鵲橋二號發射成功!中國已同意美國請求,提供中繼星助美登陸月背

2024年03月21日21:45:15 科學 1839


鵲橋二號發射成功!中國已同意美國請求,提供中繼星助美登陸月背 - 天天要聞

前言

近日,在中國文昌航天發射場,一架長征八號遙三運載火箭將我國探月工程四期的鵲橋二號中繼星成功送上太空。

鵲橋二號作為全球首次挑戰探索“月背”的航天項目,其技術的突破性連美國都嘆為觀止,滿臉殷勤的來中國乞求技術分享。

而更令網友意外的是中方竟表示樂於提供幫助!

那麼鵲橋二號到底有怎樣的先進技術,能吸引美國前來求學,我們又為何願意給美國提供技術幫助呢?我們一起來一探究竟。

垂涎的美國和大度的中國

此次“鵲橋二號”的升空,正式突破了月球背面的通訊禁區,代表着人類具備了探索“月背”的能力。

鵲橋二號不僅要執行通信中繼任務和探測任務,同時還攜帶了極紫外相機、陣列中性原子成像儀、地月VLBI實驗系統。

這3台設備則是為了我們更加深入了解月球的情況,為後續載人登月計劃打下基礎。

而這些技術性的突破,只有我們做到了。

鵲橋二號發射成功!中國已同意美國請求,提供中繼星助美登陸月背 - 天天要聞

早在之前,美國就進行了多番嘗試,但最終都以失敗告終,美國揚言:人類現今技術難以滿足探索月背的需求。

而今隨着鵲橋二號的成功發射,狠狠打了老美的臉:給你機會你不中用啊!

而此次的技術超車,不僅代表着中國航天科技邁向了新的台階,也替長期以來被美國技術封鎖、針對的高新科研領域出了一口惡氣。

可萬萬沒想到的是,美國像是完全忘了之前在科技領域對中國如何層層打壓排擠,沒事人一樣的前來諂媚:這是什麼掌法?

而更讓網友摸不着頭腦的是,中國科學技術大學副研究員劉敬祥表示,同意美國國家航天局在內的其他國家的航天機構對於鵲橋二號的借用請求。

“想學啊你,我教你啊!”

那麼鵲橋二號到底擁有那些先進技術,使得全球的航天機構都來“蹭技術”呢?

鵲橋二號發射成功!中國已同意美國請求,提供中繼星助美登陸月背 - 天天要聞

名副其實的鵲橋

鵲橋,既是是中國神話故事中濃墨重彩的一筆,也是中國古代探索星空的記憶。

相傳,牛郎織女因觸犯天條而被銀河隔開,而兩人的愛情感動了喜鵲仙,於是招來千萬隻喜鵲搭成一座橫跨銀河的橋樑,以便讓相愛的兩人在橋上相會。

而身為中繼星的“鵲橋”,也同樣肩負着把地球、月亮以及在太空中的衛星們聯繫起來的重任。

那麼在鵲橋升空之前,為什麼人類一直沒有完成對月背的探索呢?

鵲橋二號發射成功!中國已同意美國請求,提供中繼星助美登陸月背 - 天天要聞

這就要給大家科普一下什麼是潮汐鎖定了。

宇宙中,天體之間相互作用的引力,會“調整”它們的旋轉速度,導致其中一個天體永遠以同一面朝向另一個天體。

這個現象就被稱為潮汐鎖定。

而月球作為地球的衛星之一,收到地球引力的影響,自轉速度被迫“配合”調整,所以始終只有正面朝向地球。

鵲橋二號發射成功!中國已同意美國請求,提供中繼星助美登陸月背 - 天天要聞

而渴望探索月球的人類,看慣了月球的正臉之後,難免對它的“後腦勺”產生了濃厚的興趣。

但是想看到這個“後腦勺”可不是件簡單的事,因為航天器想要繞道月球的背後,就相當於要隔着整個月球跟地球保持聯繫。

但偌大的月球很明顯“擋信號”了,通訊的中斷會直接導致航天器的失控,從此懸浮在浩瀚的宇宙,放飛自我。

之前其他國家多把研究的方向用在了增強信號技術上,挑戰“大力出奇蹟”,所以一直碰壁。

而我國的鵲橋項目則改變思路,如果信號路徑受阻,那麼為何不改變信號路線呢?

