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科普|氣象預報,報的到底是哪裡的溫度?

2022年10月15日19:11:46 科學 1691


來源:科普中國

氣溫就是空氣的溫度。從物理學的角度說,氣溫是表示空氣冷熱程度的物理量,是空氣分子平均動能大小的一種量度。一般生活中所說的氣溫,是指氣象觀測所用的百葉箱中離地面1.5米高處的溫度。這個溫度基本上反映了觀測地點(當地)的氣溫。

每日科普|氣象預報,報的到底是哪裡的溫度? - 天天要聞

來源:視覺中國

一、到底何為氣溫?

十九世紀三十年代,英國植物學家布朗用顯微鏡觀察到,花粉在水面永無休止地作無規則的運動,這就是人所共知的布朗運動。人們還發現,往含有固體微粒的溶液加熱,溫度越高,布朗運動就越激烈。空氣也是這樣,當空氣獲得熱量時,它的分子平均動能就增加,氣溫也就升高;反之,當空氣失去熱量時,它的分子平均動能就減小,氣溫也就隨之降低。

人們通常用大氣溫度來表示大氣的冷熱程度,稱為大氣溫度或氣溫。這是為了區別於土壤溫度(土溫)和水體溫度(水溫)來說的。如果不是為了這種區別,我們說溫度,就是指氣溫,也不會造成人們誤解。

因為大氣的熱量主要來自地面,地面的性質和狀況又有很大差別,海洋和陸地,高山和平原,沙漠和森林,潮濕地區和乾燥地區,等等,不同的地面情況對大氣溫度的影響也不相同。

二、氣溫、地溫和水溫,傻傻分不清楚

海洋和陸地的差別最有代表意義。例如,在某一緯度上到達地面的太陽輻射能量相同,可是結果並不一樣。陸地上劇烈升溫,海洋上升溫卻十分和緩,為什麼呢?仔細分析,至少有以下原因:

第一,陸地的反射率大于海洋水面,導致陸地實際吸收的太陽輻射比海洋少10%~20%,由於這個原因,陸地升溫應比海洋大,而冷卻則比海洋快。

第二,陸地對各種波長的太陽輻射都不透明,吸收的太陽輻射都用在加熱很薄的陸地表面上。水面雖然對紅色光和紅外線不透明,但對可見光其餘部分和到達水面的紫外線都是透明的,這一部分輻射能量可以達到海洋的深層。

第三,岩石和土壤都是不良導體,傳導到土壤下層的熱量很少。水卻相反,有很高的傳導本領,得到的太陽輻射能很快地向下層傳導。

第四,岩石和土壤不能上下左右流動,海洋上卻有波浪、洋流和對流進行熱量的水平輸送和垂直交換。

第五,岩石和土壤的比熱,小於水體的比熱。岩石的比熱約為0.8368焦/克·度;水比熱是4.184焦/克·度。如果將4.184焦熱量給1克水,溫度可升高1℃;如果將4.184焦熱量給1克岩石,溫度可升高5℃。

第二到第五個原因,使陸地得到的太陽輻射只集中於表層,導致地面迅速而劇烈地升溫,從而加強了地面和大氣的感熱交換。而水面則將太陽輻射的一部分向下層傳播,使水溫不斷升高,傳給大氣的感熱自然減少。

第六,海面有充足的水源供應,蒸發強烈,消耗了水面很多熱量,使水溫升不高,減少了空氣的感熱交換,但是熱量多以潛熱形式被帶到大氣中。感熱是可以感覺到的熱量,能立即使氣溫升高;潛熱暫不能升溫,只有當水汽凝結時,才能釋放潛熱,加熱大氣。

由此可見,即使在同樣太陽輻射條件下,地溫和水溫之間仍有很大差別。它們的大氣熱量交換方式(是感熱還是潛熱)和數量都不相同,從而產生天氣和氣候的差異。

地球上天氣和氣候的差異,並不僅僅發生在海洋和陸地之間,即使都在陸地上,沙漠和森林,荒地和農田,乾燥地區和潮濕地區,山脈的向風坡和背風坡,陽坡和陰坡,等等,天氣和氣候也不相同。但是,在一定程度上都與地面乾燥或潮濕情況有關。

相對乾燥的地面更接近一般陸地表面情況,相對潮濕的地面更接近水面的情況,只是差別沒有陸地和海洋對比那樣突出罷了。

三、冬暖夏涼與冬冷夏熱的秘密

我們已經知道海洋和陸地溫度有很大差別。海洋對溫度有很大的調節功能,當太陽輻射強的時候,海洋能吸收大部分輻射熱,並通過海水內部的熱量交換,將大量熱量儲存起來。當太陽輻射減弱的時候,海洋又能將儲存的熱量釋放出來。

所以,海洋與陸地相比,有冬暖夏涼的特點,陸地則是冬冷夏熱,地球表面海陸分布很不均勻,北半球陸地面積比南半球約大一倍,海洋面積則比南半球小,所以,北半球夏季比南半球熱,冬季比南半球冷。北半球夏季平均溫度22.4℃,南半球只有17.1℃,北半球冬季平均溫度8.1℃,南半球卻有9.7℃。

