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除”致命實體瘤!Science 連發兩篇:CAR-T細胞全新升級,克服腫瘤治療障礙!

2022年12月16日18:31:03 科學 1614
“根除”致命實體瘤!Science 連發兩篇:CAR-T細胞全新升級,克服腫瘤治療障礙! - 天天要聞“根除”致命實體瘤!Science 連發兩篇:CAR-T細胞全新升級,克服腫瘤治療障礙! - 天天要聞

本文為轉化醫學網原創,轉載請註明出處

作者:Sophia

導讀:嵌合抗原受體T細胞療法擁有光明前景,人類T細胞被設計成攻擊腫瘤,提高了人們對基於細胞的療法的興趣。具有識別腫瘤抗原的修飾受體(嵌合抗原受體或CAR-T細胞)的T細胞已被證明可有效治療B細胞惡性腫瘤,但實體瘤會產生限制其功能的免疫抑制微環境。

12月15日,波士頓大學研究團隊在《Science》發表文章“Multidimensional control of therapeutic human cell function with synthetic gene circuits”,報道了研究團隊開發出一個工具箱,包含11個可編程的合成轉錄因子。這些轉錄因子可以被一些已經獲批臨床使用的小分子藥物激活,通過精確調控基因,啟動特定的細胞程序,即通過定時給葯,就可以實現按需激活細胞

“根除”致命實體瘤!Science 連發兩篇:CAR-T細胞全新升級,克服腫瘤治療障礙! - 天天要聞

https://www.science.org/doi/10.1126/science.ade0156

12月16日,加州大學舊金山分校研究團隊在《Science》發表文章“Synthetic cytokine circuits that drive T cells into immune-excluded tumors”,研究人員能夠通過對腫瘤浸潤的 T 細胞進行編程以在識別癌細胞時製造自己的 IL-2,從而保持癌症中包含的細胞因子

“根除”致命實體瘤!Science 連發兩篇:CAR-T細胞全新升級,克服腫瘤治療障礙! - 天天要聞

https://www.science.org/doi/10.1126/science.aba1624

研究一

01

精確控制人體細胞功能的合成基因迴路可以擴大基因和細胞的治療能力。然而,目前缺乏用於在原始人類細胞中開發電路的平台,這些迴路可以驅動體內強大的功能變化,並具有適合臨床使用的成分。

研究人員開發了合成鋅指轉錄調節劑(synZiFTRs),它結構緊湊,主要基於人類來源的蛋白質作為原理證明,我們設計了基因開關和電路,允許使用美國食品和藥物管理局批准的小分子誘導劑精確地、用戶定義的控制初級T細胞中的治療相關基因。我們的電路可以指示T細胞依次激活多個細胞程序,如增殖和抗腫瘤活性,以驅動協同治療反應。該平台將加速在不同人類細胞類型和背景下合成基因電路的開發和臨床轉化。

研究人員還展示了一種雙開關係統,該系統允許順序控制免疫細胞功能。該平台可以適應在各種情況下設計細胞療法。

研究二

02

許多實體瘤對T細胞療法沒有反應,因為它們的免疫抑制微環境阻斷了T細胞浸潤、活化和增殖。主要的腫瘤抑制機制包括抑制T細胞受體(TCR)信號傳導和消耗炎性細胞因子。克服抑制性腫瘤微環境仍然是實體瘤免疫治療的主要障礙。

為了設計能夠感知腫瘤中細胞的 T細胞,研究人員使用了一種合成的Notch(或synNotch)受體,這是一種靈活的分子傳感器。這些受體跨越細胞膜,末端突出細胞內外。外部部分識別並與腫瘤細胞結合,觸發內部部分以啟動IL-2的產生。

“根除”致命實體瘤!Science 連發兩篇:CAR-T細胞全新升級,克服腫瘤治療障礙! - 天天要聞

驅動T細胞進入免疫排除腫瘤的合成細胞因子迴路

研究小組在許多致命腫瘤上測試了synNotch細胞,包括黑色素瘤和胰腺癌,發現這些細胞完全按計劃工作。“我們能夠設計這些治療細胞來繞過腫瘤的防禦屏障。一旦進入腫瘤,他們就可以站穩腳跟,並開始有效地殺死癌細胞,“艾倫(Allen)說。“我們掌握了這些腫瘤,並在某些情況下治癒了它們。

艾倫表示:最先進的免疫療法在很多這些困難的實體瘤中不起作用,我們認為這種類型的設計可以克服主要障礙之一,並以安全且無副作用的方式進行。免疫療法消除了小鼠的黑色素瘤和胰腺癌,沒有重大副作用,它為對抗這些和其他難以治療的癌症提供了一種有前途的新策略

