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國,Shopee講不通跨境故事

2022年09月29日23:00:36 科技 1923


在中國,Shopee講不通跨境故事 - 天天要聞

商家難做跨境店、深圳被曝大規模裁員,加之大股東騰訊的撤資,讓素有“東南亞小騰訊”之稱的Shopee負面纏身。


與國內關聯愈發遙遠,也讓Shopee在中國的“跨境電商”故事,愈發講不通了。



跨境電商難“跨境”


“做跨境永遠不出頭,做本土才有可能賺錢。”


這是Shopee商家琳琳做了8個月,虧了6000元多得出的“教訓”,也是諸多商家、機構向AI藍媒匯闡述的一個共識——身為跨境電商的Shopee,卻沒有讓平台上的“跨境店”掙到太多錢。


眾所周知,Shopee是一家面向東南亞市場的跨境電商平台,中國大陸並沒有其買家市場。所以打開“Shopee.cn”的中國官方網站,除了相關公司介紹之外,重點放在了“賣家”的招商信息。


基本邏輯是,吸引國內商家註冊,將更多物美價廉的“中國製造”輸送至海外市場,讓更多國內優質商家能夠共享平台搭建的跨境紅利。


而打開Shopee入駐指南也可以清晰的看到,針對中國大陸境內的招商標準分為三類,即“跨境電商賣家”、“內貿電商賣家”、“無電商經驗賣家”。但無論是這三類中的誰,標準指向的都是境內賣家,要求“擁有中國內地或香港註冊的合法企業營業執照或個體工商戶營業執照。”


簡而言之,在境內招商,招的也是境內的商,符合“跨境”邏輯。


但顯然“跨境”不是Shopee的全部,從用戶角度來看,平台上遍布更多的還是各站點的“本土店”,比如在泰國、新加坡馬來西亞、菲律賓等地註冊的店鋪。


而這類被稱“本土店”的背後,往往都是從中國大陸招到的“商家”。它們的招商信息被繞過Shopee官方,遍布微博、知乎小紅書等國內常用社交媒體。


“國人都是做本土的。”自稱服務於Shopee的某官方服務商BD李彬告訴AI藍媒匯,“我們國人很多都做東南亞地區,跨境店不好做,很多人三個月都沒出單,很打擊自信心的。”


問及原因,李彬直言:沒流量,各方面原因。“平台推流都是本土優選,比如賣耳機,首頁前十的商品,八個都是本土店,兩個跨境店。”


李彬向AI藍媒匯展示了該服務商為賣家列出的兩類店鋪優勢對比,其中涉及商家利益的核心除了流量少之外,更重要的還有物流成本高、品類限制、回款周期長等問題。


在中國,Shopee講不通跨境故事 - 天天要聞

受訪者供圖


更重要的一點,也是拖垮絕大多數跨境店賣家的一點,就是退換貨拒簽問題。在平台傾向保護買家利益的潛規則之下,不少跨境店賣家被拖入“白嫖漩渦”。


從教培轉行Shopee店主的琳琳,幾乎被這個問題,拖垮了心智。


“做了Shopee 8個多月了,有台灣店和巴西店,培訓費3000,廣告扔進去1000,不取貨白嫖的虧了快2000,目前還是虧損。”問及投入產出比,琳琳顯得很沮喪。


這其中,尤以退換貨問題對琳琳的打擊最大。


“有一次出了一件家居產品,結果用戶不取貨,找各種理由不付款,平台也就直接同意了。”根據琳琳敘述的平台規則,跨境店由於物流成本大,退換貨是可以不寄回的,那麼對於商家來說就是錢貨兩失,“平台還收取了傭金和運費。”


而這樣的情況並非個例,在AI藍媒匯接觸的多個賣家及第三方服務平台中,均提及了退換貨不寄回對於賣家造成的影響。


在Shopee開蛋糕私房的台灣賣家晶晶告訴AI藍媒匯:“勸你在大陸最好不要用這個,很多人貨到不取件,他們也不怕被‘告’,沒在怕的。”身在新加坡的Randada亦直言:“跨境的都是僅退款,買家白嫖,賣家扶貧。”


甚至連用戶都認可,跨境店賣家很難在Shopee生存。多位台灣用戶都向AI藍媒匯證實:“我們都用Shopee買東西,但Shopee現在對賣家非常不友好。”


在中國,Shopee講不通跨境故事 - 天天要聞

在中國,Shopee講不通跨境故事 - 天天要聞


跨境電商難“跨境”,Shopee的一道售後難題,讓眾多想要御風而行的中小商家,接受現實。



國內商家變“貨代”


無路可走了嗎?