在高緯度大陸的影響冬季比夏季顯著,冬季大陸降溫劇烈,而夏季升溫卻不很大。例如,在北緯40°附近,沿海的天津1月為-4.0℃,向內陸到內蒙古自治區呼和浩特降到-8.1℃(訂正到海平面),共降低了4.1℃,而在7月天津是26.4℃,到呼和浩特升到27.9℃,只升高1.5℃。

在低緯度,大陸的影響夏季比冬季顯著,夏季大陸升溫劇烈,而冬季降溫卻不大。例如,在北緯30°附近,7月浙江杭州氣溫28.4℃,湖北武漢28.8℃,共升高了0.4℃,而1月都是4.1℃。海陸影響在各個緯度之間有不同效果,說明海洋對氣溫的調節作用,在不同緯度不同季節都不相同。

出品:科普中國

作者:氣象萬千科普團隊

監製:中國科普博覽

責任編輯:胡惠雯

轉發:魏淑靜

審核:郝林

科學分類資訊推薦

Science | 突破性進展:深度學習+物理模擬,精準操控蛋白質“形態切換”,未來藥物設計新路徑 - 天天要聞

Science | 突破性進展:深度學習+物理模擬,精準操控蛋白質“形態切換”,未來藥物設計新路徑

引言生命,無疑是宇宙中最精密的奇蹟。而蛋白質(proteins),正是構成生命大廈的無數微觀建築師。我們通常會將蛋白質想象成一個個靜態的、結構精密的分子雕塑。然而,生命的奧秘遠不止於此——真正的蛋白質,更像是靈動萬變的“變形金剛”!它們能夠根據環境信號精確切換構象(conformational states),這種動態能力正是...
為啥有些人每天只睡4小時卻精力充沛,而你睡8小時還是困? - 天天要聞

為啥有些人每天只睡4小時卻精力充沛,而你睡8小時還是困?

經典觀點認為:每晚睡足8小時,第二天才能精力充沛地學習、工作,否則就會昏昏沉沉,注意力不集中,情緒也容易煩躁。然而我們有時候會遇到一些例外,有些人每天只需睡3~6小時,依然活力滿滿。這群人被稱為“自然短睡者”,科學家發現,他們的秘密就藏在基
紅外相機里有什麼?荒漠貓、兔猻……含“野”量不要太高 - 天天要聞

紅外相機里有什麼?荒漠貓、兔猻……含“野”量不要太高

尕海濕地位於甘肅省甘南州碌曲縣,是甘肅尕海則岔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的重要組成部分。尕海保護站在附近的巡護點上,布設了近80台紅外相機,用來監測雪豹、岩羊等其他野生動物的活動軌跡。每年的5月和10月,保護站工作人員都要回收查看紅外相機中的視頻畫面,為野生動物的監測工作提供準確的數據。近日,總台記者跟隨保護站里...
什麼叫細胞不對稱分裂,在生物學上有重要應用。 - 天天要聞

什麼叫細胞不對稱分裂,在生物學上有重要應用。

#認證作者激勵計劃#細胞分裂是否對稱主要取決於我們討論的是哪種類型的細胞分裂以及具體的生物背景。細胞分裂主要分為兩種類型:有絲分裂和減數分裂。此外,某些情況下也會提到無性繁殖過程中的不對稱分裂。有絲分裂。在有絲分裂中,一個母細胞會複製其遺傳
402片瀕危鯊魚翅進境有異味被查 - 天天要聞

402片瀕危鯊魚翅進境有異味被查

近日,深圳寶安機場海關查獲瀕危鯊魚翅402片。深圳寶安機場海關關員在對轉運貨物開展巡倉監管時,發現一票貨物外包裝破舊且散發出濃烈的異味,隨即對其開箱查驗。經查發現,紙箱內裝有用透明保鮮膜包裹的疑似魚翅一批。
行進中國|一根竹子的“七十二變” - 天天要聞

行進中國|一根竹子的“七十二變”

廣德竹海。人民網記者 張俊攝竹編傳承人手工編織竹製品。人民網記者 張俊攝竹包包讓人愛不釋手。人民網記者 張俊攝竹桌椅搭配的休閑茶室。人民網記者 苗子健攝用筍衣編成的動物擺件惟妙惟肖。人民網記者 張俊攝自帶藍牙功能的竹鍵盤和竹鼠標。人民網記者 張俊攝人民網廣德5月25日電(記者汪瑞華、張俊、陳曦、苗子健)竹筷...
科學家首次實現超冷原子“超糾纏” - 天天要聞

科學家首次實現超冷原子“超糾纏”

IT之家 5 月 25 日消息,美國加州理工學院物理學教授 Manuel Endres 團隊通過“光鑷”(基於激光的鑷子)對單個原子進行精細控制,首次在超冷原子體系中實現 "超糾纏" 量子態。相關研究成果已於 5 月 22 日發表於在《科學》上(IT之家附 DOI: 10.1126 / science.adn2618),展示了量子操控技術的新高度,或為量子計
甘肅發現重大“王國”遺迹 - 天天要聞

甘肅發現重大“王國”遺迹

甘肅臨洮再次發現多處恐龍化石遺迹近日,甘肅農業大學古脊椎動物研究所助理研究員、金城首席科普專家團隊成員楊精濤團隊在甘肅臨洮中鋪取得重大發現——多處恐龍化石遺迹重見天日。經初步挖掘與判斷,這些化石隸屬於蜥腳類恐龍。目前,部分骨骼形態已清晰顯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