轉身、跨步、亮翅……
你以為這只是幾個舞蹈動作?
來,一支現代舞帶你認識
身懷絕“技”的湖北!
華麗轉身
從“鋼的城”到“光的城”
剛剛過去的2021年,鄂鋼又增添了兩塊新招牌,一塊是國家高新技術企業,一塊是全國3A級風景區。在新改造完成的鄂城鋼鐵,鍊鋼搭上5G技術快車,從鐵水入場到軋製成材,全程無人操作,一鍵完成。
從傳統產業到智慧鍊鋼,從鋼鐵到光芯屏端網,湖北也正在實現華麗轉身。
十多年前,中國光纖光纜產品難以自給自足。
2013年7月21日、2018年4月26日,習近平總書記兩次聽取長飛公司的彙報,並指出:我們這麼大的國家,不能做其他國家的技術附庸。
這些話深深觸動了長飛光纖光纜股份有限公司執行董事兼總裁庄丹,“習近平總書記當時問我,你們的長飛夢是什麼?我說,用6到8年時間做到這個領域的全球第一。”
令人欣喜的是,2016年底,長飛就實現了光纖預製棒、光纖、光纜銷量全球第一。
十年後的今天,光谷的光纖光纜產業和器件模組產業國際市場佔有率分別為25%和12%,光通設備處於第一梯隊;激光產業也已成長為國內龍頭,激光設備品種佔國內市場70%,產值佔比50%;光電顯示與光電傳感產業形成了蓬勃發展的局面。這束“光”從“跟跑”到“領跑”,湖北完成了一個又一個高難度動作。
非凡跨越
從“湖北製造”到“湖北智造”
在人都站不穩的45度坡角上爬坡,百公里加速只需要4.2秒,充電10分鐘續航400公里……8月27日,東風豪華電動越野品牌“猛士”驚艷亮相,讓湖北新能源汽車產業再現“硬核”技術實力。
這十年,鄂產汽車量質齊升。從2012年的118.9萬輛,到2021年的209.9萬輛,十年間年產量增長91萬輛,從全國第7躍升到全國第4,位居中部第一,其中,商用車產量佔全國的9.3%,穩居全國第一。
仰望太空——湖北 “織”造,讓五星紅旗不褪色的“中國紅”在九天攬月。
俯瞰大地——中國建橋看湖北,“湖北造”不斷刷新世界建橋技術新紀錄。
放眼遠洋——國產航母、蛟龍號等大國重器的背後,閃耀着湖北智慧的光芒。
展翅騰飛
從“孔雀東南飛”到“梧高鳳凰來”
從“鋼的城”到“光的城”、從“湖北製造”到“湖北智造”,湖北靠的是什麼?
今年6月,習近平總書記在武漢華工激光工程有限責任公司考察時說,科技創新,一靠投入,二靠人才。
目前,湖北擁有130所高校、3600多家科研機構、高新技術企業14560家、160多萬名在校大學生,武漢在校大學生數量一直穩居全國前三。人才資源總量911.5萬人,“兩院”院士80人,高層次人才總量居全國第一方陣,科技人員在成果轉化中的收益比例提高到最高99%。
十年來,湖北着力完善人才評價體系,加快建設高水平人才高地和吸引集聚人才的平台。
2021年,武漢市高新技術企業凈增已突破2800家,較上一年度增長超57%。在光谷,高新技術企業超過4200家。高新技術和新興產業吸納大學生人數逐年升高。
如今,武漢正在成為在漢高校應屆畢業生的首選——據了解,武漢大學2021屆留漢就業大學生占就業總人數接近三成,據校方介紹,武漢已連續三年居畢業生流向城市首位。
能聚才,會用才,才生財。科技人才,為湖北創造了源源不斷的寶貴財富:
十年間,湖北國家重點實驗室總數達到30個、總數全國第4;
十年間,3個重大科技基礎設施納入國家“十四五”規劃,數量居全國前列;
十年間,湖北全社會研發投入增長202%,高新技術企業數量增長842%,技術合同成交額增長800%;
中國這十年
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把科技創新擺在國家發展全局的核心位置,我國科技實力顯著增強,創新體系逐步健全,創新能力邁上新台階,與世界前沿水平差距不斷縮小,國家創新能力綜合排名上升至世界第11位,較2012年躍升23位。
十年來,全社會研發經費從每年1.03萬億元增長到2.79萬億元,研發強度從1.91%提高到2.44%;基礎研究經費增至十年前的3.4倍,高被引論文數達到十年前的5.4倍;研發人員總量連續多年穩居世界首位,國內發明專利、PCT國際專利申請量躍居全球首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