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類終極能源,又在A股突破

2025年03月27日19:02:04 科學 1258

人類終極能源,又在A股突破 - 天天要聞


01

能源終極理想 資本下場支持


長久以來,可控核聚變被視為解決人類能源危機的終極方案,卻因技術壁壘高築而遙不可及。

但隨着超導材料、高溫超導材料、精密工程、能源設備製造等前技術相繼突破,可控核聚變研發進展顯著加速,商業化曙光初現。

核聚變是兩個或多個較輕的原子核聚合成一個或多個較重的原子核和其它粒子的反應。

反應過程中燃料通常要被加溫到1億攝氏度以上,但採用實體容器來容納如此高溫的燃料顯然是不可行的,需要通過特定的場約束技術。

當前階段,磁場約束技術的理論基礎成熟度、可實現性以及可控性較高,被公認為人類最接近實現聚變能應用的途徑,為此專門設計出托卡馬克這樣的磁約束裝置。

人類終極能源,又在A股突破 - 天天要聞

自上世紀50年代起,美、英、前蘇聯等國際已經開啟了可控核聚變技術研究;70年代至2000年前後,全球範圍內建設了多個大型托卡馬克裝置,如美國的TFTR、歐盟的JET、日本的JT-60U等。這些裝置通過增加尺寸和提升磁場強度,顯著提高了等離子體的約束能力和聚變性能。

1985年前蘇聯和美國提出了國際熱核聚變實驗堆計劃(ITER),通過國際合作方式共建一座核聚變反應堆,直到2006年中國加入該計劃成為主力。

國內可控核聚變研究的裝置突破從九十年代起步,先後建成了合肥超環(HT-7)(目前退役)、中國環流器二號(HL-2A)、東方超環(EAST)等裝置。

有“人造太陽”之稱的全超導托卡馬克核聚變實驗裝置EAST創造了多項世界紀錄,於2025年1月首次完成了1億攝氏度1066秒“高質量燃燒”,這個記錄直到2月份被法國以1337秒打破。

按照國際認可的聚變能源發展節點,用能量平衡、氚自持、可利用率、耐輻照能力4個指標來判斷聚變堆商業化潛力。部分國家將2050年定為建成並投入運行能夠發電的核聚變示範型反應堆(DEMO)的關鍵時間節點,也就是達到節點3的標準。

人類終極能源,又在A股突破 - 天天要聞

國際ITER的大裝置項目建設存在成本過於高昂,進度大幅滯後的弊端。但近幾年,高溫超導磁體技術的突破正從根本上重塑托卡馬克裝置的工程範式,單位體積磁體可產生更強的約束磁場,推動托卡馬克向小型化、低成本方向跨越式發展。

於是,可控核聚變的商業實踐開始漸漸萌芽。截至2024年,聚變能產業現已吸引了共計73億美元的投資。

美國和中國在聚變能領域的投資金額都呈現出顯著的增長趨勢。2021年美國對聚變能公司的投資金額超過了25億美元達到高峰;中國也在加大力度追趕,投資金額近兩年一直保持在10億美元上下。

全球商業可控核聚變公司數量也在近幾年顯著增加。截至2024年,全球私營核聚變公司積累融資額達71.2億美元,相比2023年增長15%。

自2021年以來,私營核聚變公司數量從23家激增至2025年的近50家。超半數公司預期2035年前可實現核聚變併網發電。

OpenAI的CEO山姆·奧特曼也親自下場支持核聚變商業化,在個人最大的投資中他將3.75億美元投向了一家核聚變創業公司Helion Energy,該公司聲稱將在2028年建成世界首座核聚變發電廠,並向微軟等公司供電。

國內方面,國資委在去年10月明確將核聚變列為重點未來產業,提出“超前布局、梯次培育”,國資加入核聚變賽道。

今年3月,兩大能源國企中國核電和浙能電力擬增資17.5億元參股中國聚變能源公司;去年11月,上海未來聚變能源科技有限公司成立,由上海電氣控股集團有限公司、上海國投科創投資有限公司和上海申能誠毅股權投資有限公司共同持股;去年6月,由國資平台、蔚來產業資本入股的聚變新能迎來了中國石油集團崑崙資本等型股東。


02

我們在哪?如何投資?


