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東菏澤農田發現犰狳,這種動物產於美洲,名字卻來自《山海經》

2023年10月28日23:50:06 科學 1087

很多朋友都聽說過犰狳(qiúyú)這種動物,它是美洲的特有物種,體型與貓或兔子差不多大,但是卻披着一層鎧甲,遇到危險的時候會團成球狀裝死,是一種很有特點的野生動物。

山東菏澤農田發現犰狳,這種動物產於美洲,名字卻來自《山海經》 - 天天要聞

山東菏澤農田發現犰狳,這種動物產於美洲,名字卻來自《山海經》 - 天天要聞

然而在今年的10月26日,我國山東省菏澤市有人爆料稱在農田中發現了一隻正在挖土刨坑的犰狳,並且拍下的視頻發到了網絡上,讓人很是驚訝。

山東菏澤農田發現犰狳,這種動物產於美洲,名字卻來自《山海經》 - 天天要聞

犰狳是南北美洲的特有動物,不可能平白無故地出現在我國,菏澤農田中發現犰狳的爆料者是曹先生,他表示剛看到的時候也是大吃一驚,我們中國怎麼能發現美洲的野生動物呢?這東西不可能生活在華北平原上。

山東菏澤農田發現犰狳,這種動物產於美洲,名字卻來自《山海經》 - 天天要聞

犰狳的打洞能力特彆強,看到有人到來就鑽到了洞里,為了捉住這隻犰狳,警察叫來了挖掘機,發現這隻魷魚已經向下打了幾米深的洞,挖掘機費了半天勁才將其挖了出來。

山東菏澤農田發現犰狳,這種動物產於美洲,名字卻來自《山海經》 - 天天要聞

犰狳也叫“凱鼠”、“披甲豬”等,是有甲目犰狳科一種小型哺乳動物,犰狳在我國的名字叫法來源於《山海經》,其《東山經·余峨之山》一文中稱“有獸焉,其狀如菟而鳥喙,鴟目蛇尾,見人則眠,名曰犰狳,其鳴自叫,見則螽蝗為敗。”意思是說有一種野獸,體型如兔子卻長着如同鳥喙的嘴巴,眼睛像貓頭鷹,尾巴像蛇,遇見人的時候會一動不動的睡覺(裝死),這種動物的名字叫犰狳,鳴叫時發出的聲音也像他的明智的讀音一樣,而這種動物一出現,往往預示着可能有蝗災。

山東菏澤農田發現犰狳,這種動物產於美洲,名字卻來自《山海經》 - 天天要聞

另外,在《廣韻》中也有記載稱“犰狳獸似魚,蛇尾,豖目,見人則佯死”。

山東菏澤農田發現犰狳,這種動物產於美洲,名字卻來自《山海經》 - 天天要聞

上面的兩種說法,都和現實中的犰狳很相似,我們不知道《山海經》的創作者是否見過犰狳,但是其中說的“犰狳”這種動物的形狀和習性確實和美洲的“犰狳”十分相似,所以後來我國的翻譯者們就將美洲的這種小型披甲動物稱作了犰狳。

山東菏澤農田發現犰狳,這種動物產於美洲,名字卻來自《山海經》 - 天天要聞

犰狳實際有多種,小的體型長度只有十幾厘米,大的卻有120厘米,盔甲和外形也並不一樣,其骨質甲覆蓋頭部、身體、尾巴和腿外側,與同在南美洲食蟻獸樹懶近親關係,這種動物主要用盔甲似的骨質甲保護自己,這一點和穿山甲很相似,而且都有打洞的習性,視力也都很差。

山東菏澤農田發現犰狳,這種動物產於美洲,名字卻來自《山海經》 - 天天要聞

野生的犰狳分布在南美洲南部、加勒比海墨西哥灣沿岸等地,適應力很強,喜歡在灌木叢、草地等地打洞穴居,為晝伏夜出的夜行動物,雖然視力不好,但是嗅覺很好,可以準確捕獲螞蟻、蜘蛛蠍子、蝗蟲等昆蟲,但也吃蚯蚓、蜥蜴、老鼠、青蛙等。

