輪到美國被“壟斷”了!“芯片之父”棄美回國,研發成果堪比核武

2025年05月07日21:52:03 科學 1081

1999年,北京國慶觀禮台,一位31歲的華人科學家站在前排。他的硅谷公司市值1.5億美元,IBM給過他發明獎,Pixim公司剛剛進入高速發展階段。

他沒談融資,也沒談IPO,只看着廣場上的軍樂隊,心裡反覆一句話:“我要回國造芯片。”幾個月後,他真的回來了,鑽進北京的地下室,從零開始。

25年後,他的“中國芯”佔據全球圖像輸入芯片六成市場,美日韓企業紛紛買單。美國人曾經的壟斷,如今在他手裡被打破。

輪到美國被“壟斷”了!“芯片之父”棄美回國,研發成果堪比核武 - 天天要聞

辭掉硅谷CEO的中國人

1968年9月,江蘇南京,鄧中翰出生。他從小就說長大要當科學家。1987年,19歲考入中國科技大學地球與空間科學系。三年後,他在《科學通報》上發表論文,拿下全國大學生“挑戰杯一等獎

1992年6月,他獲得學士學位,赴美留學,進入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白天上課,晚上做科研。他兼修物理學碩士、經濟學碩士、電子工程博士,成為該校130年來首位橫跨三科的學位獲得者

輪到美國被“壟斷”了!“芯片之父”棄美回國,研發成果堪比核武 - 天天要聞

1997年8月,他加入IBM公司,擔任高級研究員,獲得“IBM發明創造獎”。同年12月,他在硅谷創辦Pixim公司,專註高端圖像傳感芯片,僅用兩年,產品迅速商業化,公司估值達1.5億美元

那時他擁有美國綠卡、百萬年薪、硅谷資源,生活條件優渥。一場觀禮改變了他的軌跡。1999年10月,他受邀回國參加建國五十周年大典,站在人民大會堂觀禮台,看着國旗升起,心頭一緊。他說:“祖國進步這麼大,我卻沒有參與,心裡慚愧。

輪到美國被“壟斷”了!“芯片之父”棄美回國,研發成果堪比核武 - 天天要聞

返美後,他辭職,帶着核心團隊回國創業。在北京,他們用抵押貸款,在地下室成立中星微電子有限公司,他擔任“星光中國芯工程總指揮”。

創業之初,白天寫方案,晚上焊芯片。設備靠借,電源靠拉。他們抵押房子、賣掉車、用全部積蓄投入研發。2001年,“星光一號”芯片面世,中國第一顆百萬門級超大規模集成電路芯片,擁有完全自主知識產權。

輪到美國被“壟斷”了!“芯片之父”棄美回國,研發成果堪比核武 - 天天要聞

星光不是芯片,是打破技術圍堵的“硬通貨

“星光一號”剛推向市場,他帶着樣品四處推銷,結果遭遇集體冷眼。索尼惠普蘋果三星全拒絕購買。理由只有一個:“我們不信中國能造好芯片。”鄧中翰寫下:“將來我讓他們全都用上。”

2005年11月15日中星微成功在納斯達克上市,成為中國第一家在美上市的芯片設計企業。外國廠商改口了。蘋果、三星、索尼、惠普、聯想陸續採購中星微芯片,廣泛應用於筆記本、手機、安防設備。

輪到美國被“壟斷”了!“芯片之父”棄美回國,研發成果堪比核武 - 天天要聞

據權威數據統計,2005至2009年間,中星微圖像輸入芯片佔全球市場超60%份額。中星微迅速站上世界舞台,“星光二號”“星光三號”相繼發布,進入更多終端設備。

2006年,“星光移動三號”在中興手機中應用;同年11月,“星光移動五號”用於3G通信測試終端2007年2月人民大會堂,“星光工程成果發布會”召開。全球累計出貨突破1億顆,“中星微模式”成科技界典範。

輪到美國被“壟斷”了!“芯片之父”棄美回國,研發成果堪比核武 - 天天要聞

2016年6月,鄧中翰帶隊推出中國首枚AI神經網絡處理芯片——“星光智能一號。該芯片集成卷積神經網絡處理架構,支持嵌入式深度學習SoC平台,具備自主感知、識別、學習能力,在安防、醫療、工業識別等領域落地。

輪到美國被“壟斷”了!“芯片之父”棄美回國,研發成果堪比核武 - 天天要聞

不止芯片造得好,更要護得住國家安全

2013年,公安部啟動“天網工程”,提出建設全覆蓋、全共享、全可控的視頻監控系統。技術核心有一條:所有環節必須可控可控再可控。中星微成為設計方,SVAC國家標準由鄧中翰團隊牽頭起草

這項標準覆蓋了圖像數據的採集、壓縮、傳輸、存儲、解碼全過程,底層算法、自研芯片、國產終端一體化。它不僅替代了H.264等國際標準,更為中國城市安防、交通監控、智慧城管系統提供了通用底層平台。