如前所述,經過三十多年的努力,中國聚變能源研究實現了從基礎科學向工程實踐的重大跨越,在科學可行性得到驗證以後,目前處於工程驗證階段,建設需求以實驗堆為主。

人類終極能源,又在A股突破 - 天天要聞

中國聚變工程實驗堆(CFETR)是中國自主設計和研製並聯合國際合作的重大科學工程。為了推進聚變能源商業化的目標,我國自主制定了磁約束聚變能源發展路線圖,分為3個關鍵節點:

  • 推動CFETR立項並開始裝置建設,形成聚變技術實踐的基礎條件;
  • 2035年完成CFETR建設,調試裝置運行並進行物理實驗,逐步驗證聚變能源的可行性與穩定性;
  • 在CFETR裝置上進行磁約束聚變能源的難點技術探索,計劃2050年前後建成商業聚變示範電站,實現磁約束聚變能源的商業化應用。

截至2024年5月,CRAFT項目總體進度已達70%。

BEST裝置是全超導托卡馬克核聚變實驗裝置(EAST)的後續項目,由我國聚變研究主力—中科院等離子體所負責該項目的建設和運行,2023年12月已經開始招標。

海外領先的核聚變公司有Helion Energy、Commonwealth Fusion Systems(CFS),而國內也形成了國家項目與商業公司並舉的格局,主要的商業核聚變公司包括星環聚能、能量奇點、聚變新能、瀚海聚能和新奧集團等,呈現多元化的技術路線競爭格局。

人類終極能源,又在A股突破 - 天天要聞

目前,核聚變產業鏈分為上游原材料—中游超導磁體、偏濾器,第一壁相關結構—下游電站運營。大部分參與進了ITER、EAST、HL3、BEST等關鍵項目的設備供應,已經初步形成了核心設備供應商格局。

上游覆蓋超導材料(Nb3Sn、ReBCO)、有色金屬(鎢、銅等)、特種鋼材、特種氣體(氘、氚)等原料供應。

人類終極能源,又在A股突破 - 天天要聞

中游環節是產業鏈的核心,涉及到聚變技術的研發、裝備製造以及相關軟件的開發。下游是核電建設和運營,應用場景包括發電、醫療和科研等領域。

中游的超導磁體是可控核聚變裝置里的關鍵組成部分。

高溫超導磁體相較於同體積下的低溫超導產生的磁場更強,超導磁體厚度被縮小,但同時其生產工藝複雜、技術壁壘較高,需要面對大電流、磁場、高應力、極低溫等考驗。

去年3月美國麻省理工學院研究人員宣布通過他們所研發的新型高溫超導磁體,能夠將可控核聚變裝置托卡馬克的體積和成本壓縮至目前的1/40。

如果能夠成功商業化,能夠大大減少所佔空間、降低了裝置的體積和造價。國內布局的上司公司包括西部超導、聯創光電。聯創光電旗下的聯創超導去年12月中標了中核集團“星火一號”項目,首個訂單金額4180萬。

其次,等離子體穩定燃燒需要被約束在真空室內,配備真空杜瓦提供穩定的真空環境,保證裝置安全。

國內合鍛智能在在BEST項目中承接了核心關鍵部件的製造任務,其中包括真空室扇區核心部件、窗口延長段以及重力支撐等。上海電氣在2022年以來先後承接上海能量奇點和河北新奧的核聚變實驗項目,為後續聚變領域產品打下紮實基礎。

第一壁相關結構主要包括包層系統和偏濾器。包層系統對真空室和外部設備起到了保護作用,偏濾器能夠減少來自器壁雜誌對芯部等離子體的污染。提供包層系統的相關企業涉及東方電氣、國光電器等;偏濾器相關企業包括安泰科技、國光電氣等。

從市場空間來看,Maximize Market Research預測,2030年全球核聚變市場規模望達到4965.5億美元,2024-2030年CAGR約為7.4%。

人類終極能源,又在A股突破 - 天天要聞

核聚變實驗堆目前由於材料及部件技術問題而造價昂貴,價值量目前已達數百億美元,而且實際建工成本可能被低估,尚且不具備出色的發電經濟性。

從反應堆系統各組成部分價值量,以CFETR反應堆系統為例,磁體系統、真空系統、第一壁相關結構佔比最高,分別達37%、13%、11%。

但未來,磁體系統有望隨着超導材料突破,產業規模降本以及磁體體積縮小等因素實現成本大幅降低,優化核聚變發電經濟性。

從投資角度來看,我國核聚變產業才剛剛邁入實驗堆、示範堆階段,短期這些儲備項目帶來零部件需求,能夠參與關鍵項目且具備設備研發製造資質的公司更受益於產業加速。

其中,可以關注高價值量環節(超導磁體)、高彈性(綁定核心項目,後續訂單收入彈性大),以及高確定性(不同技術路線難以繞開的環節)。(全文完)