山東菏澤農田發現犰狳,這種動物產於美洲,名字卻來自《山海經》 - 天天要聞

犰狳的鎧甲非常堅硬,早有人試驗過用手槍打犰狳的鎧甲,發現根本打不進,而且能把子彈反彈出去,可見防禦性能有多強。

山東菏澤農田發現犰狳,這種動物產於美洲,名字卻來自《山海經》 - 天天要聞

山東菏澤農田發現犰狳,這種動物產於美洲,名字卻來自《山海經》 - 天天要聞

犰狳常年生活在地下比較陰涼的地方,攜帶有很多的病菌病毒等,所以最好不要用手觸摸,這東西大都攜帶麻風病菌,這種病菌其實也是它的生化武器,也被認為是它的一道防禦屏障,接觸它的動物以及人類都有可能患上麻風病,早期時科學家發現了這一現象,就在它身上提取到了麻風菌素,並製取了麻風疫苗,這對人類預防麻風病很有幫助。

山東菏澤農田發現犰狳,這種動物產於美洲,名字卻來自《山海經》 - 天天要聞

至於山東菏澤農田中如何會出現這種動物,有人推測是可能附近有人私自飼養這種動物,不小心讓其跑了出來,所以它才會在農田中打洞,但也有可能是有人在販賣這種動物因為看管不嚴導致其逃了出來,無論是哪一種,在我國都是不被允許的。

山東菏澤農田發現犰狳,這種動物產於美洲,名字卻來自《山海經》 - 天天要聞

而之所以有人飼養和販賣犰狳,並不是因為好玩,這種東西雖然會自己團成個球,性格也很溫順,但外形並不美觀,並不討人喜歡,主要還是這種動作類似於穿山甲,可以製成某種新型中藥材,當然這也是不被允許的。

山東菏澤農田發現犰狳,這種動物產於美洲,名字卻來自《山海經》 - 天天要聞

犰狳屬於外來物種,如果不加以限制,很可能導致泛濫成災,危害我國的本土物種,就好像鱷雀鱔食人魚、鱷魚、美國白蛾福壽螺太陽魚巴西龜牛蛙等,有不少都嚴重影響了本土物種的發展,給農業生產和生態安全造成破壞,有些物種還會影響人們的身體健康,甚至給人們帶來危險,都是需要嚴格限制的。

消息來源:新京報10月28日報道《山東菏澤疑發現犰狳,會對人類構成威脅嗎?》

科學分類資訊推薦

擁抱“科學的春天” 大灣區躋身全球頂尖科技集群 - 天天要聞

擁抱“科學的春天” 大灣區躋身全球頂尖科技集群

伴隨着新質生產力成為各界的熱詞,一個新的“科學春天”正在到來。在粵港澳大灣區着力邁向國際一流灣區和世界級城市群的過程中,創科已然成為最重要的賦能者之一。在“機遇灣區”走訪活動中,創科也成為政產學研都無法繞開的一個關鍵詞。
植物如何抵抗和適應氣候變化?科學家最新研究揭秘機制 - 天天要聞

植物如何抵抗和適應氣候變化?科學家最新研究揭秘機制

中新網北京6月19日電(記者 孫自法)在全球氣候變化背景下,地球上的植物是如何抵抗和適應的,長期以來頗受學界關注和持續開展研究。  中國科學院青藏高原研究所6月19日向媒體發布信息說,該所科研團隊和美國高校等科研同行最新合作研究發現,儘管氣候變暖導致植物生長季節延長,但植物仍能保持葉片生長和衰老時間的穩定平...
為你喝彩|風雲歲月:張鵬與中國氣象衛星的精準探索 - 天天要聞

為你喝彩|風雲歲月:張鵬與中國氣象衛星的精準探索

自1970年國家開始上馬風雲衛星工程,至2023年風雲三號07星的輝煌升空,中國氣象衛星的發展歷程已跨越了近半個世紀的風雨兼程。50多年來,風雲氣象衛星不僅見證了中國氣象預報技術的飛躍,也從早期的粗略預測逐步邁向了今日的精準預報。這一變革的
哈爾濱有一處“莫奈的池塘”,只能白天來,因為…… - 天天要聞

哈爾濱有一處“莫奈的池塘”,只能白天來,因為……

哈爾濱有這樣一處地方在這裡你能遇見“莫奈的池塘”六月的群力丁香公園睡蓮盛開,微風拂過蕩漾起點點漣漪蓮葉搖擺淡雅的清香氤氳在空氣中內湖裡一株株黃色、白色、粉色的睡蓮在陽光下盛開它們婀娜多姿,隨風搖曳吸引不少市民的目光睡蓮是水生植物中的名貴花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