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新華社報道,我國發射的可重複使用航天器在外天空飛行276天後,於5月8日成功返回至着陸場,這表明我國在可重複使用航天器領域取得重大突破,也標誌着我國在追趕美國航天技術方面更近了一步。
什麼是可重複使用航天器呢?可重複使用航天器是指一種可以多次使用的航天器,該航天器在完成任務後通過回收、維護和重新裝載,可以實現再次飛行。相比傳統的一次性航天器,可重複使用航天器能夠大幅降低航天器發射的成本,並提供更為便捷和靈活的運載方式。目前世界各國都在積極開展可重複使用航天器技術研究,以推動太空旅遊、商業探索、空間站建設等領域的發展。
最出名的可重複使用航天器就是馬斯克spacex公司發明的獵鷹系列火箭。據報道,由於可以重複使用,獵鷹系列的火箭可以將成本降低50%以上,將貨物運往太空的成本最低可達10美元每千克,這樣低廉的成本使得太空旅行甚至太空殖民成為了可能。
可重複使用航天器有什麼優點呢?可重複使用航天最顯著的優點就是成本低。可重複使用航天器可以在完成任務後回收再利用,相比傳統一次性使用航天器,可以大幅降低航天器發射的成本,提高經濟效益。
同時,可重複使用航天器可以根據不同任務需求進行定製和組合,具有更高的靈活性和適應性。它能夠在不同軌道之間快速切換,實現多目標、多任務的探索。
可重複使用航天器還可以減少太空垃圾,降低了了航天垃圾對於其他航天器的危害,也降低了太空垃圾墜落導致的行人受傷。
可重複使用航天器的優勢如此顯而易見,自spacex發明出獵鷹系列火箭後,世界各國都無比眼紅。作為國際航天大國的中國,自然也對這一技術羨慕不已。但可重複使用航天器的技術難度也比傳統航天器高出幾個數量級。
由於可重複使用航天器需要進行多次飛行任務,因此要求其具有較高的耐久性和可靠性。對於火箭推進系統、熱保護系統等關鍵部件的設計和材料選擇,都需要進行充分的考慮和優化。
可重複使用航天器需要進行多次使用,這意味着維護成本也會相應增加。如何降低航天器維護成本,提高維護效率成為一個亟待解決的問題。
當然,可重複使用航天器中最難的就是航天器的回收技術,這當中的設計難點有三點。首先是火箭的精準降落。火箭回收需要通過控制火箭的速度、角度等參數實現精準降落,但這個過程受到多種因素的影響,如氣流、風速、地形等。因此,需要在火箭設計和回收系統中加入高精度控制技術和自適應控制策略。
第二是熱量控制。火箭在重返大氣層的過程中會因為劇烈的空氣摩擦而產生劇烈的高溫,這對火箭材料和結構都有極大的損傷。因此,需要採用先進的熱保護材料和散熱設備來控制火箭表面的溫度。
最後是火箭的維修和檢測。在完成一次任務後,需要對回收的火箭進行維修和檢測,以確保其再次使用的安全性和可靠性。但火箭內部結構複雜,容易出現疲勞、裂紋等問題,需要採用高效的檢測手段和修復技術。
可重複使用航天器技術的發展是人類太空探索歷程中的一大里程碑,其將進一步推動人類太空事業的發展。我國在可重複使用航天器技術領域取得了突破性進展,這標誌着我們在航天技術領域走在了世界前列。未來在可重複使用航天器的路上,我們仍將面臨著許多挑戰和難題,但我們堅信,在中國科學家和工程師們的不懈努力下,我們將迎來更加美好的明天。
————
我是復旦博士科研小糖糖,關注我,了解更多生活新知、科普知識和科技資訊解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