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讀:我國的科技能夠保持高速發展,國防軍工事業能夠穩步前進,這些都離不開那些默默奉獻的科研人員。正當國慶佳節之際,卻突然傳來我國重量級科研人員離世的消息,讓人感到很痛心。
即使我國局部地區受到疫情影響,各地景區依然爆滿,大家都能感覺到國慶假期氛圍。這來之不易的平靜生活,都是我們的先烈以及科研人員共同努力的結果。
當大家都在慶祝國慶佳節的時候,我國高校裡面依然有大量的學者在做着自己的工作,為完成國家交代的各種航天航空任務,而持續的加班加點。
哈工大曲秀全教授離世,終年只有56歲
我國在航空航天領域取得的成就,讓全世界都感到震驚,讓全國人都感到很驕傲。這裡我們也應該很清楚,航空和航天都是兩個非常重要的項目,都是屬於國家的高精尖技術領域,想要在這個領域取得世界領先的技術,需要全國的研究所以及高校通力合作。
在航空航天的科技項目裡面,有一所著名的高校很值得我們關注。這所學校就是哈爾濱工業大學,這就是大家俗稱的“國防七子”之一。哈工大的研究項目裡面,有很多成果都是屬於軍工類的航空航天的項目。這所學校默默地為國家的軍工事業發展,貢獻很大的力量。
哈工大裡面有大量國家級的研究專家,他們都是承接着國家的研究項目。他們沒有明星的知名度,也沒有明星那麼高的收入,他們只會默默地為國家做貢獻,這就是中國的脊樑。
這些在哈工大默默奉獻的學者,他們都是有着純粹的科研精神,為了趕項目,為了按時完成國家交代的任務,他們都是拚命研究,可以說是嘔心瀝血,這樣也容易導致身體出現問題。
根據哈爾濱工業大學發布的訃告,學校機電工程學院設計系曲秀全副教授,因病醫治無效,終年只有56歲。看到這樣的消息,又恰逢國慶佳節,讓人感到非常痛心。
曲秀全教授潛心研究超越離合器和減速傳動,主要研究成果主要在我國的航天領域。比如神舟飛船返回艙的落地過程,需要在極短的時間裡面完成減速,就需要用到這個技術。
根據哈工大官網的介紹,許秀全教授曾經參與過大量航天項目,每次都較好地完成任務。在機械領域裡面頗有成就,主要的研究成果擁有着廣泛的應用前景。
現在曲秀全教授的生命永遠定格在56歲,讓人感到非常可惜。56歲在科研界裡面是正當年華,如今的因病離世,可以說是英年早逝。
根據百度可查的信息顯示,曲秀全教授在哈爾濱工業大學拿到博士學位以後,從2005年開始,就在哈爾濱工業大學從事研究工作,而且還是航天方面的機械研究,當時我國的神舟五號發射成功,哈工大從此有大量的教授,都開進行航天方面的研究。
學校對於曲秀全教授的工作,可以說是給予了高度評價,認為曲教授所在專業的教學和科研工作作出了不可磨滅的貢獻。在他身上看到,我國科研者默默奉獻的無私精神,這樣的大學教授,是我們每個學者都應該學習的對象。
曲秀全教授離世的原因,也值得重視
哈爾濱工業大學發布的訃告裡面,並沒有具體提到曲秀全教授離世的具體原因。但是根據哈工大學生以及校友在網絡發表的言論來看,曲秀全教授應該是過度勞累,在自己的工作崗位上嘔心瀝血,沒有注重自己的身體,最終才積勞成疾,沒有辦法搶救過來。
筆者覺得,這樣的說法有一定的道理,大學裡面的教授都身兼數職。需要完成自己專業的課程研究,每個星期都要完成教學任務。另外,還要花費大量的時間完成自己的科研項目,也是這種航天類的機械項目,更是要耗費大量的精力,很多教授都是長時間呆在實驗室裡面。
曲秀全教授在同事的眼裡面,是一位非常嚴謹,而且愛崗敬業的學者。曲秀全教授認為做科研就要一絲不苟,特別是航天領域更不能夠出現一點馬虎,所以曲秀全教授對於自己承接的每個科研項目,都會進行嚴格把關,會進行反覆研究以及推敲。
因此,長時間的高強度工作,一位56歲的中老年人很難真正吃得消。特別是精神主義高度集中的狀態,中老年人的經歷很容易被耗光。類似的事情要引起國家的重視,我們要重視這些學者的工作強度問題,要重視學者身體的檢查。
現在正值國慶假期,大家都沉浸在放假的喜悅當中。曲秀全教授卻以最低調的方式離開我們。在這裡,我們只能夠默哀,希望曲秀全教授一路走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