講述人:郭金麗
我叫郭金麗,今年58歲,教師退休。
我們家裡有三個孩子,我是老大,二妹老二,老三是個老來子,今年才45歲。
我與二妹相差一歲,小時候我們倆就性格迥異,我內向,她開朗。
我喜歡安安靜靜地待在家裡,她喜歡在村頭到處跑。
1985年我考上了中師,那時候能考上中師,也是要付出很多努力。
中師不用交學費,每個月還有一點生活費,以後工作包分配,對我父親來說,這是光宗耀祖的好事。
二妹雖然也愛讀書,可成績並沒有那麼好,沒有考上中專,就在家裡務農。
我分配到鎮里小學的時候,她嫁給了隔壁村。
1990年,我跟同校老師結婚,我們兩人都是老師,工資不高,但也比沒有工作的農民好太多。
1992年,二妹不甘在家裡做農活,想要改變生活,就與妹夫兩人南下打工,他們在東莞的一個服裝廠上班。
剛開始兩人什麼都不會,跟着師傅做剪裁,工資也不高,一個月能有一百多塊錢。
一直到後來他們成了縫紉工,按件提成。
1996年,夫妻倆平常加班加點,月工資都能到800元了。
那時候我的工資也才300元左右,有幾年,好多老師熬不住了,都下海做生意了,當然有成功的,也有失敗的。
我與丈夫兩個人性格都偏內向,雖然羨慕外面大家的高工資,可也沒有辭職,還是在教師的崗位勤勤懇懇。
二妹後來也變成了服裝廠的管理人員,有交社保,她整個人都輕鬆了。
民辦企業的員工,女性50周歲就可以退休,當時她拿到的退休金是1800多元。
我是55周歲退休,2020年底我退休的時候,我的退休金是6000元,妹妹的退休金也有2000元了。
只是我退休金雖然比她高,我卻過得不如她滋潤。
退休的那一天,孫子已經一周歲了,兒媳婦說:“媽,你退休了,可以幫忙照顧小言了,我要出去上班了。”
退休了,照顧孫子,這是理所當然的事情,我自然不例外。
每天忙着照顧孩子,做着家務,準時做好飯,等大家回來。
為了不讓兒子有壓力,我也沒找他們要生活費,就用自己的退休金貼着。
一家人花銷特別大,一個月6000元感覺都不夠用,有時候還要愛人老鄧補貼一點。
我每天就過得跟打仗一樣,慌慌忙忙的,有時候還會跟家人發脾氣,覺得他們不理解我的辛苦。
我感覺從來沒有空閑的時間,有時候二妹喊我去旅遊,我都拒絕了。
實在是家裡事情太多了。
今年暑假的時候,二妹又來喊我去雲南旅遊一趟,我又拒絕了。
她不甘心,又來我家,對老鄧說:“姐夫,你都放暑假了,你照顧小言幾天,我跟大姐出去旅遊幾天。”
丈夫有點猶豫,他實在是不懂得照顧小孩子。
我看出他的為難,就跟二妹說:“我這一走開,家裡都亂套了,在外面反而不安心呢,你自己好好玩。”
這次二妹並沒有放棄,而是從老鄧到兒子、兒媳婦,每個人的思想工作都做了一遍。
也得虧她能說會道,一家子都被她說通了。
第二個禮拜,我就跟二妹踏上雲南的旅程。
剛到昆明下飛機的時候,我就趕緊跟家裡視頻,問孫子怎麼樣了。
老鄧悠哉悠哉地走在路上,說在去接孩子的路上。
我看了看時間,有點責怪他:“你去的太慢了,一會就下課了。”
老鄧不慌不忙:“人家培訓班結束的時候,我剛好到,時間剛剛好。”
我還想跟他說以後早點去,二妹就過來打了招呼。
老鄧掛完視頻後,二妹說道:“大姐,你放心吧,姐夫桃李滿天下,還怕帶不好你家的小乖孫。你就放心玩吧。”
我有點好奇,我問道:“你怎麼家裡什麼事情都不用管啊?”
剛說完,她的視頻就響了,“媽,你到了啊?那邊溫度什麼樣?有時候晚上冷,要多穿一件。”
她兒子囑咐了一些話,就掛了視頻,全程沒有說起家裡的情況。
二妹繼續我剛才的問題:“你就是因為管的太多了,你要知道家裡離了你照樣轉。我平常是該放手就放手,家裡的事情大家一起承擔,大家該做什麼就做什麼。這次你就跟着團,我們好好玩幾天,不用擔心家裡。”
在雲南,我盡量放鬆,不再問家裡的事情。
連續玩了七天,我們先後去了大理、洱海、麗江,真的很漂亮。
那也是我最開心的幾天,以前很少有機會出來旅遊,都是擔心家裡人,這一次,我真的開了眼界。
我們老年團里,好多人都是每年旅遊一兩次,一個個開朗樂觀,這種氛圍也感染了我。
七天結束回家的時候,我以為我會看到家裡亂七八糟的樣子。
只是沒想到,家裡人已經煮了晚飯等着我吃。
孫子也過來抱着我問我雲南好不好玩。
我說起了雲南的風景和趣事,他也一臉的神往。
原來一切並沒有我想的那麼糟糕,家裡離了我照樣轉。
經過這次,我終於明白了我與二妹的區別,原來她懂得放手。
作為一家人,一個人沒必要大包大攬,有事大家一起商量,有活一起承擔,需要買什麼,開個口,家人就可以帶回來。
所以要懂得放手,有時候管的越多,家人反而越習慣,有時也會反感,還不如放手。
如果總是一個人面面俱到,那樣就會很累,就會不懂得生活的美。
一個家庭的和諧,離不開家庭成員的共同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