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羊城晚報全媒體記者 陳輝圖/受訪者提供
我國惡性B細胞淋巴瘤的發病率以每年3%的速度遞增,在一百多種分型中,結外NK/T細胞淋巴瘤因其易複發、難治,患者一旦確診預後較差,已經成為惡性淋巴瘤治療領域一個亟待破題的瓶頸。記者9月28日獲悉,中山大學腫瘤醫院淋巴瘤中心牽頭的一項多中心研究顯示,在使用了去年在我國獲批的國產新型PDL-1單抗治療複發難治性結外NKT細胞淋巴瘤後,患者的腫瘤完全緩解率(CR)高達37.2%。該項研究將對全球範圍內的NKT淋巴瘤治療提供了一個療效更為確切、副反應更少的新選擇。
運用傳統方案治療 患者獲益有限
負責該項研究的中山大學腫瘤醫院淋巴瘤中心黃慧強教授介紹,結外NK/T細胞淋巴瘤屬於成熟T細胞和NK細胞淋巴瘤的一個亞型。我國2012年的一項多中心10,002例患者的病理分型分析,該病約佔所有淋巴瘤不同亞型的6%,接受含門冬酰胺酶為基礎的標準方案後疾病進展患者,缺乏有效的挽救治療手段, 預後差,臨床醫生對於這類患者常常束手無策,因惡性程度高且侵襲性強,疾病兇險,進展迅速,生存期極短,患者的1年生存率通常不足20%。
目前在中國已獲批的靶向藥物中,單葯治療完全緩解率很低,約為6%。一線治療方案失敗後的患者,存在顯著的未被滿足的治療需求。
新治療方案完全緩解率高達37.2%
兩年多以前,由黃慧強教授牽頭的一項全國多中心研究,目的是評估國產新型PDL-1舒格力單抗治療複發難治性NK/T細胞淋巴瘤的療效和安全性。迄今為止,本研究是評估PD-L1單抗治療R/R ENKTL國內外第一個註冊臨床研究。
本研究結果顯示,相較於過往的藥物,PDL-1舒格力單抗顯著提高了客觀緩解率;在78例可評估的患者中,獨立影像評估委員會評估的客觀緩解率為46.2%,其中完全緩解率達到37.2%,較以往的報道的治療結果,其完全緩解率提升達6倍之多。
“我們的研究同時發現,該藥物治療有效的持續時間也相當長。6個月和12個月的有效率分別為90.8%和86.0%,最長的一例患者完全緩解時間已超過3年。”黃慧強表示,該藥物的安全性也相當高,其不良反應少,並且可控制可恢復。且臨床免疫相關毒性的發生率低,有患者已使用了65個療程共3年半的時間,都沒有觀察到免疫單抗常見的免疫毒性。

黃慧強教授表示,NK/T細胞淋巴瘤從整體發病率來看並不常見,但在東南亞地區(包括中國)較為多見,而在西方國家比較少見,另外,相比於中國南方地區,在中國北方地區也相對少見。
NK/T細胞淋巴瘤是一種異質性較強的疾病。大部分患者早期原發於鼻腔,部分患者早期原發於腸道、睾丸或皮膚。早期患者的治療手段主要為放療,晚期患者的治療手段主要為全身化療。
此外,NK/T細胞淋巴瘤複發率仍然偏高,早期患者經過放療加化療後,仍有10%-20%的患者最終複發;晚期患者單純化療後,至少有一半會複發;即使應用其他新的化療藥物或聯合自體造血幹細胞移植後,仍有相當部分的患者會複發,所以這是NK/T細胞淋巴瘤治療中最大的挑戰。
“總體來講,我們在NK/T細胞淋巴瘤治療方面的經驗積累,不如瀰漫性大B細胞淋巴瘤或濾泡性淋巴瘤,治療經驗的累積因病例少而相對較慢。所以目前傳統的治療方法仍然難以被完全替代。通過免疫靶向治療可提高標準治療的療效、降低毒性,是目前在可見的未來一段時間內的關鍵努力方向。”(更多新聞資訊,請關注羊城派 pai.ycwb.com)
來源 | 羊城晚報·羊城派
責編 | 薛仁政
校對 | 趙丹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