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機器立“心”,為智能賦“理”

2024年11月21日07:53:03 科學 1067

為機器立“心”,為智能賦“理”

中國軍網記者 張曉君 危喬巧 楊濱華

走出家門,自動駕駛汽車緩緩駛來迎接;多隻機器狗行走在烏鎮的大街小巷,為互聯網大會保駕護航;在“互聯網之光”博覽會人形機器人展區,一款融合了傳感、控制、信息耦合、移動計算等技術的外骨骼機器人,協助體驗者非常輕鬆地拎起50斤重的水袋……從昔日的科幻,到如今的現實,2024年世界互聯網大會烏鎮峰會上,人工智能浪潮洶湧澎湃。

為機器立“心”,為智能賦“理” - 天天要聞

一輛無人駕駛小巴士行駛在烏鎮街頭接送乘客。

作為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的重要力量,人工智能技術快速演進,給世界帶來了重大機遇,同時也帶來了全球性的風險與挑戰。如何在人工智能技術應用越來越普遍的情況下,發展負責任的人工智能,避免人工智能技術的濫用惡用,確保人工智能始終朝着有利於人類文明的進步發展,而不是成為刺向人類文明的尖刀?世界各國的人們期待着答案。

在11月20日下午舉行的2024年世界互聯網大會烏鎮峰會主論壇上,與會嘉賓認為,要倡導發展人工智能以增進人類共同福祉為目標,以保障社會安全、尊重人類權益為前提,符合全人類共同價值,促進以人為本、向善而行。

為機器立“心”,為智能賦“理” - 天天要聞

11月20日,2024年世界互聯網大會烏鎮峰會在浙江烏鎮開幕。新華社記者 李賀 攝

這一共識,集中體現了本屆世界互聯網大會烏鎮峰會的主題:“擁抱以人為本、智能向善的數字未來——攜手構建網絡空間命運共同體”。歸根結底,人工智能技術的發展與應用,與人類歷史上開發、運用的各種工具、機器一樣,都是人的能力的延伸。能力提升甚至躍遷了,運用這種能力造成的影響也會隨之增大,“向善”還是“作惡”就不能全憑一念之間。唯有加強國際人文交流合作,努力構建普惠繁榮、平等包容的網絡空間,藉助人類文明的“工具箱”,應對人工智能這個“科技變量”,才能為人工智能技術的發展找到正確的道路,有效回應各方對人工智能發展與治理的關切。

在中華文明史上,有這麼一段話令人震撼:為天地立心,為生民立命,為往聖繼絕學,為萬世開太平。能者達人所不達,智者見人所未見。各國有識之士齊聚烏鎮,要做的就是為機器立“心”,立一顆有溫度、有感情,向上向善的火熱之“心”。這顆“心”,是科技創新與人文關懷的雙向奔赴,堅持以人為本、智能向善,人類才能走向更加美好的數字文明新未來。

世界各國還要為智能賦“理”,賦一個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網絡空間命運共同體的理念。互聯網,讓“同球共濟”成為可能。從2014年起,世界互聯網大會烏鎮峰會連續舉辦,各方智慧共識不斷凝聚,數字領域合作持續深化,發布《攜手構建網絡空間命運共同體》概念文件、《攜手構建網絡空間命運共同體行動倡議》、《網絡主權:理論與實踐》和《全球數據跨境流動合作倡議》等一系列重要成果,越來越多的中國理念、中國智慧和中國方案得到國際社會廣泛認同,努力推動構建網絡空間命運共同體邁向新階段。

為機器立“心”,為智能賦“理” - 天天要聞

烏鎮世界互聯網科技館內,人形機器人的迎客舞蹈給觀眾留下深刻印象。

科技革命總是百舸爭流,但世界各國從來命運與共。流淌千年而綿延不絕的烏鎮之水,向世界訴說著我們這個民族“水利萬物而不爭”的品格;攜手世界,如同烏鎮的橋,跨越時空的距離,攜山河湖海之利,一起走向更加美好向上的未來!

來源:解放軍報微博

科學分類資訊推薦

剛剛!中國電信和政府組建一家公司,這個公司來頭不小! - 天天要聞

剛剛!中國電信和政府組建一家公司,這個公司來頭不小!

近日,海南省政府與中國電信共同組建的海南數據產業服務有限公司正式成立,相信大家看到這都會好奇這家公司是幹什麼的?中國電信又有什麼大動作了嗎?下面我們就展開來聊聊吧,僅供參考哦!解決行業痛點。以往的中小企業想用現實數據來優化生產流程,卻面臨合
前國際古生物學協會主席、英國皇家科學院院士邁克爾·本頓:貴州三疊紀化石群改寫地球生命演化認知|2025年生態文明貴陽國際論壇 - 天天要聞

前國際古生物學協會主席、英國皇家科學院院士邁克爾·本頓:貴州三疊紀化石群改寫地球生命演化認知|2025年生態文明貴陽國際論壇

7月5日下午,在2025年生態文明貴陽國際論壇“傳承地質魅力·續寫文明華章——推動地質公園與生態文化多樣性融合發展”主題論壇上,前國際古生物學協會主席、英國皇家科學院院士Michael J. Benton(邁克爾·本頓)教授圍繞“三疊紀化石
非洲地下的深層地球脈衝正在撕裂非洲大陸 - 天天要聞

非洲地下的深層地球脈衝正在撕裂非洲大陸

地幔的垂直運動是導致地球表面發生大規模地質變化的驅動力之一。這些地幔上升流,有時被稱為地幔柱,被認為在一些重大的地質轉變(例如大陸漂移)中發揮着作用。目前,在非洲大陸地下發現了一種類似、微妙卻意義重大的現象。
科學家首次目睹海底“慢滑”地震 - 天天要聞

科學家首次目睹海底“慢滑”地震

科學家首次直接觀察到在主要水下斷層帶釋放構造應力過程中發生的慢滑地震。此次漸進式地震事件在穿過日本海岸附近易引發海嘯的斷層段時被追蹤,該斷層段似乎起到了天然的緩衝作用,吸收了壓力。德克薩斯大學奧斯汀分校的研究人員將這一現象比作一條斷層線沿着
“倪四道院士預測廣東將有8級地震”系謠言 - 天天要聞

“倪四道院士預測廣東將有8級地震”系謠言

近日,一張“院士預測廣東將發生8級以上大地震”的截圖在網絡上流傳。截圖顯示,名稱為“倪四道”的用戶稱,團隊預測8個月內,將會在一經緯度位置(位於廣東)出現八級以上地震。
“鳥中大熊貓”現身桂林! - 天天要聞

“鳥中大熊貓”現身桂林!

【來源:廣西台新聞910】近期,陽朔縣林業局工作人員通過桂林灕江站了解到,在海洋山自治區級自然保護區安裝的監測系統,發現了國家一級保護動物白頸長尾雉的身影。白頸長尾雉不僅是國家一級重點保護野生動物,還是中國特有珍稀鳥類,被稱為鳥類中的“大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