震後125小時生命救援,奇蹟是如何發生的?

2025年04月06日07:40:13 科學 2273

4月1日,緬甸全國鳴笛1分鐘,哀悼在3月28日強震中遇難的人們。這場地震是全球大陸近十年來震級最強的一次,震源深度30千米,破壞力巨大。震中距離緬甸人口密集的第二大城市曼德勒只有17千米,多座文化古迹被損毀,建築呈粉碎式、下沉式坍塌。到了4月2日,地震第5天,人們已經很少再談論有人生還的可能。

震後125小時生命救援,奇蹟是如何發生的? - 天天要聞

在地震發生120小時後,由中國救援隊、中國國際救援隊、中國香港特區救援隊、深圳公益救援隊,四支隊伍組成的救援力量,來到這家名為金色鄉村的酒店開展排查。一開始,生命探測儀只發現非常微弱的生命信號,像是貓或者老鼠。出於對生命的嚴謹和尊重,隊員們從酒店的另一側再次探查。這一次他們確認這微弱的信號,來自一位堅持了120多個小時的倖存者。

震後125小時生命救援,奇蹟是如何發生的? - 天天要聞

中國國際救援隊搜救專家 張煜:我們還是比較激動,這個受困人員的生命力,包括他的求生欲非常頑強。我們也會受這種希望的感染,在那個時候我們心裡想的就是,我們只能成功,不能失敗。

震後125小時生命救援,奇蹟是如何發生的? - 天天要聞

“金色鄉村”酒店一共7層,地震發生後,一層二層已經完全塌陷,而要營救的被困者正位於2樓的207房間。如示意圖所示,救援人員要從三樓的窗戶進入,穿過走廊,到207上方的307.從地板開始破拆。當時,酒店已經傾斜,還時常發生餘震,為避免破拆打破大樓的受力結構,發生二次垮塌,結構專家要根據現場快速計算,制定營救方案。

震後125小時生命救援,奇蹟是如何發生的? - 天天要聞

中國國際救援隊搜救專家 張煜:我們的每一個操作都必須精準,像在給廢墟做手術一樣,每一次敲擊,我們都需要考慮下一步行動的銜接,比如開每一個洞口,都要考慮擔架最大的對角線長度是多少,能不能在這個空間裡面順暢通過。

震後125小時生命救援,奇蹟是如何發生的? - 天天要聞

方案確定後,救援人員開始迅速擴大開鑿範圍。

由於切割的鋼筋都比較鋒利,為避免被困者劃傷,救援人員將酒店窗帘拆下,塞進了洞里。

震後125小時生命救援,奇蹟是如何發生的? - 天天要聞

耗時一個半小時,樓板上終於打出一個約50厘米寬的生命通道,為讓受困者能順利地爬上擔架,一位救援人員冒着危險摘下防護帽,鑽進低矮的通道中。他請翻譯轉告被困者,一會兒就挪到他的位置,背對着救援人員。

震後125小時生命救援,奇蹟是如何發生的? - 天天要聞

中國國際救援隊搜救專家 張煜:這個時候要給他戴上眼罩,因為他長時間處於黑暗的環境,受到強光的直射,眼睛可能會沒辦法適應這種光線變化,容易遭受一定損害,金色毯子名字叫急救保溫毯,為了出去防止受到紫外線的直接照射,有體溫升高的情況,讓他身體狀況儘可能處於比較平穩的狀態,後續得到醫療支持的時候,存活概率會大大提高。

震後125小時生命救援,奇蹟是如何發生的? - 天天要聞

經隨隊醫生初步檢查,男子生命體征平穩。10位救援隊員將他送上救護車。此時,他被困已超過125個小時。據家人介紹,男子今年52歲,是一位司機,來這裡出差。地震發生後,酒店工作人員告訴他們“沒有生還者”。

震後125小時生命救援,奇蹟是如何發生的? - 天天要聞

獲救男子侄女:非常感謝中國的救援隊員,不顧自己的生命危險,來拯救他們的生命,非常感謝中國。

震後125小時生命救援,奇蹟是如何發生的? - 天天要聞

3月28日緬甸地震發生後,我國是第一個宣布緊急援助的國家,也是第一個派出救援隊的國家。有近30支中國救援隊,超過500名救援隊員在緬施救。截至本周三(4月2日),中國救援隊伍共救出倖存者9人。救援隊也受到了當地民眾的熱情支持,不少懂中文的華裔,充當翻譯志願者,與救援隊伍一起深入廢墟地帶。在這場天災面前,跨越國別和語言的合作,守護了生命的奇蹟。