於是,我國航天團隊巧妙利用了拉格朗日點,完成了信號的傳遞。

鵲橋二號發射成功!中國已同意美國請求,提供中繼星助美登陸月背 - 天天要聞

那麼什麼是拉格朗日點呢?

朗格朗日點是由法國數學家約瑟夫·路易·拉格朗日在18世紀提出的一個天體力學概念。

這些點位於兩個天體之間,而物體在這些點上可以保持相對穩定的平衡狀態。

而在太陽系中有5個特殊的拉格朗日點,這些點之所以特殊,是因為在這些點上的物體,可以以地球為參照物,保持相對靜止。

“我就這麼靜靜地看着你。”

鵲橋二號發射成功!中國已同意美國請求,提供中繼星助美登陸月背 - 天天要聞

相對靜止,代表着這5個點十分適合作為中繼星的“據點”,而經過我國科研人員的反覆推算,最終選擇在地月引力最為平衡的L2點作為目的地,因為鵲橋號在這裡,不僅能維持相對地月的靜止狀態,獲得的日照也最為充足,大大的減少了維持運行所需要的燃料。

換一個更通俗的描述,就好比我們去理髮,理髮師拿個鏡子放在你腦袋上邊,通過反射,你可以從面前的大鏡子看到自己的後腦,然後托尼老師問你:後面剪的滿意嗎?

而托尼老師手中的小鏡子,就是鵲橋二號;

我們面前的大鏡子,則是地球。

而我們的頭,就是月亮,如果沒有鵲橋二號的幫忙,我們自然是看不到自己後腦勺的。

當然這個比喻過於簡單粗暴,實際上,鵲橋二號的科技之先進、工藝之高超,連老美都垂涎三尺,那麼鵲橋又有哪些方面的技術是連美國都沒能掌握的呢?

鵲橋二號發射成功!中國已同意美國請求,提供中繼星助美登陸月背 - 天天要聞

鵲橋二號的科技與工藝

和鵲橋一號相比,鵲橋二號差不多大了足足兩倍,體重從425公斤暴漲到1200公斤。

畢竟二號身上肩負的任務更重,那麼所需要攜帶的設備、燃料等自然也更多,包括前文提到的用於深度探索月球的3台新設備。

此外,鵲橋二號的壽命也完成突破,預計8年的工作期限比一號要多出3年。

而技術的不斷革新,更是讓二號可以更近距離的觀察月球。

相較於一號只能在距地球6.5萬公里的地方“遠遠看着你”,鵲橋二號離月球的極限距離可以接近300公里。

這個距離在浩瀚的宇宙之中,不異於“貼臉開大”,就這麼直勾勾的看着月亮,“那月色太美太溫柔,再怎麼心如鋼鐵也成繞指柔……”