倒也不是。


“所以,我們都建議國人做本土店。”李彬苦口婆心,“直接做本土就省了很多彎路。”


但繞過“彎路”,一系列新問題又來了:人在國內,怎麼做境外的“本土店”呢?


根據平台方的規定,本土店僅針對本地賣家開放,需要提供當地的工商註冊信息等才可以通過申請。理論上講,身在國內的賣家根本沒有資格註冊“本土店”。


辦法總比困難多,這個時候就能夠看到“服務商”們的功能了。


“我們這邊本土店鋪+海外倉現貨分銷+一件代發都有。”趙璐接觸的一個服務商是這麼介紹合作路徑的,“前期先拿100塊的店鋪,拿3家,再加880元的分銷優惠套餐,千把塊錢小成本先去試。”


但聽到“分銷”,趙璐終於醒悟:“這哪是招商,這不是給他們自己的貨源招運營么,跟國內微商代理一模一樣。”


根據趙璐的描述,該服務商先是通過社交平台推廣與其建立聯繫,之後便勸說其通過他們的分銷平台小成本試水,“等店鋪出貨穩定了,再賣自己的貨源。”


AI藍媒匯打開趙璐提供的分銷平台網站,其中不乏拖鞋、紙巾、服飾等sku,進貨價格從1元到幾十元不等,平台會標註每類商品的預測利潤率以便賣家選品。包括主圖、詳情頁等物料都有採集鏈接,賣家可以直接複製到平台上,免去自己運營的繁瑣過程。


在中國,Shopee講不通跨境故事 - 天天要聞

受訪者供圖


看似服務周到,但趙璐並不買賬。


“且不說用他們店鋪是否有什麼法律風險。我想做‘跨境店’是想借平台優勢把我自己的貨賣出國門,擴大銷路,提升利潤空間。如果按照這個‘服務商’的邏輯,不就成了他們的‘貨代’,給他們打工了嗎?


一句話,道出了目前以Shopee為代表,更多跨境電商賣家面臨的真實困境。


在AI藍媒匯關注的另一個國內大廠跨境電商賣家群里,類似的“抱怨”也常常上演:“平台/第三方自己去境外建倉,賣家統一從他們的倉庫發貨,還得支付運費服務費,賣出去他們抽佣,這不成了給他們打工了嗎?”


跨境電商,終究不是中小商家“單打獨鬥”的遊戲。


無論給第三方平台當“貨代”,還是通過平台官方倉儲發貨、運營,現階段跨境電商“跨”過的都不是簡單的“進出口”規則,而是縈繞在大資本與小商家之間揮之不去的利益矛盾。



裁員“分手”不體面


種種跡象表明,刻着“中國基因”的Shopee,似乎對國人算不上友好。備受打擊的除了國內的商家、代理,近日還多了中國分公司的員工們。


裁員。


就在不久之前,Shopee被曝大規模裁員,且分手的方式,似乎也有些“不體面”。


9月19日,界面新聞報道,東南亞電商巨頭Shopee於國內召開全員大會,宣布將啟動團隊調整並削減部分崗位。而根據新熵報道,裁員波及Shopee在深圳的所有部門,整體裁員比例在30%左右,業務線的裁員幅度在60%左右。


更加戲劇化的一幕在於,原本拿到“N+2”離職員工普遍滿意這個補償金額,但社交媒體上的一條爆料再次讓Shopee陷入輿論漩渦。


日前,某職場類社交媒體上網友爆料:“Shopee大規模要求被裁員工賠償電腦損傷,蘋果電腦都是2500起。”對此Shopee回應表示,是有這個情況,大約不到十名同事。這是在正常離職流程里的,主動辭職的流程里也有這一步,電腦損壞需要定損賠償。


