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文學家警告:地球或遭“鳥翼”狀太陽噴發衝擊

2025年05月16日08:10:18 科學 9792

天文學家警告:地球或遭“鳥翼”狀太陽噴發衝擊 - 天天要聞

周二,天文學家觀測到太陽北半球出現巨大的“鳥翅膀”狀噴發,過熱等離子體波洶湧翻騰。

這股太陽物質細絲長度超過100萬公里,是地球到月球距離的兩倍還多。如今,科學家預測,此次細絲噴發的一部分,可能會在明天抵達地球。

在社交平台x上的一則帖子中,極光追蹤者尤雷·阿塔納科夫預測,此次噴發的全部威力,或許會引發嚴重甚至極端的地磁暴,這是官方評級體系中的最高級別。

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nasa)的太陽觀測衛星所拍攝的震撼視頻顯示,比地球大75倍的等離子體細絲,以一對“翅膀”的形態從太陽表面剝落。

大部分物質是從太陽北極射出,所以大部分會避開地球。

不過,天文學家表示,地球可能會受到風暴餘波的短暫衝擊。

這意味着,人們看到北極光的機會增加,但電氣設備也存在損壞風險。

天文學家警告:地球或遭“鳥翼”狀太陽噴發衝擊 - 天天要聞

太陽細絲是相對較冷的太陽等離子體密集帶,它們被強大的磁場懸浮在太陽表面之上。

當這些磁場變得不穩定時,就會在劇烈噴發中釋放細絲。

格林威治皇家天文台的天文學家傑克·福斯特告訴《每日郵報》在線版:“熱等離子體環會沿着磁力線從太陽表面萌發,偶爾它們會掙脫束縛,高速射向太空。

有時,這會觸發日冕物質拋射事件,即向太空發射等離子體和磁場波。

正是這些日冕物質拋射(cme)的到來,引發了地磁暴,並增強了地球上的極光活動。

正如天文學家所觀察到的,周二就發生了這樣的事,兩根巨大的細絲變得不穩定並坍塌,引發了一場大規模的cme。

天文學家警告:地球或遭“鳥翼”狀太陽噴發衝擊 - 天天要聞

當細絲噴發從太陽表面撕裂時,熱切期盼極光的追逐者們,對這場爆炸的規模感到震驚。

阿塔納科夫先生在x上的一篇文章中寫道,這次爆炸“讓我們最近看到的所有細絲噴發都黯然失色”。

同樣,北極光攝影師文森特·萊德維納說:“真不知道該怎麼稱呼這次噴發,也許是‘鳥翅膀’或‘天使翅膀’事件?不管怎樣,這確實值得親眼見證!看看太陽北半球的爆炸規模有多大。

太空天氣物理學家塔米莎·斯科夫博士在她的太陽預報中報告稱:“發生了一次大規模的雙絲髮射,可能會給地球帶來衝擊。”

當細絲噴發從太陽表面逸出時,會在太陽上留下一個涼爽的“疤痕”,在太陽能成像相機中顯示為一個黑暗區域。

天文學家警告:地球或遭“鳥翼”狀太陽噴發衝擊 - 天天要聞

雖然最初看起來大部分爆炸是向北移動,遠離地球,但遺迹痕迹顯示,一些噴發可能正朝我們襲來。

斯科夫博士說:“你會覺得這只是向北移動。但信不信由你,太陽升起時留下的這個‘疤痕’讓我們覺得,也許其中有一部分是朝向地球的。

人們認為,cme的一部分或其尾流很可能會在明天撞擊地球,引發一場小型地磁暴,並帶來幾天的後續影響。

福斯特先生說:“這些噴發是高能太陽粒子的巨大集合,所以當它們撞擊地球大氣層時,會產生一些不同影響。

“如果能量足夠大,它們有可能引發地磁暴,暫時阻斷某些地區的無線電通信和衛星導航。

“在更嚴重的情況下,它們可能會導致電力基礎設施過載,損壞電網和鐵路線,甚至可能引發電氣火災。”

天文學家警告:地球或遭“鳥翼”狀太陽噴發衝擊 - 天天要聞

此外,當來自太陽的帶電粒子抵達時,會被地球強大的磁場引導到兩極。

然後,這些粒子與空氣中的氮氣和氧氣碰撞,將能量轉移到氣體中,使其發光,我們看到的便是極光。

由於地球磁場能很好地保護我們免受這些帶電粒子的傷害,所以極光通常只能在磁極附近看到。

儘管斯科夫博士預測發生大風暴的可能性為20%,但發生重大地磁活動的可能性較低。

英國氣象局發言人斯蒂芬·迪克森告訴《每日郵報》在線版:“日冕物質拋射可能會在今晚晚些時候掠過地球,並可能導致蘇格蘭北部出現極光,不過對此的信心不高。

“如果真出現這種情況,天空相對晴朗,但觀眾可能需要拍攝長時間曝光的照片才能看到。”

在朋友圈分享這個故事;關注『跟着大事跑的人』,每天了解全球熱點!