鵲橋二號發射成功!中國已同意美國請求,提供中繼星助美登陸月背 - 天天要聞

而能夠完成如此艱巨的使命,鵲橋二號的研製自然也離不開最先進的技術和最頂尖的工藝。

僅以鵲橋二號身上最顯眼的“大金碗”來說,除了肉眼可見的光彩奪目之外,更是做到了“金玉其外、科技其中”。

這個“大金碗”是由鍍金鉬絲網編製而成,用以在反射電磁波。

而之所以選擇用鉬絲,是因為其熔點、硬而堅韌,抗腐蝕性強等特性,利用這些特性,才可以使得鉬絲在被加工至15-13微米粗細的時候依然保持極強的穩定性。

而這不到頭髮絲1/4粗細的鉬絲,竟然還要再摻雜其他有機元素甚至還要再鍍上一層黃金來增加其牢度、韌性以及表面親和力。

對比鉬絲的細膩和鵲橋二號的大體格子,不得不讓我想到了一個成語:千鈞一髮。

而為了把這機器精密的鉬絲編織成網,我們也經歷了重重技術改革,最終發明了併線加捻技術,將每3根金屬絲“搓”在一起,最終結果竟是超出預料的穩定和牢固。

鵲橋二號發射成功!中國已同意美國請求,提供中繼星助美登陸月背 - 天天要聞

而除了鵲橋二號本身,它的兩個“小弟”也一樣引人注目。

由黃山主峰天都峰命名的兩個小衛星“天都一號”“天都二號”,主要職責是在和鵲橋二號分離後,進行高精度月球軌道測定以及導航、遙感等工作。

面對功能如此強大,工藝如此先進的鵲橋二號,也難怪美國會垂涎三尺想要來“蹭技術”,那麼我國又為何會答應美國的請求呢?這項技術合作最終能否順利實施呢?

鵲橋二號發射成功!中國已同意美國請求,提供中繼星助美登陸月背 - 天天要聞

進退兩難的美國航天局

當鵲橋一號問世的時候,美國就已經滿臉堆笑的跟中國商量“將來借你們的中繼星用用唄?”

而二號的起飛成功更是使得美國航天局哈喇子流一地。

畢竟作為現在唯一掌握月背探索技術的國家,我們大可一副:此樹是我栽,此路是我開,要想從此過,留下買路財的架勢。

然而我國並沒有因為美國之前針對我國高新技術領域的卡脖子行為耿耿於懷,而是盡顯宗師風範的答應了技術分享的要求。

然而中國這一大度的舉動,卻給美國整不會了!這又是為什麼呢?

原來,隨着蘇聯的解體和中國航天技術的不斷突破,美國早已將中國視為航天領域最大的競爭對手,雖然其他國家也都在航天領域有所建樹,但他們都有一個共同特點,那就是多數核心技術被美國牢牢鉗制,而只有中國,在航天領域始終堅持獨立研發。

換言之,其他國家純粹是單純的購買了美國的航天產品,美國喂你吃什麼,你就吃什麼,美國翻臉,則整個國家的航天系統都將面臨癱瘓的風險。

而我們深知,國之重器,不可受制於人。於是不管多麼困難,也堅定不移的走着航天領域的自言之路。

鵲橋二號發射成功!中國已同意美國請求,提供中繼星助美登陸月背 - 天天要聞

而美國為了遏制中國的發展,聯合手下的“馬仔”們處處針對中國,甚至美國國會還通過了“沃爾夫條款”,從政府層面限制中美航天科技的合作,不合作,甚至不接待。

所以,當鵲橋二號起飛之後,美國航天局是真的垂涎三尺,但也深知想要申請合作必然難上加難。

而厚着臉皮前來申請技術交流,某種程度上也是想給自己找個台階下甚至為倒打一耙做準備:

一旦中國拒絕了美國的申請,美國就可以大張旗鼓的抹黑中國準備獨霸月球的野心甚至給你扣上宇宙恐怖分子的帽子。

然而中國敞亮的公開應允反倒給美國整不會了,學習技術吧?那就等於自己打自己的臉,撕毀了“沃爾夫條款”。

不答應吧,又確實要在月背探索領域落後一大截。

最終,美國還是出於對中國航天技術不斷發展的忌憚,擔心一旦技術交流的通路打開,中國的崛起更加難以抑制。於是選擇“井水不犯河水”,

但中國的井水雖然不想犯河水,但美國的河水卻在惱羞成怒下,繼續向我們潑這髒水——美國NASA局長見人就說:中國人想要獨佔月球!是全人類的敵人!

