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溪天然氣管道遭到人為破壞,大量天然氣發生泄露。中國的高分五號02星緊急調往事發地上空收集數據,並成為首個得出天然氣泄露量精確估數的國家。
這次探測不僅向世界展示了高分五號02星的強大高精度探測性能,也體現出了中國民用遙感衛星在應對突發事件時的快速變軌能力。
高分5號02星監測北溪天然氣管道
說道這件事,其實也引出了一個問題,那就是如果中國的民用衛星都已經擁有快速變軌能力的話,那麼中國的軍用衛星很可能也擁有相同級別甚至更高的變軌能力,能夠更好的滿足解放軍對時敏目標的探測需求。
同時這也意味着解放軍已經具備使用衛星對時敏目標進行精確追蹤,並引導遠程導彈發起超視距攻擊的能力。
中國偵察衛星探測時敏目標示意圖
對於那些依賴大型水面艦艇橫行霸道,覬覦中國的敵對勢力來說,這可不是什麼好消息。
為什麼這麼說呢?因為受衛星軌道高度影響,除了位於地球同步軌道上的衛星能夠與地球保持相對靜止,能夠長時間停留在同一區域上空以外。其他所有軌道的衛星都需要環繞地球進行公轉。
這導致了衛星只有在以特定軌道飛行的情況下,才能在特定的時間窗口,出現在目標區域上空。因此偵察衛星在對地面進行偵察時,往往有着較大的偵察空窗期,難以有效追蹤快速移動的時間敏感目標
衛星軌道示意圖
同時,因為有着軌道的限制。衛星想要變更偵察區域的話,就需要對衛星本身的運行軌道進行更改。
考慮到衛星在發射後就無法進行燃料補充,因此衛星的變軌機會是用一次少一次,很多衛星終其一生都只能在同一軌道上飛行。
這種雙重限制導致了許多偵察衛星並不具備追蹤時間敏感目標的能力。反過來說,想要用衛星對時間敏感目標進行追蹤,就必須要打破這些限制。
目前主流的打破限制的方法有兩個。
第一,是衛星的數量要足夠多。用大量的衛星來填補公轉時產生的空窗期,進而提高目標地區的偵察刷新率,實現對時敏目標的追蹤。
解放軍建立的區域拒止反介入體系中的衛星偵察體系就是採用這種偵察模式,能夠將目標地區的刷新率提高到20-30分鐘。
中國衛星拍攝到的美國航母
第二,是讓衛星攜帶足夠多的燃料,獲得更多的變軌機會。這樣即便衛星數量少,也可以通過持續性的更換軌道來實現對目標持續的探測。
在此次北溪天然氣管道泄露事件中,中國的高分五號02星就是通過實時變更軌道的方式飛臨目標上空,收集泄露數據。
當然,高分五號02星會採用變軌的方式來收集北溪管道的泄露數據並不是因為高分衛星數量不足。
相反,高分衛星的數量多達35顆,即便是對比一些國家的軍用衛星,這個星座規模也相當大了。
此次任務之所以會派高分五號02星收集天然氣的泄露數據,主要是因為高分5號02星上搭載了可以探測天然氣的高光譜載荷。
北溪天然氣管道泄露
整個高分衛星星座中,只有這一顆衛星能夠對天然氣泄露規模進行精準探測。在其他衛星無法勝任這一任務的情況下,高分五號02星只能採用變軌的方式去探測北溪天然氣管道。
不過,高分五號02星以及它所執行的探測天然氣任務畢竟屬於特例。所以只需要靠變軌偵察就能應對,沒有必要像軍用偵察衛星一樣組建大規模的偵察星座。
畢竟航行在海面上的大型艦船可比需要用特殊光譜載荷才能探測到的天然氣要容易看見的多。配合20-30分鐘的偵察刷新率與區域拒止反介入體系,解放軍完全有能力對不懷好意的大型水面艦艇進行實時追蹤與打擊。
當然,中國不會建立以探測天然氣泄露為主要任務的偵察星座,並不意味着中國後續不會繼續發展高分5號02星這種民用精準監測衛星。
因為隨着中國對於氣候變化越來越重視,為了更好的收集全球氣候數據,相關的監測衛星數量也必然會越來越多。
高分衛星概念圖
尤其是在北溪天然氣管道發生事故,大量溫室氣體泄露之後,全球氣候必然會迎來一波突變,中國有必要繼續發射新型的監測衛星來收集氣象數據。只有這樣,中國才能在更好的應對氣候變化帶來的挑戰。
對於中國來說,北溪天然氣管道泄露雖然遠在天邊,但並非與我們自己無關。因為這起事件雖然給了中國衛星展現探測能力的機會,但也給我們敲響了能源安全的警鐘。
在敵對勢力有可能將能源供應鏈視作打擊目標的情況下,我們不僅要繼續發展高分5號02星這種先進民用監測衛星,也要進一步提高衛星探測能力,建立以攻代守的防禦體系。只有這樣,中國才能避免北溪事故發生在自己身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