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科學家李愛珍,4次申請中科院院士被拒,最後成美國外籍院士

2024年02月27日16:15:12 科學 1784

中國科學家李愛珍,4次申請中科院院士被拒,最後成美國外籍院士 - 天天要聞

2007年,一個消息在國內科技界引發了巨大震動,中國著名半導體專家李愛珍被評選為美國國家科學院的外籍院士。這一消息極為詭異,因為在此之前,李愛珍已經4次申請中國科學院院士,但均以失敗告終。

中國科學家李愛珍,4次申請中科院院士被拒,最後成美國外籍院士 - 天天要聞

一個在本國連院士門檻都沒能跨過的科學家,如何一下子跳過太平洋,成為美國科學界最高榮譽的獲得者?這一現象瞬間在兩國科技界掀起腥風血雨,輿論嘩然。

在中國境內,很多人質疑李愛珍與美國之間是否存在某種見不得人的關係。美國科學院院士的含金量從來毋庸置疑,李愛珍作為首位獲得這一頭銜的華人女性,她的技術會不會流入美國為美國所用?

中國科學家李愛珍,4次申請中科院院士被拒,最後成美國外籍院士 - 天天要聞

與此同時,中國科學院院士評選機制也遭到前所未有的質疑。為何像李愛珍這樣在本國科技界有重大建樹的專家都無法過關斬將,反而其他專家就輕而易舉獲得院士頭銜?

難道我國使用的是和美國完全不同的評價標準嗎?那麼下面就由小編帶大家走進科學家李愛珍的故事。

書香門第

李愛珍生於富裕的華僑家庭,從小在文化氛圍濃厚的環境長大。可能是家庭背景和先天條件使然,她對科學技術展現出極大的興趣與天賦。

大學時期,李愛珍就讀於復旦大學,並以優異的成績畢業。學生時代的她步步創新,多次獲得全國大學生科技競賽的獎項。

中國科學家李愛珍,4次申請中科院院士被拒,最後成美國外籍院士 - 天天要聞

大學畢業後,李愛珍被分配到上海冶金研究所,開始從事材料科學方向的研究工作。剛參加工作的她努力學習,勤于思考,治學嚴謹,深得領導賞識。

為進一步推動國家科技事業發展,20世紀80年代初,時年44歲的李愛珍被選派前往美國頂尖高校卡內基梅隆大學進行訪問學者工作。

這座大學是世界半導體技術的發源地,李愛珍負責開展集成電路製造的核心工藝——分子束外延技術等多項高新技術的研究。

在卡內基梅隆大學的兩年訪問學者經歷中,李愛珍刻苦攻關,終成就了從門外漢到世界級專家的驚人蛻變。

起初,她需要從頭學習分子束外延技術的基本原理和運作機制。同時,面對陌生的研究環境與繁複精密的儀器設備,李愛珍經歷了諸多失敗和挫折。

中國科學家李愛珍,4次申請中科院院士被拒,最後成美國外籍院士 - 天天要聞

刻苦鑽研

她曾在一台超高真空器皿上連續作業三個月之久,終於發現真空度無法達標的根源——泄漏點就隱藏在若干獨立組件的接合處。

李愛珍運用材料化學機械工程雙學科知識,改進密封結構,成功將真空度提升三個數量級,完成了令所有美國專家驚嘆的改造工作。

在後一年的科研中,李愛珍已經完全駕輕就熟地使用這些高端儀器設備,並在分子束外延生長過程穩定控制等核心問題上發表多篇高水平論文。

中國科學家李愛珍,4次申請中科院院士被拒,最後成美國外籍院士 - 天天要聞

她還首次將分子束外延技術與量子物理結合,創立了半導體量子結構體系建模方法,為後續發展奠定基礎。

歸國之後,她親眼目睹西方國家依然嚴格禁運該領域設備的殘酷現狀。李愛珍毅然決定自主研發生產。在中科院支撐下,李愛珍不懼艱辛,歷時三年成功突破技術壁壘,使我國半導體技術榮登世界巔峰。

這項技術突破一時間轟動國內外,打破了長期以來半導體核心技術受制於人的局面。在後續的10餘年時間裡,李愛珍持續領銜開展研發工作,再創多個技術第一。她不僅是半導體領域中國的扛鼎者,也是真正的開拓者和奠基人。

四評院士都失敗

1999年,李愛珍第一次踏上了實現院士夢想的征程,她毅然提交了申請。那一年,她帶領研究團隊在分子束外延技術上取得重大突破,足以憑實力斬獲此殊榮。然而,由於申報規定年齡差異,她並未獲得足夠多院士的聯名推薦。

中國科學家李愛珍,4次申請中科院院士被拒,最後成美國外籍院士 - 天天要聞

2001年第二次申報時,李愛珍取得了3位院士背書支持。她備受鼓舞,倍感榮幸。可惜票數依然不足,夙願再次落空。那一年,她面對失敗,選擇投身到科研工作中,並在短短兩年內取得劃時代創新成果。