震後125小時生命救援,奇蹟是如何發生的? - 天天要聞

中國國際救援隊搜救專家 張煜:我印象比較深的是連續作戰30多個小時,實在撐不住,我就在地上鋪了一些紙板,簡單睡了一會,但是我醒來的時候,我竟然發現我的旁邊當地人點了蚊香,還支了蚊帳,特別感動,也讓我們真的是充滿幹勁,去把這些生命儘可能搜救出來。

來源:央視新聞

科學分類資訊推薦

以科技創新開闢生物製藥新賽道 - 天天要聞

以科技創新開闢生物製藥新賽道

轉自:黑龍江日報免疫球蛋白生產車間。□文/攝 本報記者 孫銘陽在哈爾濱利民經濟技術開發區四平路77號,一家現代化生物醫藥企業正以蓬勃之勢崛起。
壽命長短,頭髮先知?醫生:壽命長的人,頭髮會有4個特徵 - 天天要聞

壽命長短,頭髮先知?醫生:壽命長的人,頭髮會有4個特徵

導 語白頭髮越長越多是怎麼回事?45歲的老李近來發現自己的頭髮白得越來越快,不禁感慨歲月不饒人。一天,他與好友老張在公園裡散步,聊起了各自的近況。老李嘆氣道:“我這頭髮,白得真快,看來是真老了。”朋友卻笑着安慰他:“你這頭‘少年白’是福氣!我聽說長白頭髮的人不容易患癌呢!”隨即,朋友就給老李的微信彈了...
我的和田老師——我在研究室的工作習慣 - 天天要聞

我的和田老師——我在研究室的工作習慣

和田先生公司的研究院在日本姬路市,位於神戶南側的小城市,該公司的主打產品有PEO(聚環氧依稀)和SAP(高分子吸水性樹脂),是面向中國出口量最大的產品。PEO主要是製造生活用紙的紙漿分散劑,全世界有三家,美國一家,日本兩家,台灣一家是和田先
研究發現石榴皮可用來製作可食用的草莓保鮮塗層 - 天天要聞

研究發現石榴皮可用來製作可食用的草莓保鮮塗層

如果你吃過石榴,一定會知道石榴的很大一部分是由厚厚的果皮組成的——這些果皮通常會被扔掉。然而,這些果皮就可以用作可食用的塗層,幫助防止草莓腐爛。將試驗草莓浸入石榴提取物塗層中雖然所有水果都容易變質,但草莓的保質期特別短。
《科學》警示:1歲前接觸抗生素,可能增加糖尿病風險! - 天天要聞

《科學》警示:1歲前接觸抗生素,可能增加糖尿病風險!

2025年3月7日,發表於知名期刊《科學》雜誌的一項研究探討了生命早期微生物對胰島β細胞發育及糖尿病風險的影響。研究發現,在嬰兒期關鍵發育階段接觸抗生素(納入本項研究的小鼠相當於人類嬰兒 7 至 12 個月),會抑制胰島β細胞的生長,進而增
科普|結石“家族”大揭秘 - 天天要聞

科普|結石“家族”大揭秘

澎湃新聞記者 蔣立冬 AI創意在人體這個精密的生命系統中,某些器官正在悄悄上演着“水晶奇觀”。當尿液中的礦物質濃度超過臨界值,那些原本溶解的微小粒子就會像冬季窗欞上的冰花般結晶成形。這些形態各異的結石不僅是人體代謝失衡的警示燈,更是威脅健康的隱形殺手。讓我們走近這些特殊的“地質構造”,揭開它們的神秘面紗...
從太空上扔下一張紙,會完好無損地飄落到地面嗎? - 天天要聞

從太空上扔下一張紙,會完好無損地飄落到地面嗎?

假設我們從空間站(約 400 公里高度)釋放一張紙,它的初始運動狀態就與空間站同步。空間站以約 27600 公里 / 小時的速度繞地球飛行,這意味着紙張一開始也會具有這樣的高速。在這樣的速度下,紙張並不會立即朝着地球下落,而是會在軌道上運行
“人民科學家”趙忠賢 - 天天要聞

“人民科學家”趙忠賢

“人民科學家”趙忠賢圖為趙忠賢在中國科學院物理研究所演示磁懸浮現象(2017年1月8日攝)。 新華社記者 金立旺/攝 趙忠賢是我國高溫超導研究主要的倡導者、推動者和踐行者,帶領團隊攻堅克難、潛心致研,為高溫超導研究在中國紮根並躋身國際前列作出突出貢獻,在國際超導界享有盛譽。 趙忠賢,男,漢族,中共黨員,1941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