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從黨的二十大到全國兩會,宏偉藍圖鼓舞人心,時代號角催人奮進。為貫徹落實黨的二十大提出的“三教”協同和“三融”發展思想,挖掘山東職教改革經驗,山東廣播電視台聯合國研智庫、山東省人民政府發展研究中心、山東省教育廳共同主辦“高端智庫看山東”山東職業教育高質量發展調研行活動,發揮“媒體+智庫”特色,集聚智慧力量,把脈職教產業,再造“山東樣板”,貢獻“山東智慧”。
齊魯網·閃電新聞3月17日訊 今天上午,來自全國的近二十位高水平專家以及主流媒體走進萊蕪職業技術學院,專家一行調研了萊蕪職業技術學院大學生事務服務中心。
萊蕪職業技術學院黨委學生工作部部長張曉瓊向記者講述了工作中的一件事:傍晚19點,早已過了下班時間,她依然在大學生事務服務中心服務窗口值班,在她面前的是一位神色焦急的學生,想要開辦學籍證明。儘管學籍管理處的老師已經下班了,張曉瓊還是沒有猶豫,立馬撥通了電話,負責學生學籍的老師此時正在家裡照顧孩子,接到電話後,她火速驅車返校,將事情辦結。
“其實沒有想太多,就是覺得學生的事沒有小事,不能耽誤孩子第二天報考。”張曉瓊和記者說道,“之所以設立大學生事務服務中心,就是為了全面徹底為學生排憂解難。”
面對廣大師生日益多元化的需求,學校積極轉變管理育人觀念,從被動接訴轉變為主動靠前服務。借鑒“楓橋經驗”,學校打造了“一站式”大學生事務服務中心,服務中心集“一站式”線下辦事大廳和 “校園12345”兩大功能於一身,分為線上線下兩個服務平台。學生除了到這個線下辦事大廳辦理相關業務,還可以通過微信公眾號、小程序、官網、熱線電話等方式反應訴求,統稱“萊就辦”一網通平台,也就是“校園12345”,24小時隨時接受師生提交的建議和投訴信息,平台可以做到自動分類、自動分派到相關部門。
2月18日開學至今,“萊就辦”一網通平台累計收到各類諮詢、建議、投訴工單234個,濟南市12345民生熱線僅收到86個,同比減少200個、減少70%。
線上服務平台的成立極大提高了師生溝通交流的效率,提升了服務質量和時效性。線下平台地點設在學校圖書信息樓二樓大廳,線下中心分設若干服務窗口,各責任單位選派政治覺悟高、服務意識好的業務骨幹具體接辦學生事務,實行ab崗制,程序簡便、可當場辦結的事項直接辦理,需審批、論證、公告等不能當場辦結的事項承諾辦理。
依託服務中心,精簡辦事流程、線上接收到的學生需求直接分派到對應的行政部門,極大減少了辦事環節,縮短了辦理時限,努力實現廣大師生“只進一扇門、只跑一趟腿”“只簽一個字、只蓋一個章”。同時藉助數字化手段,建立了系部、學校、政府三級信息諮詢與服務平台,優化訴求反映渠道,關切師生需求。
萊蕪職業技術學院學生陶望鵬向記者分享了自己通過大學生事務服務中心辦事的經歷和感受,他反映過校內電動車管理問題,學校很快就設立了專門的電動車停放區,並開通了校內公交車。他還反映過學生健康方面的需求,校方同樣快速地建立了24小時的健康驛站,為學生提供健康服務。“我覺得這個平台非常高效,解決問題的速度非常快,而且老師們的態度也很親切熱心。大學生事務服務中心是一個給學生辦實事的平台,真的建到了我們心坎里去了。”
設立大學生事務服務中心,反映了萊蕪職業技術學院在管理育人理念和行為上的轉變,從被動接訴轉變為主動靠前服務。為學生辦事的過程,實際上也是和學生深入溝通交流的過程,可以拉近師生之間的距離。服務中心的運行也有效推動了學校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的現代化建設。
閃電新聞記者 葛一凡 實習記者 陳偉 報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