鵲橋二號發射成功!中國已同意美國請求,提供中繼星助美登陸月背 - 天天要聞

結語

美國對中國航天領域的技術封鎖,隨着“鵲橋”的搭建,成了典型的搬起石頭砸自己的腳。

而我國夜以繼日不斷探索的科技工作人員則值得我們致以最崇高的敬意,相信在不久的將來,我們將會在更多的前沿科技領域,完成對美國的超車。

科學分類資訊推薦

中國交付全球最大“人造太陽”重要部件 - 天天要聞

中國交付全球最大“人造太陽”重要部件

近日,全球最大“人造太陽”國際熱核聚變實驗堆(ITER)計劃磁體饋線採購包項目迎來關鍵節點,其最後一套校正場線圈內饋線部件在合肥竣工,並交付起運位於法國的ITER現場。這標誌着ITER磁體饋線系統中所有超大部件的研製順利完成。ITER磁體饋線系統由中國科學院合肥物質科學研究院等離子體物理研究所研製,被稱為ITER磁體系...
張振豐調研溫州學研究聯合會 構建中國學視野下的溫州學研究體系 - 天天要聞

張振豐調研溫州學研究聯合會 構建中國學視野下的溫州學研究體系

4月13日,副省長、市委書記張振豐在溫州學研究聯合會調研時強調,要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文化思想和習近平總書記考察浙江重要講話精神,堅持“立足溫州、研究溫州、服務溫州”,深化時間維度、放大空間維度,貫通歷史研究溫州、跳出溫州研究溫州,努力打造溫州建設高水平文化強市的重要窗口、具有全國影響力的地方學術研究的...
土撥鼠等動植物不得攜帶入境!關於國門生物安全,你要知道這些 - 天天要聞

土撥鼠等動植物不得攜帶入境!關於國門生物安全,你要知道這些

極目新聞記者 張秀娟通訊員 趙夢潔 黃曉彧 林敏“小朋友們,外來入侵物種包括哪些呢?”“在咱們出國旅遊前,需注意哪些問題呢?”4月12日,在第十個全民國家安全教育日來臨之際,武漢海關在武漢天河國際機場開展了一場別開生面的“海關開放日”活動。15名小學生化身“國門小衛士”,零距離體驗、參與海關全民國家安全教育...
月球上跳一跳,輕鬆打破跳高世界紀錄!這個展會,解密引力奧秘 - 天天要聞

月球上跳一跳,輕鬆打破跳高世界紀錄!這個展會,解密引力奧秘

頂端新聞記者 楊逍 文 時碩 圖如果你嚮往星辰宇宙,那你是否幻想過在其他星球上跳躍?在本次國防展的“星球重力”互動體驗機前,你每次的縱身一躍,都會化身成屏幕中身穿宇航員服的小人,來到月球、金星、火星、火衛二、土衛一等星體上,屏幕的上方記錄著你的跳躍高度。在月球,你輕輕一躍就能達到3米高度,輕鬆打破2.45米...
4月13日石家莊強風顯著增強的原因 - 天天要聞

4月13日石家莊強風顯著增強的原因

4月13日石家莊強風顯著增強的原因,是多重氣象條件和地理因素共同作用的結果。根據氣象監測和專家分析,此次強風具有以下關鍵成因:一、極端天氣系統的疊加效應1.
神十九乘組“太空出差”倒計時:各項空間科學實(試)驗穩步推進 - 天天要聞

神十九乘組“太空出差”倒計時:各項空間科學實(試)驗穩步推進

IT之家 4 月 13 日消息,據央視網報道,神舟十九號航天員乘組的“太空出差”之旅即將進入倒計時。上周,神十九乘組穩步推進各項空間科學實(試)驗,在開展站內環境監測、設備檢查維護等工作同時,積極開展健康維護。神十九乘組利用腦電設備開展了多項實驗的測試工作,地面科研人員將利用獲取的數據探究重力對視覺運動信息...
感受活力丨機器人正在進化中……這樣的“生活搭子”,你喜歡嗎? - 天天要聞

感受活力丨機器人正在進化中……這樣的“生活搭子”,你喜歡嗎?

模仿人類奔跑、跳躍、空翻,像人一樣說話、思考甚至察言觀色。這不是科幻電影對未來的虛構,而是2025中國機器人產業闊步向前的現實。小時候的你,是不是也曾暢想過:家裡有一個機器人,能買菜、做飯、鋪床、掃地,幫你干農活,還可以照顧家裡老人……時至今日,這些“天馬行空”的想象,正在變成現實。“12點了,您該吃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