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華商韜略 那日蘇
最近幾天,機圈最火爆的話題莫過於新發布的iPhone 14,不僅億萬果粉翹首以盼瘋狂下單,圍繞着這款新機的各種爭議也不斷出現。
20日上午,經濟學家任澤平在自己的微博賬號上炮轟蘋果,稱:
“iPhone 14可能是蘋果帝國盛極而衰的標誌。自從喬布斯去世後,一家再無創新和進取精神的企業開始吃老本,怪不得歷來不買成長股、不喜歡創新、只喜歡壟斷(護城河)的巴菲特重倉蘋果。現在好了,乾脆推出‘靈動島’等偽創新糊弄消費者,估計後面的創新可能是彩色手機殼。”
註:圖片來自任澤平微博賬號截圖
不僅如此,任澤平還舉出了華為的例子,他說之前的華為高端旗艦機性能“甩蘋果幾條街”,直到美國利用霸權手段遏制華為的崛起。
自從iPhone 14發布以來,對蘋果新機持批評態度的人遠不止任澤平一個。針對蘋果新機的“靈動島”,曾經盛讚過蘋果設計的羅永浩也在自己的直播間表示:“(靈動島)其實是很醜的……我為這個品牌感到難過。”
當然,最為iPhone 14感到難過的,應該是經銷商和黃牛。
蘋果官網於9月9日開啟預約選購,9月16日開始正式發售。當時線上是一機難求,線下門店擇業時排起長龍。
搶購的主力當然就是黃牛,他們有的早已聯繫好門店要加價收購,然後計劃以翻倍的利潤售出。
根據部分地區的貨源信息,16號上午,一台現貨iPhone14 Pro Max的價格能炒到17000元以上,相當於官網價格的接近2倍。而其他機型也能以1000~4000元的溢價水平賣出。
然而僅僅半天,這款新機的價格就出現了大跳水。從16號下午開始,iPhone14系列手機除個別熱點機型,價格都是一路回落,甚至低於官網發售價格。
有經銷商透露,因為iPhone14現在一天一個價,他們甚至都不敢拿現貨,都是顧客先預訂,再去上一級經銷商拿貨。原因也很簡單:怕價格繼續下跌,砸在手裡。
如果說一級一級的經銷商尚且有靠山可以托底,那麼作為中間商“散戶”的黃牛,則反被割一刀,成了最大的“韭菜”。
從16號開始,iPhone 14的渠道價就像位於高點的過山車一路俯衝。
在二手網站上,發售價5999的新機價格已經跌到了5500元。而價格曾被炒到翻倍的iPhone14 Pro Max,在部分地區的價格也持續下跌,128G的最新渠道價是8199元;在深圳華強北,256G的價格也跌到了萬元以下。
對於黃牛來說,買的越多就相當於虧得越多。幾台新機如果當天沒來得及轉手,那損失就差不多過萬了。
沒想到任正非所說的手機行業的“寒氣”,最先傳到了黃牛的身上。
從產品本身來看,iPhone 14價格跳水、跌破發行價,原因是多方面的。
首先是蘋果公司自身的問題,近期財務方面緊張,需要大幅回籠資金。且蘋果對於市場預估十分悲觀,並未像往常一樣採取“飢餓營銷”的戰略,首批備貨量就高達1億部。
於是大量的現貨被投入到了市場上,造成了供過於求,新機價格大幅跳水。
另一方面,相對於前代產品,iPhone 14確實沒什麼亮點。主攝、芯片、充電等方面均沒有明顯升級,“靈動島”的實際效果不盡如人意,相比於降價的iPhone 13並沒有太多性價比優勢。
在網上還有人戲稱,iPhone 14隻是iPhone 13改了幾個顏色。
註:iPhone官網截圖
回想起當年iPhone 4發布會時,帶給全世界的震撼。
如今的iPhone的新機發布,並沒有當年喬布斯時代那種:“ 只有瘋狂到認為自己能改變世界的人,才能真正的改變世界”的銳意進取。相反,有些泯然眾人了。
當年的諾基亞、摩托羅拉、黑莓同樣也是盛極一時,產品擁有廣泛的用戶,但最終也因為智能手機時代的到來而被淘汰。
對於科技企業來說,沒有誰能永遠一家獨大,要想長久的生存下去,就必須依靠創新驅動,敢於自我革命。
一家以創新作為核心價值觀的公司,如果拋棄了創新,那麼還能剩下什麼呢?
——END——
歡迎關注【華商韜略】,識風雲人物,讀韜略傳奇。
版權所有,禁止私自轉載
部分圖片來源於網絡
如涉及侵權,請聯繫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