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然不同地域或種族的人群的腸道菌群的微生物的種類大體類似,但是富集的菌株類型大相徑庭,這種菌株類型的差異從何而來?如何與其宿主關聯?(1)
德國馬普所Ruth E. Ley 等研究人員就回答了這個問題。通過同時分析1225例來自亞洲、非洲以及歐洲等地區的人基因組及其對應的59種共有的腸道細菌的演化路徑(系統發生樹分析),研究人員發現其中60%以上的腸道細菌與其宿主有平行的演化路徑。進一步,研究人員發現與宿主演化路徑平行程度高的細菌呈現適應 “寄生” 的特徵,比如縮小的基因組、高比例的必需基因以及對氧濃度與溫度更加敏感;而演化平行程度低的細菌呈現類似外界自由生活細菌的特徵(1)。
樣本來源以及宿主基因組與部分腸道細菌平行演化(1)
與宿主演化平行程度高(PACo effect size數值大)的細菌呈現“寄生”特徵(1)
該項工作2022年9月15日發表在Science;研究人員表示該項工作更新了大家對腸道菌群與宿主互作的認識,說明基於菌群的治療需要考慮人群特點(1, 2)。
Comment(s):
期待隨着技術進步,對腸道菌群更系統全面的解析(目前很難分析稀少並且難以培養的微生物),從而更系統了解菌群與宿主的共演化及其功能以及治療影響。
參考文獻:
1. T. A. Suzuki et al., Codiversification of gut microbiota with humans. Science (80-. ). 377, 1328–1332 (2022).
2. Gut microbes and humans on a joint evolutionary journey | Max-Planck-Gesellschaft, (available at https://www.mpg.de/19222205/0915-entw-gut-microbes-and-humans-on-a-joint-evolutionary-journey-151730-x).
原文鏈接:
https://www.science.org/doi/10.1126/science.abm77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