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澇不澇,就看立夏”,今日立夏,2025年,夏天降雨會很多嗎?

2025年05月05日06:12:07 科學 1221

立夏無雨,碓頭無米”,這句流傳千年的農諺道出了立夏節氣與夏季降水之間的微妙聯繫。2025年5月5日15時09分,太陽到達黃經45度,我國正式迎來立夏節氣。此刻,從江南連綿的梅雨到華北乾熱的風,整個中國的氣候格局正在經歷季節性轉折。那麼,這個夏天究竟會“澇”還是“旱”?讓我們從氣象科學、歷史規律和農業實踐三個維度展開分析。

“澇不澇,就看立夏”,今日立夏,2025年,夏天降雨會很多嗎? - 天天要聞

### 一、解碼立夏氣象密碼

中國氣象局數據顯示,立夏節氣期間(5月5日-5月20日)全國平均降水量較穀雨增加42%,但存在顯著地域差異。華南前汛期進入盛期,珠江流域平均降雨量可達200毫米以上;而華北平原此時降水僅佔全年總量的5%左右,農諺“立夏不下,旱到麥罷”正是這種氣候特徵的生動寫照。

2025年立夏當天的天氣圖譜顯示:副熱帶高壓較常年偏強,其西北側邊緣正好停留在長江中下游,形成一條從貴州江蘇的強降雨帶。氣象專家指出,這種環流形勢與2016年超強厄爾尼諾相似,當年夏季我國出現“南澇北旱”格局,長江流域降水量較常年偏多40%。

### 二、厄爾尼諾拉尼娜的“蹺蹺板”

國家氣候中心監測顯示,2024-2025年冬季形成的厄爾尼諾事件正在衰減,赤道中東太平洋海溫較常年偏高0.8℃。歷史統計表明,此類背景下我國夏季降水往往呈現“三明治”結構:長江流域多雨,華北和華南降水偏少。但值得注意的是,目前印度洋偶極子呈現正相位,這可能削弱厄爾尼諾的影響,為預測增添變數。

“澇不澇,就看立夏”,今日立夏,2025年,夏天降雨會很多嗎? - 天天要聞

氣象站記錄顯示,在相似氣候條件的2005年,立夏後江淮地區出現持續陰雨,導致小麥赤霉病大面積爆發;而華北平原直到6月中旬才迎來有效降雨,春玉米出苗率不足70%。這提醒我們,厄爾尼諾年的氣候影響具有複雜性和滯後性。

### 三、從物候看天機

浙江餘姚河姆渡遺址附近,老農們正在觀察“立夏三候”:蚯蚓出、王瓜生、螻蟈鳴。今年立夏前三天,當地已記錄到12種蛙類集中鳴叫,較往年提前一周。“蛙鼓早鳴必有澇”的民間經驗,與現代氣象學中“暖濕氣流活躍導致兩棲動物提前繁殖”的研究不謀而合。

更值得關注的是物候的“空間密碼”。當前秦嶺-淮河線南北呈現截然不同的景象:南方早稻區普遍反映“立夏小滿,雨水相趕”,稻田蓄水深度較常年增加15厘米;而河北平原的農民則擔憂“立夏麥咧嘴,難喝白面水”,部分麥田已出現旱象。

“澇不澇,就看立夏”,今日立夏,2025年,夏天降雨會很多嗎? - 天天要聞

## 四、2025年夏季降水預測

綜合多家機構預測,2025年夏季(6-8月)降水可能呈現以下特徵:

1. **長江流域**:降水偏多20%-40%,梅雨期可能延長至40天左右,需防範1998年級別流域性洪水;

2. **華北地區**:前期降水偏少,但7月下旬後受颱風外圍影響可能出現局地強降雨;

3. **華南地區**:前汛期降水正常,但後汛期受颱風影響概率增大;

4. **西南地區**:可能出現階段性乾旱,尤其雲南北部需防範農業乾旱。

水利部信息顯示,當前長江干支流主要控制站水位較常年偏高1.2-3.5米,三峽水庫已提前消落至汛限水位以下5米,為應對可能出現的洪澇留出庫容

### 五、應對建議與農事安排

針對特殊氣候背景,農業專家提出分級應對策略:

- **長江中下游**:早稻產區應疏通溝渠,每畝備足30公斤速效氮肥應對可能漬害;棉花種植區建議採用高壟栽培。

“澇不澇,就看立夏”,今日立夏,2025年,夏天降雨會很多嗎? - 天天要聞


- **黃淮海地區**:冬小麥需實施“一噴三防”,春播作物推廣膜下滴灌技術,節水效率可達50%。

- **東北地區**:警惕夏季可能出現的低溫陰雨,玉米種植應選用早熟品種,播種深度控制在3-5厘米。

城市防災方面,國家防總已啟動汛前檢查,重點排查137個易澇城市的地下空間、下凹式立交橋等關鍵部位。建議市民家庭儲備應急物資時,增加防水密封袋、小型抽水泵等針對性裝備。

### 結語

“立夏看夏”的古老智慧,在現代氣象科學中找到了新的註腳。2025年這個特殊的立夏節氣,既延續着季風氣候的固有規律,又疊加了厄爾尼諾等異常信號。當我們把衛星雲圖與農諺歌謠並置觀察時,會發現氣候預測永遠是概率的藝術。或許正如氣象學家竺可楨所言:“天有不測風雲,但必有可測之理。”這個夏天,我們需要做好的不僅是雨具的準備,更是對自然規律的敬畏與科學認知的更新。

(註:文中氣象數據截至2025年5月4日國家氣候中心公報,歷史對比數據來源於中國氣象局《中國氣候公報》)

科學分類資訊推薦

從治療神經疾病到增強人類智能 馬斯克腦機接口科幻式藍圖,現實嗎? - 天天要聞

從治療神經疾病到增強人類智能 馬斯克腦機接口科幻式藍圖,現實嗎?

