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首次開展海洋性冰川航空探測 遙感衛星、航空物探齊上陣

2025年05月07日14:40:27 科學 7388

5月6日,自然資源部中國地質調查局在西藏正式開展我國首次海洋性冰川航空探測。

總台央視記者 楊瀟:我現在是在西藏昌都八宿縣的仁龍巴冰川的冰舌上,海拔4745米,這也是這一次航空探測第一個調查點。

此次探測,將綜合利用遙感衛星、航空物探、地面調查等先進技術手段,來掌握海洋性冰川發育規律和消融變化,為自然資源管理提供基礎數據支撐。

我國首次開展海洋性冰川航空探測 遙感衛星、航空物探齊上陣 - 天天要聞

中國自然資源航空物探遙感中心首席科學家 熊盛青:對海洋性的冰川典型的地區,通過開展星、空、地立體觀測和監測,來摸清海洋性冰川的分布範圍、厚度以及變化情況,然後來計算冰的儲量有多少。

海洋性冰川,是指極地或高山地區地表上多年存在並具有沿地面運動狀態的天然冰體,是一種珍貴的固態淡水資源,通過探測海洋性冰川,可以更好地了解全球氣候變化的過程和趨勢,為應對氣候變化提供科學依據。

此次海洋性冰川航空探測調查中,除了直升機進行航空探測之外,調查工作還用上了先進的地面探測設備和無人機,通過空地協同,來獲取更加準確的海洋性冰川數據。

在海拔4745米的仁龍巴冰川調查點位,記者看到,調查隊員正拿着地面探測裝備進行冰川厚度的測量。

我國首次開展海洋性冰川航空探測 遙感衛星、航空物探齊上陣 - 天天要聞

中國自然資源航空物探遙感中心高級工程師 王珊珊:我們現在在做的是冰川厚度的探地雷達測量,天線採用的是繩狀的結構,所以比較柔軟,跟地形的貼合度比較好,在冰上的作業難度就會大大減小。我們拿到地面的探測數據之後,為航空探測提供地面的驗證數據。

調查隊員告訴記者,這幾年,我國的地質調查裝備正在逐步升級,不僅越來越便攜,探測精度也越來越高。搭載了先進雷達探測設備的無人機,就是他們手中的另一種新裝備。

我國首次開展海洋性冰川航空探測 遙感衛星、航空物探齊上陣 - 天天要聞

中國自然資源航空物探遙感中心工程師 李天祺:現在把激光雷達載荷裝上,它獲取的是小光斑的激光點雲,可以通過點雲把它生成地形的數據,形成三維的效果。

據介紹,有了多種設備的空地協同,除了仁龍巴冰川,調查人員還將完成來古冰川等藏東南典型海洋性冰川的調查工作,隨後開展相關數據處理和分析,預計3到4個月就能獲得工作冰川範圍、高程、厚度、儲量、流動速度及其變化狀況等數據成果。

來源:央視新聞

科學分類資訊推薦

國科大畢業生探訪懷柔“一城兩都” - 天天要聞

國科大畢業生探訪懷柔“一城兩都”

7月5日一早,雨過天晴。懷柔科學城新質生產力創造中心門前,中國科學院大學的畢業生們正帶着家人走下大巴車,準備進展廳“探秘”——這是中國科學院大學2025年畢業典禮走進“一城兩都”活動的首站。
記者手記:從“離科學最近的地方”揚帆報國之路 - 天天要聞

記者手記:從“離科學最近的地方”揚帆報國之路

新華社北京7月6日電 記者手記:從“離科學最近的地方”揚帆報國之路新華社記者劉禎7月的北京,驕陽似火。中國科學院大學雁棲湖校區的運動場座無虛席,熱烈的氛圍比驕陽更勝。6日上午,中國科學院大學2025年度畢業典禮暨學位授予儀式在這裡舉行。萬餘名畢業生即將從這個被稱作“離科學最近的地方”啟程,奔赴各自的科學之路...
第42屆全國醫藥工業信息年會和2025北京·昌平生命科學論壇開幕 - 天天要聞

第42屆全國醫藥工業信息年會和2025北京·昌平生命科學論壇開幕

7月6日,第42屆全國醫藥工業信息年會和2025北京·昌平生命科學論壇開幕,聚焦前沿科學、產業趨勢與政策創新,邀請全球生命科學領域各界代表齊聚一堂,共同推動我國醫藥產業高質量發展,塑造具有全球影響力的產業地標。北京市委副書記、市長殷勇致辭並宣布活動開幕。工業和信息化部黨組成員謝遠生,國家藥品監督管理局黨組成...
人體“捉妖記”:免疫系統如何分辨“自我”與“非我” - 天天要聞

人體“捉妖記”:免疫系統如何分辨“自我”與“非我”

在神秘又奇妙的人體世界裡,免疫系統就像是守護健康的“齊天大聖”,時刻警惕着各路“妖魔鬼怪”的入侵。而要想精準打擊敵人,首先得搞清楚誰是自己人,誰是外來的“妖精”,這就涉及到一個關鍵問題:“自我”與“非我”的識別。大家都知道,在《西遊記》里,妖怪們變化多端,常常混入人群,企圖矇混過關。人體里也一樣,各...
Science | 告別序列依賴,為你的染色體“掃碼”:每條染色體竟自帶獨一無二的“條形碼” - 天天要聞

Science | 告別序列依賴,為你的染色體“掃碼”:每條染色體竟自帶獨一無二的“條形碼”

引言在人類基因組中,有一片廣袤而神秘的“禁區”,它佔據了每條染色體的核心位置,卻長期以來讓我們束手無策。這片區域就是着絲粒 (Centromere)。它就像基因組中的“百慕大三角”,充滿了高度重複的DNA序列,結構複雜多變,讓傳統的基因測序和分析技術在此屢屢碰壁。然而,這片“禁區”卻掌握着細胞分裂時染色體能否被精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