輪到美國被“壟斷”了!“芯片之父”棄美回國,研發成果堪比核武 - 天天要聞

2019年12月28日,人民大會堂,“星光工程二十年成果報告會”召開。數據披露:中星微已擁有超3000項國內外核心專利,研發團隊超400人,其中40餘人為留美博士,構建起“芯片+算法+系統平台”的閉環能力鏈。

2022年2月北京冬奧會,中星微擔綱“科技冬奧”信息安全系統總設計單位。鳥巢主會場、京張高鐵沿線、崇禮場館區域均部署中星微視頻傳輸系統,圖像採集、編碼、加密、回傳,全過程由“星光智能一號”芯片完成

輪到美國被“壟斷”了!“芯片之父”棄美回國,研發成果堪比核武 - 天天要聞

監控信號延遲控制在0.2秒以內,系統穩定運行40天無中斷,成為“數字冬奧”最重要的安全底座。奧運疫情防控指令同步下發,視頻指令秒級識別,無一泄密。

這一系列國家級工程背後,芯片早已不僅僅是產品,更是國家信息主權與公共安全的基石。沒有自主芯片,安防系統就會失控;沒有“星光”,就沒有中國的數字安全網絡。

輪到美國被“壟斷”了!“芯片之父”棄美回國,研發成果堪比核武 - 天天要聞

參考資料

鄧中翰:用中國心造“中國芯” 科技報國最幸福.中國周刊.2025-04-23

中國芯之父”鄧中翰:實現“彎道超車”的動力在創新.央廣網.2017-09-12

科學分類資訊推薦

松典DC226K相機:大學生旅拍神器的硬核技術邏輯 - 天天要聞

松典DC226K相機:大學生旅拍神器的硬核技術邏輯

在過去一周的五一小長假里,國人再掀出遊熱潮,輕量化出行與高質量旅拍需求成為焦點。松典DC226K雙攝相機憑藉其“前後雙芯、超清畫質、智能操控”三位一體的硬核配置,直擊年輕用戶痛點。從商業級影像創作到一鍵濾鏡直出,從便攜設計到長續航能力,這款相機如何成為年輕人旅拍新寵?答案藏在技術細節中。硬核配置:前後雙芯...
太陽抵近探測:穿越火海的科學之旅 - 天天要聞

太陽抵近探測:穿越火海的科學之旅

光明圖片/視覺中國光明圖片/視覺中國太陽抵近探測計劃飛船發射後經地球—木星借力變軌、入軌過程以及最終的科學軌道示意圖。作者供圖太陽爆發對地球周圍環境可能造成的影響示意圖。作者供圖太陽活動正在進入有記錄以來的第25個極大期——科學家們警告,一場具有1859年卡林頓事件規模的超級太陽風暴正在醞釀。太陽活動的頻繁...
河南33項重大創新項目通過驗收 - 天天要聞

河南33項重大創新項目通過驗收

本報訊(記者 尹江勇)從電子信息到新材料,從新能源交通到生物醫藥,河南科技創新再結碩果。5月7日,記者從省科技廳獲悉,今年我省首批33項省重大創新項目集中驗收工作順利完成,一批重大創新成果集中落地,為全省經濟高質量發展注入強勁動力。
明查|這是“C919迫降在農田”?實為飛機模型將用於科普體驗 - 天天要聞

明查|這是“C919迫降在農田”?實為飛機模型將用於科普體驗

速覽- 網傳視頻所謂的“迫降”實際為C919飛機模型在運輸途中的畫面。該模型4月25日于山東製作完成並運輸至安徽蕪湖,後續將模擬駕駛艙,用作科普教育。網傳說法完全是扭曲事實,容易造成誤導。事件背景近日,海外社交平台廣泛傳播一段視頻,聲稱是“C919迫降在山東章丘農田裡的畫面”。然而,該視頻畫質模糊,且機型特徵與...
中國科大,最新Nature! - 天天要聞

中國科大,最新Nature!

中國科學技術大學姚宏斌、樊逢佳、林岳、胡偉團隊通過給發光二極管(LED)“拍片子”,找到了純紅鈣鈦礦LED性能瓶頸的原因,並成功製備出高性能純紅光鈣鈦礦LED。相關研究成果於北京時間5月7日在線發表在國際學術期刊《自然》(Nature)。
那幽深的地下,藏着人類有史以來全部的秘密 - 天天要聞

那幽深的地下,藏着人類有史以來全部的秘密

不久前,一則有關埃及金字塔發現“地下城”的新聞引發考古界廣泛關注。一個以意大利科學家為首的科研團隊宣稱:他們在埃及吉薩金字塔群的哈夫拉金字塔下方發現了一處疑似“龐大地下城市”的神秘結構,包括藏有巨大石灰石的平台,還有8條直徑在10米到12米之間的巨大圓柱狀深井。這些井壁就像旋轉樓梯,直達地下約650米處,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