Neuralink腦機接口的目標是實現全腦接口,打造生物大腦與外部機器之間的“高帶寬連接”,甚至讓人類與AI集成。圖片來源:美國紐約城市大學官網埃隆·馬斯克的Neuralink公司在最新一次發布會上展示了其腦機接口(BCI)研究成果和發展願景。此次令人矚目的不僅是他們的現階段成就,還包括其未來3年的科幻式藍圖。人們驚呼BCI...
超千歲荔枝樹再結碩果!迄今有1024歲,是廣州目前樹齡最老的荔枝樹 - 天天要聞

超千歲荔枝樹再結碩果!迄今有1024歲,是廣州目前樹齡最老的荔枝樹

文/圖 羊城晚報記者 盧佳圳 通訊員 馮冬枚在廣州黃埔玉岩書院,有一棵千年古荔,是廣州目前有記載的樹齡最老的荔枝樹,為一級古樹,據估測迄今有1024歲。7月2日,羊城晚報記者走訪時驚奇發現,雖已經歷千年滄桑,這棵荔枝樹依舊枝繁葉茂,時隔4年再度結滿碩果。據史料記載,這是一棵“宋荔”,從北宋即已存在。明代時,荔樹...
天賜材料起訴永太科技 液體鋰鹽“商業秘密連環案”揭秘 - 天天要聞

天賜材料起訴永太科技 液體鋰鹽“商業秘密連環案”揭秘

財聯社7月2日訊(記者 曾楚楚 王平安)【引子】今日盤後,天賜材料(002709.SZ)公告,就“商業秘密侵權案件”民事起訴永太科技(002326.SZ)等。這是自今年2月初,天賜材料首次公告披露,對浙江研一、永太科技“將另案處理”後,天賜方面就液體鋰鹽“商業秘密”系列案件的再次公開曝光。在兩家百億級上市公司,以及作為鋰業“...
晶圓鍵合工藝及鍵合設備市場情況 - 天天要聞

晶圓鍵合工藝及鍵合設備市場情況

一、晶圓鍵合發展背景在摩爾定律的引導下,集成電路行業一直高速發展,晶體管特徵尺寸己經從90nm向7nm邁進。然而,由於隨着晶體管特徵尺寸已日益接近物理極限,量子效應和短溝道效應越來越嚴重,內部電子自發地通過源極和漏極,導致漏電流增加,進而限
“地下動脈”托舉繁華真如,副中心“最後一塊拼圖”亮相 - 天天要聞

“地下動脈”托舉繁華真如,副中心“最後一塊拼圖”亮相

在近日舉行的上海真如城市副中心重點板塊宣介會上,“真如翠谷”與“真如之心”兩大優質地塊首次亮相。“真如之心”地塊即銅川路水產市場原址,被譽為真如副中心“最後一塊拼圖”,目前已完成城市設計國際方案徵集。隨着這一核心地塊即將入市,真如副中心H型地下公共車行通道(以下簡稱“H型地下通道”)的全面貫通也將提上...
多面性的雙氧水 - 天天要聞

多面性的雙氧水

‌‎‎‌‎‎‌‎雙氧水,學名過氧化氫(H₂O₂),是一種常見且獨特的化學物質。它在日常生活、工業生產以及科學研究等多個領域都有着廣泛的應用。然而,正如許多化學物質一樣,雙氧水具有着複雜的性質和多面的特性,這些特性既可能帶來巨大的益處,也可能
邁威生物躍過“J曲線”轉折點 - 天天要聞

邁威生物躍過“J曲線”轉折點

邁威生物為爆發中的創新葯BD浪潮,又添了一把火。日前,其宣布兩項BD合作,與齊魯製藥就長效G-CSF產品8MW0511達成的合作(3.8億元首付款+1.2億元里程碑款),是本土商業化的經典雙贏;而與谷歌系抗衰老巨頭Calico圍繞IL-11單抗9MW3811的聯手(2500萬美元首付款+5.71億美元里程碑款),則彰顯全球視野下的價值挖掘能力。兩項...
中國石油長慶油田採油十廠決戰百日推動競賽任務落地見效 - 天天要聞

中國石油長慶油田採油十廠決戰百日推動競賽任務落地見效

“功崇惟志,業廣惟勤。”2025年上半年,中國石油長慶油田採油十廠緊扣全年任務目標,以“大幹100天 決勝上半年”勞動競賽為載體,全面掀起奪油上產熱潮。廣大幹部員工迎難而上、奮勇拼搏,用汗水書寫擔當,用實績回應挑戰,生產效率大幅提升,安全環保平穩受控,經營業績穩健向好,為完成全年任務目標奠定堅實基礎。中國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