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護海洋 還海洋生物一個家
願大海永遠清澈與遼闊
願人類更加美好
-2022.08.27-
海洋環境,污染嚴重
面對海洋環境的嚴重污染,海洋資源過度的開發利用,導致海洋環境及其資源的嚴重破壞,近30年來,不少沿海國家和地區相繼建立起為數眾多的各種類型的海洋保護區,這些保護區根據保護的對象不同,大致可分為:海洋生態系統保護區,瀕危珍稀物種保護區,自然歷史遺迹保護區,特殊自然景觀保護區以及海洋環境保護區等等;通過海洋保護區能完整地保存自然環境和自然資源的本來面貌,能保護、恢復、發展、引種、繁殖生物資源,能保存生物物種的多樣性,能消除和減少人為不利影響,因此保護區的興起,為人類保護海洋環境及其資源,開闢了新的途徑。
海洋保護,國際性問題
海洋是一個完整的水體。海洋本身對污染物有着巨大的搬運、稀釋、擴散、氧化、還原和降解等凈化能力。但這種能力並不是無限的,當局部海域接受的有毒有害物質超過它本身的自凈能力時,就會造成該海域的污染。
海洋污染是一個國際性的問題。據不完全統計,世界上每年把1000萬噸石油排入海洋;約有100萬噸滴滴涕已滯留在海水中。保護海洋環境,防止海洋污染是各國的共同要求。海洋污染的特點是污染源廣,有毒有害物質的種類多,擴散範圍大,危害深遠,控制複雜,治理難度大。因此,海洋污染比起陸上的其它環境污染要嚴重和複雜。
海洋生物的現狀
有人可能會問:既然有這麼廣闊的土地,那海洋生物也應該很多才對吧!沒錯,我國的海洋生物數量佔世界的10%左右。這些海洋生物就像我們的兄弟姐妹一樣。但我們的兄弟姐妹正在慢慢地消失,為什麼?因為我們人類。大家應該知道白鰭豚吧!它是全世界那麼多國家,唯獨中國才有的稀有動物,生活在長江中下游,由於我們人類所建的化工廠所排出來的廢水對長江的水質造成了污染,還有生活垃圾……這些無情的垃圾破壞了它們的棲息地,使它們無家可歸,適應不了被污染得十分嚴重的環境,最終,這種國家一級保護動物,這種古老而美麗的動物,有“活化石”之稱的白鰭豚的數量不及大熊貓的5%。
藏羚羊是國家一級保護野生動物,全世界99%的藏羚羊生活在我國西部海拔4500米以上的高原上。藏羚絨又輕又軟,保暖性強。用它製成的披肩在20世紀90年代成為了西方富人的衣着時尚。然而想要採集這種絨就必須得把藏羚羊殺死。目前,存活的藏羚羊僅有15000--100000隻,為100年前十分之一。如果繼續殘害它們,不採取任何保護措施,20年內藏羚羊將滅絕。
這兩種生物的數量正在不斷地減少,因為他們的環境遭到了破壞,如果海洋環境繼續遭到破壞,這些珍稀動物一定會越來越少的,比如:海洋生物當中最大、最重的藍鯨,由於人們的隨意捕殺,和人們對環境的毀壞,藍鯨數量正在急劇減少。
為了保護海洋,也為了保護這些海洋生物,我希望大家可以少丟一些垃圾,多奉獻一點愛心,也為了我們能夠看到更多的珍稀物種,也為了我們的生存環境更好,多動動手,實現垃圾分類,保護我們的環境,給海洋生物一個家,也是更好地保護人類所生存的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