即便如此,仍有不少網友質疑Shopee是否太過“計較”。不少互聯網大廠員工向AI藍媒匯表示,公司設備是有折舊一說,但多數沒有重大損壞,公司都不會向員工索賠。


針對上述裁員風波AI藍媒匯也向Shopee方面進行求證,截至發稿時尚未得到回應。


業內普遍認為持續擴大的虧損是其優化成本的直接原因。


根據上個月Shopee母公司Sea發布的Q2財報,截至2022年6月30日,公司收入29億美元,同比增長29%,總凈虧損9.312億美元,同比去年擴大114.7%。其中電商業務收入17億美元,同比增長51.4%,調整後Shopee攤銷前利潤為6.481億美元,同比去年增長6830萬美元。


在中國,Shopee講不通跨境故事 - 天天要聞


整體看,電商的營收盤子還在增長,但造血能力已經不足。


財報中,母公司仍不吝向投資人介紹Shopee創造的成績:根據data.ai統計的數據,2022年第二季度Shopee在東南亞、印度尼西亞、中國台灣的平均月活用戶和在應用程序上花費的總時間,仍位列購物類第一。


只是,強勁的增長卻仍難協助母公司止虧。


“上半年以來訂單量大幅下滑。”


“現在Shopee很多中國人‘貨代’,競爭太大,越來越卷。”


“傭金越來越高,7%已經很難賺到錢了。”


虧損倒逼Shopee“減負”,愈發傾向保護買家利益。而當天平過分失衡,向一端傾斜,另一端的生態失衡,或許也即在一夕之間。


另一邊,最大“靠山”騰訊的減持,也讓Shopee陷入愈發艱難的境地。商家、員工、資本,一切與中國有關的元素,都在與Shopee漸行漸遠。


只是不知,割離了國內的東南亞電商Shopee,今後要如何繼續向資本市場講述這個名為“跨境”的故事。


(來源|AI藍媒匯 作者|顧盼)

科技分類資訊推薦

長安與東風重組新進展:朱華榮稱不會改變長安既定戰略 - 天天要聞

長安與東風重組新進展:朱華榮稱不會改變長安既定戰略

2月9日,長安汽車和東風集團股份(00489.HK)同步發布了控股股東“正在與其他國資央企集團籌劃重組事項”的信息。長安汽車的控股股東是兵裝集團,而東風集團股份的控股股東是東風公司。隨即,長安汽車和東風集團這兩家汽車央企將合併重組,成為業內關注的焦點。
公安部出手了!年齡限制放寬10年、送考下鄉,2025年考駕照不難了 - 天天要聞

公安部出手了!年齡限制放寬10年、送考下鄉,2025年考駕照不難了

電動車加強管理以後,要求機動車類型的車輛需要持證上路,但是老年人考駕照卻受阻,一方面有年齡的限制,另一方面偏遠山區考駕照不方便,所以在2025年公安部出手了,年齡限制放寬10年,同時推出送考下鄉服務,還進一步的降低考駕照的費用,2025年起考摩托車駕照不難了。
從“星靈安全守護體系”到昊鉑HL,看懂廣汽科技日 - 天天要聞

從“星靈安全守護體系”到昊鉑HL,看懂廣汽科技日

發布會以技術切入,並全程圍繞安全展開。廣汽集團董事長、總經理馮興亞率先登場,宣布2025年四季度將正式上市支持L3級智能駕駛的車型,他同時強調面向自動駕駛時代對智能駕駛技術、整車安全架構以及突發風險處理能力的要求更高。如何才能滿足更高的要求?馮興亞提到了“廣汽
關稅大棒下,最受傷的車企出現了 - 天天要聞

關稅大棒下,最受傷的車企出現了

特朗普的關稅大棒剛揮出,尚未嚇退“外敵”,卻先刺痛了自己。近日,擁有瑪莎拉蒂、Jeep等14個品牌的全球第四大車企斯泰蘭蒂斯突然宣布裁撤900名美國工人,關閉加拿大和墨西哥兩家工廠,北美生產線陷入癱瘓。幾乎同一時間,捷豹路虎宣布暫停對美出口一個月,奧迪更是直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