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在正在熱映的電影《流浪地球2》中,出現了不少移動機器人的“身影”。1月29日,北京青年報記者了解到,劇中所用的機器人大多出自西安交通大學創業學子創建的公司。
據該公司相關負責人介紹,公司在機緣巧合下和劇組達成了合作,拍攝過程中為劇組提供了14款共16台機器人,目前,這些“參演”了電影的機器人成為展品,被放置在公司的展示區。
“無論最終結果將人類歷史導向何處,我們決定,選擇希望。”2019年,《流浪地球》走上銀幕,描繪人類關於宇宙與未來的想象。三年後,《流浪地球2》上映。在電影中,不同形態的移動機器人頻頻出現在各個場景中,成為未來世界中無處不在且必不可少的元素。帶有機械臂的巡檢機器人自主操作監測指標,保障空間站人員生命安全;地球聯合政府會議廳,機器人駐守一旁輔助人類科學決策;北京航天中心數據中心,巡檢機器人支撐着海量數據平穩運作;行星發動機機庫中,移動機器人有條不紊地搬運傳送着物料……機器人的出現讓不少人在看電影的同時,也對劇中的機器人產生了好奇。
北青報記者從西安交通大學了解到,這些出現的劇中的機器人並不是單純的道具,而是由該校優秀創業代表張朝輝博士所創辦的深圳優艾智合機器人科技有限公司做出的產品。
“與《流浪地球2》劇組合作完全是機緣巧合。”該公司市場總監關健告訴北青報記者,2020年7月,公司參加了一個人工智能大會,會後,公司接到了劇組的電話,“他們說在會上看到了我們的展台,覺得展品、展台都與劇中的感覺十分符合,想和我們具體談談。”在與《流浪地球2》的美術老師溝通後,雙方都發現,產品的吻合程度超出了想象。
2022年3月,機器人“演員”在工作人員的“陪同”下進了劇組。“我們借給劇組16台機器人,一共14種,這些機器人佔了我們公司當時生產線的八成。”關健表示,因為公司和劇組的理念太吻合,不僅連機器人外殼顏色都沒改,連費用雙方都沒談,是免費出借給劇組使用的。
整個拍攝一直持續到11月左右,公司前後共派出了十多名工作人員操作機器人和對機器人進行運行維護。“去的每一個人都特別激動,但是因為簽了保密協議,他們只能忍着不劇透。”關健說,這種激動其實早在公司與劇組溝通的時候就有了,“公司里的都是學理工科的,能來做這個,差不多都是看科幻片長大的,有着不一樣的情懷在裡面。看《流浪地球》第一部的時候,就覺得十分震撼,沒想到第二部能親自參與進去。”
激動過後是忐忑。電影上映前兩周,關健和同事都還挺擔心的,“雖說參演了,但是我們機器人只能說‘群演’,最後成品能剪進去多少都是未知的。”距離電影上映一周,關健他們再次與劇組的工作人員見了面,“哎呀,看見劇照後,我們的心才真正踏實,不只是踏實了,好像還超出了我們的預想。”關健說,他們回公司後就告訴員工,春節大家可以放心地去看電影了。
看到自己研發的機器人出現在電影中後,公司的員工都很自豪,“尤其是研發團隊的那200多人,幾乎每個人都經手過五六款機器人的研發。”關健告訴北青報記者,他明顯發現,最近幾天員工們在朋友圈轉發《流浪地球2》的機器人出自他們公司的消息都積極了很多。
據介紹,這16台參與了拍攝的“演員”在“殺青”後,就已經被妥善地保存了起來。機器人內部的重要零件被回收,機器人的外殼被放置在公司的展示區,已經成為公司的展品。
文/北京青年報記者 王天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