2003年,經歷風雨洗禮的李愛珍汲取教訓,她更加謹慎地規劃申報策略。最終,6位院士送出推薦,她的申請終於真正進入評審程序。然而最後一步投票中,李愛珍還是以微弱劣勢無緣當選。

中國科學家李愛珍,4次申請中科院院士被拒,最後成美國外籍院士 - 天天要聞

2005年最後一次申請,也是她學術生涯的高峰時期。她滿懷信心地遞交材料,希冀能打動評委,一鳴驚人。但結果卻再次讓她失望。

4次申請閉門不得入,不過李愛珍並未放棄科技創新的探索之路。她不辭勞苦,始終如一地為國家科技進步而不懈奮鬥。

2007年,時年71歲的李愛珍傳來喜訊——她榮膺美國國家科學院外籍院士的頭銜,這無疑是對她在半導體技術領域做出的傑出貢獻的極高認可。

需要說明的是,李愛珍並非主動申請該榮譽,而純粹依靠個人科技成就被動當選。這也是國際科學界對她的認可。

美國國家科學院院士被譽為“美國科學技術最高殊榮”,每年全世界僅有幾十人能夠躋身該院院士行列。

在李愛珍獲獎前,中國通過不同途徑共有10位科學家獲得這個榮譽。其中大多數都是長期在美國工作的華人科學家,真正回國服務的寥寥無幾。

中國科學家李愛珍,4次申請中科院院士被拒,最後成美國外籍院士 - 天天要聞

可以說,李愛珍的當選具有劃時代的意義。她完全依靠在國內的科研工作獲得認可,這代表着中國原創科技實力已經進入世界一流行列;

而且她是首位獲此殊榮的中國籍女科學家,證明了女性同樣可以在科學領域做出巔峰級貢獻;已經71歲高齡的李愛珍仍然選擇留在國內服務,她的精神值得每一位科技工作者學習。

李愛珍的當選消息一經宣布,立刻在國際科技界掀起了軒然大波。以美國為首的西方國家對中國科技實力的快速崛起早已忐忑不安,李愛珍的蜚聲國際無疑火上澆油。

中國科學家李愛珍,4次申請中科院院士被拒,最後成美國外籍院士 - 天天要聞

於是一時間,西方力圖貶低李愛珍科技成就的真實性,質疑她是否依靠其他手段當選等,想以此來否定中國的科技發展。

與此同時,李愛珍的當選也引發了中國國內的激烈討論。之前她四次申請中科院院士均以失敗告終,如今卻出人意料躍居美國科學院外籍院士高位,該如何解釋?

難道我國使用的科技成就評價體系存在某些缺陷?還是實質上並不如國外重視原創技術的突破性貢獻?在一片質疑聲中,李愛珍個人的學術成就似乎被有意無意淡化處理了。

中國科學家李愛珍,4次申請中科院院士被拒,最後成美國外籍院士 - 天天要聞

最後呢,不得不說的是中國國內的院士評選機制中,不可避免地存在一定的人情世故作用。比如院士候選人如果在科研系統內人脈資源豐富,往往更容易獲得足夠多的推薦支持。

而真正潛心鑽研,對政治社交興趣缺缺的專家學者,其獲獎可能性就比較低了。在許多網友認知中,這才是評選院士的常態。

正如李愛珍本人表示,由於長年深居簡出,專心科研,她並沒有主動結交很多大院士級別的人物。這或許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她獲得中科院院士稱號的可能性。

更有評論指出,2003年李愛珍獲得6票推薦時就已實質夠資格,但最終投票階段不知為何還是被否決,透露出評選中充滿不確定性的因素。

中國科學家李愛珍,4次申請中科院院士被拒,最後成美國外籍院士 - 天天要聞

而美國科學院外籍院士的評選則更加註重候選人的學術貢獻本身。表決完全根據科技成果質量和影響力進行,不受人際關係的左右。

可以說,李愛珍當選美國科學院院士純粹是實力和貢獻獲識,而四次中科院失敗則與評選機制的缺陷也存在一定關聯。

結語:

如今,李愛珍已經高齡87歲。與很多退休科學家選擇渡過悠閑晚年不同,她仍然擔任半導體國家重點實驗室的顧問,在她身上,依然可以感受到年輕研究員般的科技熱情,以及對祖國未來發展的殷切期盼。

暗流涌動的大時代潮頭上,往往站立着一批為民族復興而無私奉獻的仁人志士。中國科技事業的繁榮與進步,同樣離不開像李愛珍這樣一生撲在科研一線的奮鬥者。

中國科學家李愛珍,4次申請中科院院士被拒,最後成美國外籍院士 - 天天要聞

在短短几十年間,中國從科技薄弱的後進國變身為世界第二科技強國,每一個看似不起眼的磚瓦壘砌,每一個微乎其微的技術突破匯聚,都凝聚着無數科學家如李愛珍那般火紅的激情和無悔的青春。正是這無數明燈在黑夜中交匯成光,我們的國家才能在科技創新之路上長驅直進。

