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球上的第一個人來自哪裡?你必須知道的科學問題!

2020年06月16日11:30:03 科學 1596

說起人的起源,相信大家都會毫不猶豫地說出進化論給出的答案!

現在進化論已經逐漸成為學術界和大眾的共識,神創論已經失去市場,有受過教育的人都知道,人類開始是由一種古猿演化而來的,這種古猿叫南方古猿

地球上的第一個人來自哪裡?你必須知道的科學問題! - 天天要聞


很多人還有一些疑問,古猿是從什麼時候開始忽然變成“人”的呢?世界上第一個人既然不是上帝創造的亞當夏娃,也不是女媧的泥土造人,那是誰呢?

人類的祖先“”南方古猿” 事實上,科學地來說,地球上根本不存在“第一個人”。

人類從類人猿的進化是經歷很久的時間的,在幾十萬幾百萬年的時間中,人類的基因根據環境的變化和歷史的選擇,由低級生物進化到現在的高等生物,這個過程是一個漫長的時間,一萬年可能基因就改變一點,一步一步的進化到現在!

地球上的第一個人來自哪裡?你必須知道的科學問題! - 天天要聞


按照進化論解釋,我們人類是進化過來的,經歷了幾十萬年的時間,進化到我們現在的智慧生物,幾十萬年經歷了歷史環境的選擇,才能夠生存到現在,進化論談到人類起源於類人猿。

我們的祖先是在非洲,經歷過地質遷移才分布在世界各地。

從幾億年前的單細胞的生物出現一直到幾百萬年前人類的出現,地球上開始變得更加的生機勃勃,隨着時間的進化出現了更加具有智慧的高智慧的人類。科學家在分析之後,表明第1批人類源於非洲,也就是人類最早的祖先,像山頂洞人和一些原始人,也早就滅絕了。

地球上的第一個人來自哪裡?你必須知道的科學問題! - 天天要聞


當然,最初與人類祖先共存的人屬多達14種,例如,尼安德特人、海德堡人、丹尼索瓦人。但由於各種原因,他們都逐一滅絕掉,例如,尼安德特人在大約2.4萬年前滅絕,最後只有智人這一支倖存下來。不過,智人與尼安德特人有混血過,所以很多現代人都帶有一部分的尼安德特人基因。

地球上的第一個人來自哪裡?你必須知道的科學問題! - 天天要聞


倘若人類輕鬆就能夠從猿猴而來的話,那如今野生動物園當中還飼養着許許多多的猿猴,但為何沒有向人類發展呢?這表明人類一開始的時候就不僅僅只是一個人,而是一個種群,這個的基數至少達到了成上萬甚上千萬以上,經歷種族競爭,基因變化。才能夠孕育出新智慧人類,讓人類發展持續下去,這也僅僅只能夠解釋,地球上從來沒有第1個人,而是第一批人!

地球上的第一個人來自哪裡?你必須知道的科學問題! - 天天要聞


畢竟第1個人類出現的時候,並沒有任何的記載和記錄,全部都是憑藉著科學家們的猜想和假設而作出的理論判斷。

所以對於人類的起源,最為廣泛的說法是進化論,但是現在發現很多證據證明達爾文進化論站不住了!

科學分類資訊推薦

2025年梅雨時間表來了,“入梅”要提前?提醒大家4件事早做準備 - 天天要聞

2025年梅雨時間表來了,“入梅”要提前?提醒大家4件事早做準備

“三秋梅雨愁楓葉,一夜篷舟宿葦花”,每年6月中旬至7月上旬,我國長江中下游以及江淮流域,將迎來連綿數日的降雨,而且雨量集中且強度大,此時正值江南梅子成熟季節,因此民間把這段降雨時期稱之為“梅雨”,也叫“黃梅雨”,又因高溫高濕的特點,很容易導
新華社權威快報丨將人工智能送上太空!我國太空計算衛星星座成功發射 - 天天要聞

新華社權威快報丨將人工智能送上太空!我國太空計算衛星星座成功發射

記者5月14日從浙江省新型研發機構之江實驗室了解到,隨着太空計算衛星星座14日在酒泉衛星發射中心成功發射,我國整軌互聯太空計算星座“三體計算星座”正式進入組網階段。中國工程院院士、之江實驗室主任王堅介紹,“三體計算星座”是由之江實驗室協同全球合作夥伴共同打造的千星規模的太空計算基礎設施。該設施將通過在軌...
@婺城人,發現古生代海洋生物化石! - 天天要聞

@婺城人,發現古生代海洋生物化石!

金華山風光秀麗,岩溶地質景觀豐富。近日,專家經過調查,發現金華山上還有豐富的古生代海洋生物化石。羅店鎮鹿田村公路旁,豎立着一塊“腕足類化石點”的牌子,在這附近山體上,地質專家發現了古生代海洋生物化石。腕足動物是一類古老的海洋無脊椎動物,它們在古生代海洋中非常繁盛。“這套地層主要是二疊紀早期,距今2.8...
第四屆長三角國際應急博覽會5月13日隆重開幕:科技賦能應急,創新驅動未來 - 天天要聞

第四屆長三角國際應急博覽會5月13日隆重開幕:科技賦能應急,創新驅動未來

5月13日,作為“長三角地區5·12防災減災宣傳周”重量級品牌活動之一,第四屆長三角國際應急減災和救援博覽會在國家會展中心(上海)拉開帷幕。上海市委常委、常務副市長吳偉出席並致辭。全國政協常委、教科衛體委員會副主任尚勇,中國保險監督管理委員會原副主席、十三屆全國政協經濟委員會委員、上海新時代城市安全與應急...
應急科普丨遇到地震怎麼辦?這些知識get一下 - 天天要聞

應急科普丨遇到地震怎麼辦?這些知識get一下

編者按 地震、暴雨、洪水……災害無情,但正確的逃生避險方法是我們的有力武器。當災害來臨時,你知道應該怎麼做嗎?在第17個全國防災減災日到來之際,雲南網推出應急科普專欄,和大家一起學習應急避險知識,不斷提升自身的防災避險能力。 突如其來的地震往往使人猝不及防時間就是生命,自救至關重要發生地震如何自救?一旦...
膜導航系統為外科醫生裝上“透視眼”,破解“膜解剖”可視化難題 - 天天要聞

膜導航系統為外科醫生裝上“透視眼”,破解“膜解剖”可視化難題

中國青年報客戶端訊(中青報·中青網記者 林潔)近日,在中山大學附屬第三醫院(以下簡稱“中山三院”)胃腸外科暨胃腸手術功能保護研究中心新技術應用沙龍上,一款名為DeepGuide的手術導航系統對外發布。該系統成功破解“膜解剖”可視化難題,使胃腸腫瘤手術的系膜完整率從75%升至98%。中山三院新技術應用沙龍現場。甄曉洲...
長三角生態綠色一體化發展示範區生物多樣性調查成果發布 - 天天要聞

長三角生態綠色一體化發展示範區生物多樣性調查成果發布

中新網嘉興5月13日電(記者 王逸飛)13日,在浙江嘉善舉行的2025年國際生物多樣性日長三角生態綠色一體化發展示範區暨浙江主場活動上,長三角生態綠色一體化發展示範區生物多樣性調查成果發布,這也是長三角首張跨域“生物多樣性圖譜”。2025年國際生物多樣性日長三角生態綠色一體化發展示範區暨浙江主場活動現場。浙江省生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