參考資料:

https://medicalxpress.com/news/2022-12-pancreatic-cancer-cells-supercharge.html

https://www.science.org/doi/10.1126/science.ade0156

https://www.science.org/doi/10.1126/science.aba1624

註:本文旨在介紹醫學研究進展,不能作為治療方案參考。如需獲得健康指導,請至正規醫院就診。

“根除”致命實體瘤!Science 連發兩篇:CAR-T細胞全新升級,克服腫瘤治療障礙! - 天天要聞

點擊參與《我的2022》

科學分類資訊推薦

楊冪論文爭議:查重率異常低,AI痕迹明顯,字數不足引質疑 - 天天要聞

楊冪論文爭議:查重率異常低,AI痕迹明顯,字數不足引質疑

近日,關於楊冪論文的爭議在學術界和網絡上引發了廣泛討論。據報道,楊冪所提交的論文查重率異常低,僅為0.9%,且字數遠遠達不到發刊標準,這不禁讓人對其論文的質量和原創性產生質疑。更為引人關注的是,論文中疑似存在AI生成的痕迹,這一發現更是加劇
嫦娥六號軌道器正前往執行拓展任務! - 天天要聞

嫦娥六號軌道器正前往執行拓展任務!

2024年6月25日14時7分,“嫦娥六號”返回器着陸在內蒙古四子王旗阿木古郎草原。至此,為期53天的“嫦娥六號”任務完美收官。 在此之前,13時20分許,北京航天飛行控制中心通過地面測控站向“嫦娥六號”軌返組合體(軌道器與返回器組合體)注入高精度導航參數。此後,軌道器與返回器在南大西洋海平面上空約5000千米處解鎖分...
科學家應該發財!疫情功臣李蘭娟院士,名下醫院估值80億 - 天天要聞

科學家應該發財!疫情功臣李蘭娟院士,名下醫院估值80億

李蘭娟院士是新冠肺炎期間的最美逆行人,70多歲高齡的她,在忙碌了一天後,回到休息室,摘下口罩,一道深深的勒痕橫在臉上,令人看了無比的心酸,無比的感動。如今,李蘭娟院士和愛人鄭樹森院士創辦的“樹蘭醫療”兩次衝擊港股IPO,合計估值約80億。科
從開傘到落地 如何準確捕捉“嫦娥六號”圖像? - 天天要聞

從開傘到落地 如何準確捕捉“嫦娥六號”圖像?

今天14時07分,嫦娥六號返回器準確着陸於內蒙古四子王旗預定區域,工作正常,標誌着探月工程嫦娥六號任務取得圓滿成功,實現世界首次月球背面採樣返回。“嫦娥六號”採用的是特殊的“打水漂”返回方式,在地廣人稀的內蒙古四子王旗着陸場着陸。酒泉衛星發射中心景象測量分隊在着陸場布設多台小型無人測控設備,構建起了一道...
嫦娥六號,到家! - 天天要聞

嫦娥六號,到家!

今天,嫦娥六號返回器準確着陸於內蒙古四子王旗預定區域,工作正常,標誌着探月工程嫦娥六號任務取得圓滿成功,實現世界首次月球背面採樣返回。嫦娥六號探測器已於本月初先後完成月球背面軟着陸、採樣、起飛、月球軌道交會對接及樣品轉移等工作。歡迎回家致敬追夢的中國航天來源:央視新聞、央廣網編輯:山西晚報全媒體編輯...
獲國家科學技術進步獎一等獎的AI技術厲害在哪?業內人士:將支持虛擬員工等未來智能產品創新 - 天天要聞

獲國家科學技術進步獎一等獎的AI技術厲害在哪?業內人士:將支持虛擬員工等未來智能產品創新

封面新聞記者 歐陽宏宇6月24日,2023年度國家科學技術獎在京揭曉,共評選出250個項目。記者注意到,在本次國家科學技術獎各獲獎項目中,與人工智能、大模型技術相關聯的項目明顯增加,涉及多語種智能語音、智能車聯網、智慧高速、超級計算等應用場景。其中,“多語種智能語音關鍵技術及產業化”項目獲2023年度國家科技進步...
月球樣品實驗室已準備就緒 靜待“天外來客” - 天天要聞

月球樣品實驗室已準備就緒 靜待“天外來客”

嫦娥六號探測器圓滿完成我國首次月背採樣返回任務,稍後將進行轉運,後續還將進行樣品開艙,並交接給中國科學院國家天文台,進行儲存、分析和研究相關工作。總台央視記者 帥俊全:在中國科學院國家天文台,在我身後就是我國探月工程的地面應用系統,嫦娥六號在月球背面着陸採樣時的全景圖,當時就是在這裡回傳生成的。這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