有資格在這個風洞裡面進行測試的,最起碼也得是高超音速載具。如果基礎設計速度無法達到20-30馬赫,那麼這玩意兒都沒有上這個風洞的資格。
而這樣的飛行器在世界範圍內屈指可數,哪怕是中國意外,也就只有俄羅斯的先鋒滑翔飛行器。就這樣它的速度也才只有20馬赫。至於美國,有個10多馬赫的東西就得當成寶貝供着。
那麼這次七秒視頻中,公開的這個過風洞的實驗性飛行器模型,到底是個什麼東西呢?
首先讓我們看看其氣動外觀。
這個飛行器採用了倒T型氣動舵面。這個結構顯然不屬於目前我國的高超音速武器的範疇。畢竟現在中國使用的是滑翔體彈頭,其特點是採用了錐形乘波體或密切錐乘波體設計,主要用於在近地距離上進行滑翔攻擊。總的來說這種武器的使用限制還是挺大的。所以本虎猜測這次更換氣動外形,就是為了研發一種無粘性乘波體飛行器。
這種飛行器設計主要目的就是為了優化粘性效應對飛彈飛行產生的負面影響,進而大幅降低乘波體表面的摩擦阻力,使其能夠在最大升阻比和最小阻力係數間取得一個完美的平衡。
根據美國空氣動力學家安德森和鮑爾卡特的說法,無粘性乘波體相對於一般的錐形乘波體可以達到的25馬赫的超高速
這個設計理念非常簡單,基本上中美俄三國都有想到,也有相應的論文文獻論證其實現的可能性。
但是在技術難度上就是另一件事情了。如果這個技術真的能簡單實現,那麼也不至於全世界所有國家,在研發高超音速導彈的時候都優先考慮錐形乘波體設計。
也正由於這次我國開發的高超音速武器,其基本速度是奔着25馬赫以上取的,所以他才有資格吹JF-22超高速風洞而不是其他測試速度較低的風洞進行測試的情況。
此外,還有一點值得注意,前面說了它採用了倒T型氣動舵面,這種設計賦予了飛行器更大的啟動面積。該設計可以有效提高飛行器的航程,讓其實現環球飛行。
說到這裡,基本上我們可以確定以下這些信息。這款飛行器的飛行距離和飛行速度都遠超我國的DF-17導彈。
基於以上兩點,我們可以得到兩個推測。如果把速度當成重點的話,DF -17是我國戰術打擊力量中的王牌,但由於採用了傳統的錐形乘波體彈頭,所以基本不具備戰略打擊能力。而這款採用了新型無粘性乘波體彈頭的飛行器將會成為我國的高超音速戰略打擊力量,和東風-17導彈形成戰略和戰術上的高低搭配。
但如果我們把重點放在航程上,就會發現這玩意兒也有可能是我國未來的亞軌道空間飛行器,抑或是空地運輸飛船的雛形。前者可以用於在亞軌道進行長時間飛行停留,後者則可以用於協助太空探索。提高我國的空間站和隕石防禦網絡的建設效率。
當然,也不排除美國人猜測的那樣,使用亞軌道飛行器發射東風-17導彈,實現一小時打遍全球的可能。
但是不管這玩意兒的真身到底是什麼,這次視頻的出現都證明了我國開發的JF-22風洞,絕對不是外媒宣稱的面子工程,而是真的具備實際的戰略意義的高級設備。正所謂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美國最先進的風洞性能遠遠落後於中國,這也是他們一直無法開發出媲美中國的高超音速飛行器的核心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