不論他們最終是否在頭頂錦上添花,祖國的繁榮昌盛已然成為最動人的榮譽。而我們每一個普通人,都應該向李愛珍這樣的科技傳道者致以最崇高的敬意。

不僅在新聞報道中駐足凝神,更要在日常工作崗位上發揮他們的精神,為民族的科技強盛繼續力爭上遊。

只要我們不忘科技報國的初心,不負艱辛求索的始終,中華民族就一定能在新的世紀獲得科技創新的更大輝煌。這是我們對李愛珍等仁人志士最好的謝禮。

科學分類資訊推薦

我國團隊研發出眼動追蹤隱形眼鏡,動動眼睛就能“控制”物體 - 天天要聞

我國團隊研發出眼動追蹤隱形眼鏡,動動眼睛就能“控制”物體

IT之家 5 月 16 日消息,IT之家從南京大學官網獲悉,近日,南京大學聯合江蘇省人民醫院、南京航空航天大學的研究團隊研發出一種具有眼動追蹤功能的隱形眼鏡,外觀和普通隱形眼鏡無異,基於頻率編碼策略和球面共形的微納加工製備工藝,該隱形眼鏡具有無線無源、輕量無感、柔軟安全的特點,能夠實現高精度的眼動追蹤和眼動命...
大降數字孿生模擬成本,NVIDIA曬助攻科學研究新進展!加速全球量子計算超算 - 天天要聞

大降數字孿生模擬成本,NVIDIA曬助攻科學研究新進展!加速全球量子計算超算

智東西(公眾號:zhidxcom)作者 | ZeR0編輯 | 漠影智東西5月16日報道,NVIDIA本周在國際超算大會ISC 2024上公布了多項科學計算、量子計算相關進展,包括科研人員利用NVIDIA技術將生成式AI應用於代碼生成、天氣預報、遺傳學和材料科學領域的高性能計算(HPC)工作,以及通過開源的NVIDIA CUDA-Q量子計算平台助力國家級超算.
《黃河三角洲的生物多樣性保護》白皮書正式發布 - 天天要聞

《黃河三角洲的生物多樣性保護》白皮書正式發布

5月16日上午,山東省2024年國際生物多樣性日宣傳活動在濟寧市微山湖國家濕地公園舉行。活動現場,《黃河三角洲的生物多樣性保護》白皮書正式發布。 黃河是中華民族的母親河,是中華文明的搖籃。黃河三角洲位於黃河入海口,是我國近原生態大河河口,保存了完整的陸、海、河三角洲生態系統,擁有中國乃至世界暖溫帶最廣闊、...
反重力技術能否成功?一旦實現每秒94公里,7周就能到達火星 - 天天要聞

反重力技術能否成功?一旦實現每秒94公里,7周就能到達火星

【什麼是反重力引擎?】說起EmDrive這玩意兒,它可是從1998年就開始有動靜了,得歸功於英國的那個物理學家肖耶爾。這玩意的原理說起來也挺玄乎的,就是在一個封閉的金屬盒子里,咱們用特定的方法弄點微弱的射頻電磁波進去,結果你猜怎麼著?那盒子裡頭就能產生個咱也說不清的推力。
中國科協再度澄清阿波羅登月真相 - 天天要聞

中國科協再度澄清阿波羅登月真相

近年來,隨着互聯網的飛速發展,信息傳播的速度與廣度達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與此同時,歷史事件的爭議與謠言也得以迅速發酵,其中之一便是美國阿波羅登月計劃的真實性問題。近期,關於這一人類航天史上的里程碑事件是否為一場精心策劃的騙局,再次在網絡上掀起波瀾。
2024年現代科技館體系聯合行動舉辦“禮讚科學家”主題科普活動 - 天天要聞

2024年現代科技館體系聯合行動舉辦“禮讚科學家”主題科普活動

中新網北京5月16日電 (記者 孫自法)記者從中國科技館處獲悉,2024年現代科技館體系聯合行動“禮讚科學家”主題科普活動主場活動15日在寧夏銀川舉辦。2024年現代科技館體系聯合行動舉辦“禮讚科學家”主題科普活動。中國科技館/供圖  活動期間,寧夏科技館攜手中國科技館和江西、甘肅、河北及鄭州等省市科技館的全國科技館...
魯長友在調研石墨產業發展時強調 加快推進石墨產業向中高端邁進 全力打造百億級石墨生產加工基地 - 天天要聞

魯長友在調研石墨產業發展時強調 加快推進石墨產業向中高端邁進 全力打造百億級石墨生產加工基地

5月15日,市委書記魯長友到恆山區、滴道區調研檢查石墨產業發展、安全生產等工作,研究推進石墨產業專班工作。他強調,要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視察我省期間重要講話重要指示精神,把堅持高質量發展作為新時代的硬道理,加快推進石墨產業向中高端邁進,積極培育發展新質生產力,全力打造百億級石墨生產加工基地和全國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