科學分類資訊推薦

自然界的十大演化“怪咖”,一個比一個離譜(上) - 天天要聞

自然界的十大演化“怪咖”,一個比一個離譜(上)

在浩瀚的生物進化長河中,有許多生物以其獨特而奇異的演化路徑,成為了自然界中的佼佼者。這些生物不僅讓我們驚嘆於生命的多樣性,也讓我們對進化論有了更深的理解。下面,就讓我們一起探索動物進化史上的十大演化怪咖。
在釣魚自製餌料、窩料時輕麩、麩皮、麥麩的使用方法(Deepseek) - 天天要聞

在釣魚自製餌料、窩料時輕麩、麩皮、麥麩的使用方法(Deepseek)

在自製釣魚餌料和窩料時,輕麩、麩皮和麥麩各有獨特作用。以下是它們的詳細使用方法及注意事項:一、材料特性區分輕麩:經加工的小麥麩皮,質地輕盈細膩,霧化性強,能減輕餌料比重,適合調整狀態。麩皮/麥麩:小麥加工副產品,含纖維和粗顆粒,提供散落效果
杏林雙星隕落,兩位血液學界院士同日去世 - 天天要聞

杏林雙星隕落,兩位血液學界院士同日去世

2025年4月2日,中國醫學界的天空同時黯淡了兩顆明星。相隔七小時,93歲的陸道培院士與84歲的宋善俊教授相繼離世,他們的離去恰似一場無聲的接力,將中國血液病學的薪火鄭重交予後人。陸道培院士的名字與中國造血幹細胞移植事業緊密相連。
以制度型開放構建引才生態,為全球科技人才築巢 - 天天要聞

以制度型開放構建引才生態,為全球科技人才築巢

高端科技人才是未來全球產業競爭的稀缺資源,是培育新質生產力的重要力量。全球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不斷深入發展的同時,創新鏈、價值鏈、產業鏈與人才鏈正在發生系統性變革,全球科技人才流動呈現出一系列的新趨勢和新特點,如何構建更具韌性的國際化人才生態,以制度型開放破解創新要素跨境流動壁壘,成為建設全球科...
控圓柏花粉,北京農學院研發的花粉固定劑明年將在北京城六區使用 - 天天要聞

控圓柏花粉,北京農學院研發的花粉固定劑明年將在北京城六區使用

新京報訊(記者劉洋)今年春天,圓柏花粉衝上熱搜,北京有圓柏雄株兩百多萬棵,給市民生活帶來困擾。4月1日,北京農學院官方微信公眾號發布的最新科研成果或將破解這一難題。該校秦嶺教授團隊圍繞遏制柏樹花粉飄散進行了科技攻關,目前已取得較好成效。其中,計劃量產的花粉固定劑將於明年在北京城六區率先使用。北京農學院...
體長約1米黑熊出逃,河北一動物園緊急閉園 - 天天要聞

體長約1米黑熊出逃,河北一動物園緊急閉園

△點擊上圖查看詳情剛剛,河北省邯鄲市永年區佛山動物園發布情況通報:2025年4月2日16時左右,永年區佛山動物園一隻人工飼養、體長約1米、兩歲的黑熊從籠舍脫離。永年區相關部門第一時間對動物園周邊區域進行管控,並組織專業隊伍開展拉網式搜尋。目前,搜尋工作正在進行中。佛山動物園也發出提醒:若發現黑熊的蹤跡,請立...
中國工程院院士陸道培逝世,曾發起創建中華骨髓庫 - 天天要聞

中國工程院院士陸道培逝世,曾發起創建中華骨髓庫

新京報訊 4月3日,北京大學人民醫院發布訃告。中國共產黨黨員、中國農工民主黨黨員,中國工程院院士,我國著名血液病學和造血幹細胞移植專家陸道培因病醫治無效,於2025年4月2日16時58分在北京逝世,享年93歲。以下為訃告全文:訃 告中國共產黨黨員、中國農工民主黨黨員,中國工程院院士,我國著名血液病學和造血幹細胞移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