科學分類資訊推薦

活力中國調研行|“上新”!合肥繪製“未來產業圖譜” - 天天要聞

活力中國調研行|“上新”!合肥繪製“未來產業圖譜”

新華社合肥7月1日電 題:“上新”!合肥繪製“未來產業圖譜”新華社記者郭晨、班娟娟、姚遠在安徽省合肥國家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有一條孕育了數十家量子科技企業的“量子大街”。過去的10多年裡,方圓幾公里內,一個擁有中電信量子、本源量子、國儀量子等代表性企業的量子產業集群在此崛起,成為全國乃至全球領先的量子科...
中國人民大學-西湖大學未來人類聯合研究院成立 - 天天要聞

中國人民大學-西湖大學未來人類聯合研究院成立

7月1日,北京青年報記者從中國人民大學獲悉,中國人民大學與西湖大學攜手成立“中國人民大學-西湖大學未來人類聯合研究院”,並面向全球發布“未來人類十大議題”,聚焦人類文明演進的重大挑戰與突破方向,以中....
巨子生物承認檢測方法有局限,華熙生物發文暗指其“偽科學” - 天天要聞

巨子生物承認檢測方法有局限,華熙生物發文暗指其“偽科學”

6月30日,華熙生物在微信公眾號上發布文章《推動行業進入以檢測結果為宣傳依據的時代》,意有所指地表示,主張免受科學檢驗的必定屬於偽科學。文章直指,在重組膠原蛋白的測量問題中,聲稱沒有統一的檢測方法就無法準確測量,就是一種典型的“免受檢驗策略”,試圖讓自己的主張免受科學檢驗和公共監管。巧合的是,在此之前...
CMJ | 上海六院周健教授團隊:通過機器學習鑒定糖代謝紊亂的新型生物標誌物 - 天天要聞

CMJ | 上海六院周健教授團隊:通過機器學習鑒定糖代謝紊亂的新型生物標誌物

點擊“藍字”關注我們2型糖尿病是我國主要慢性代謝性疾病之一,其主要臨床特徵包括高血糖、胰島素抵抗和肝糖輸出增加等。因此,迫切需要進一步鑒定與糖代謝穩態調節密切相關的新型生物標誌物,從而為建立疾病預警體系和個體化診療方案提供新的理論依據。近日,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附屬第六人民醫院內分泌代謝科周健團隊、代...
中國科學院院士鄭海榮:腦機接口突破性進展將在醫療康復領域 - 天天要聞

中國科學院院士鄭海榮:腦機接口突破性進展將在醫療康復領域

6月30日,中國科學院院士、南京大學副校長鄭海榮,在深圳創新發展研究院等主辦的科技創新院士報告廳上,圍繞AI時代的生物智能前沿——“腦機接口與生物智能”做了分享,他認為腦機接口將引領醫療新變革,是解決未來重大醫療需求的關鍵路徑,腦機接口的突破性進展將出現在醫療康復領域。鄭海榮以科幻電影《阿凡達》中通過意...
機場的大敵,可能不是飛鳥,國家該管管了! - 天天要聞

機場的大敵,可能不是飛鳥,國家該管管了!

如今,無人機的身影隨處可見,不管是用於拍攝壯麗風景,還是助力農業噴洒農藥,它都給我們的生活帶來了諸多便利。 可誰能想到,這小小的無人機,一旦不受控制地亂飛,就會成為機場安全的巨大威脅。 ....
【職引未來】青春無悔 到祖國和人民最需要的地方發光發熱 - 天天要聞

【職引未來】青春無悔 到祖國和人民最需要的地方發光發熱

【職引未來】 當前,不少高校畢業生選擇到基層去、到西部去,到祖國和人民最需要的地方去建功立業。到這些地方就業,青年學子將面臨哪些機遇和挑戰?又將收穫怎樣的人生體驗? 日前,北京師範大學黨委學生工作部職業發展與就業指導中心主任張新穎在接受光明網記者專訪時表示,在祖國最需要的地方奮鬥,青年學子收穫的不僅是...
我坐在100米高空上吊起美好生活 - 天天要聞

我坐在100米高空上吊起美好生活

我叫於野,今年24歲,陝西寶雞人。 父母望子成龍,希望我考上大學,可我卻貪玩無心讀書,16歲就下工地干起了塔吊司機,如今已是一個8年塔吊經驗的老司機了。 開塔吊被稱為高危中的高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