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有沒有過“躺床睡覺時,屋裡一有什麼風吹草動都能讓你睡不着”的經歷?(別問,問就是有!)
小編就屬於這種人,非等到家裡人都熄燈睡覺才能緩緩進入夢鄉……
所以,小編特別羨慕那些一躺床,不管外面有多吵,都能睡得跟死豬一樣的人。你是屬於哪種人呢?
如果這兩類人生活在同一屋檐下,可以預想到雙方的battle大戰!一方嫌棄另一方“太矯情”,而另一方則會反駁道對方“沒心沒肺”!
究竟這兩類人有什麼不同?今天就來給大家揭開謎底!
一、
睡覺會不會被吵醒,其實它說了算!
事實上,不僅我們對這個問題感興趣,研究者們也想知道答案。因此,2010年哈佛大學醫學院附屬麻省總醫院對“12位在哪都能睡得很香的人”進行一系列的睡眠監測研究!
研究人員每晚會把收集到的電話聲、沖廁所聲、汽車喇叭聲等14種不同的噪音去“轟炸”這些深睡者,從40分貝開始,每隔30秒會增加5分貝,最高為70分貝,直到人醒來為止。
在這過程中,深睡者的表現都會被一一記錄,包括他們的腦波狀態、在哪種聲音哪種分貝下醒來等等。
結果顯示,12位深睡者當中出現70分貝都叫不醒的“牛人”睡神,而其他人通常在40-50分貝時就醒了。
這樣說可能大家沒有概念。70分貝相當於在房間里用老式吸塵器打掃(自帶噪聲)。
或者有人在鑿牆那種聲音……
由於這睡神的實驗成績太突出,研究學者研究了他睡眠時的腦電波。而後發現,原來保護這位睡神不被聲音侵擾的是大腦中一種名為“睡眠紡錘波”的神經元活動。
何謂“睡眠紡錘波”?它其實是睡眠中測試的一種較密集高頻的波形。
第二行中間標註的圖案就是睡眠紡錘波
來源:國際學術期刊《當代生物學》
在此之前,睡眠紡錘波被大家熟知具有鞏固記憶的作用,但經過此次研究發現,睡眠紡錘波這種高頻腦波能有效過濾環境噪音,而且一個人的睡眠紡錘越多,那TA會睡得越沉,越不容易被噪音吵醒。
不過,關於睡眠紡錘波屏蔽噪音的原理,哈佛研究學者提出,這很可能是因為睡眠紡錘波阻撓了感覺信息從丘腦向大腦皮層的傳遞。簡單來說就是睡眠紡錘波相當於在腦子裡加了個主動防噪耳塞一樣。
而能產生睡眠紡錘的部位是丘腦,它作為一個大腦的信號中轉站,主要功能是把感覺信息向腦皮層的其他部位輸送。
最後推論,丘腦就是人體屏蔽噪音關鍵性因素。
該推論被證實是在2011 年睡眠研究(發表於《美國國家科學院院刊》),該研究發現人在睡眠時,一旦丘腦中產生睡眠紡錘波,聲音信號傳遞就會受影響,如果丘腦不產生睡眠紡錘波,那聲音是能傳導到聽覺皮層,從而喚醒人的!
當然,除了大腦天生自帶屬性原因,“睡覺會不會被吵醒”也有後天成長環境的影響因素,畢竟……
二、
每個人對吵的聲音,敏感程度不同!
有些人不容易被吵醒並非是因為大腦的主動屏蔽功能,而是發出的聲音對人而言不構成干擾,甚至還可能是助眠!
舉個例子,來自鬧市的嘈雜聲音對一些人而言就是噪音,但對長期生活在鬧市區的人,這聲音不但不吵,反而能給人安全感,讓人快速進入夢鄉。
再比如課堂上老師的講解聲是不是有時候也很催眠人的……
最典型的還有助眠“白噪音”:海浪拍打、小雨淅瀝瀝、緩緩水流等聲音,它們能"助眠"都有個共同點:聲音規律、均勻連續、音量穩定。
大家再看另一些聲音,比如睡覺前蚊子一直在耳邊嗡嗡叫,聲音時隱時現,忽大忽小,這時就別說“好眠”了,分分鐘想起身給蚊子來上一拳!
或者人剛躺床不久,樓下的人突然來一記 “獅吼功”,硬生生把人震醒。so,不難看出這類“突然冒出、毫無規律、音量變化大”的聲音是吵醒人的元兇之一。
另外“有信息量的噪聲”也容易影響人睡眠。不信看看這:
不過有些情況需要大家注意的,那就是“一點點輕微的聲音都容易被吵醒的”以及“怎麼叫都很嗜睡的”,因為這……
三、
可能是身體疾病因素在作祟!
一般來說,“再吵都能睡着”的人其身體情況要比“一點聲音都會被吵醒”的人要相對好一些。
如果你是睡覺易驚醒體質,需要小心以下疾病原因:
1
神經衰弱!
目前大多數學者認為精神因素是造成神經衰弱的主因,像現在壓力山大、緊張過度、思慮過重的人比比皆是。
人長期日常生活不規律、過度腦力活動、注意力高度集中,讓身體長期處於緊張疲憊的狀態下,久而久之可能就形成神經衰弱!
患病的人常見的癥狀之一就是睡眠障礙,表現為入睡難,睡眠淺、睡着也容易醒。若遇到這樣的情況,建議前往醫院精神科仔細檢查。
2
心腦血管疾病!
2019年哈佛醫學院刊登在頂級學術期刊《自然》的一項研究發現,碎片化睡眠(即打斷、不連續的睡眠 ),易引發中風和心血管疾病!
因睡不好而引發病情,病情變化又會加劇身體“易驚醒”的狀況。患有高血壓、冠心病、腦梗等心腦血管疾病的人,由於本身疾病原因干擾到血液循環,進而會影響到大腦正常工作(如分泌睡眠紡錘波)。
所以,人容易一有聲音就醒,醒來還可能伴隨心跳急促。建議大家平日多注意身體的細微變化,定期去做針對性的體檢很有必要!
3
睡眠呼吸暫停綜合症!
由於肥胖、年齡增長、不良作息、遺傳等因素可能會使得我們的呼吸道變窄,睡覺時就容易打呼,甚至出現在睡眠中被憋醒的現象。
這就是典型患上“睡眠呼吸暫停綜合症”的人,這些人不僅是睡眠淺,一點輕微聲音就會被吵醒,醒來還會出現頭暈嘴干、嘴唇顏色變紅變深、呼吸困難等缺氧表現。
尤其中老年人(爸爸媽媽那輩)是這類病症的重點人群。如果平常有聽到爸媽提及過類似病情,一定要多留心,及時帶他們去醫院呼吸科就診。
常年打鼾人也要注意
而再吵也能睡着的人通常是因為身體疲憊所致,問題並不大!但有個情況需要提醒大家,小心嗜睡症(睡眠紊亂疾病)!
該病症的人即便在睡眠充足的條件下,日間依然過度睏倦,甚至不分場合、毫無徵兆地入睡,叫都叫不醒。這類情況需要到醫院神經內科詳細檢查,才能確診。
如果要問以上情況該如何解決?那這裡建議:
● 改善睡眠習慣,勞逸結合。盡量規律睡眠,保證每天 6-8 小時的睡眠,適當進行運動鍛煉。
● 及時就醫,儘早找到病因,按醫囑服藥,用來使睡眠循環正常化。
● 如果是心理問題引起的,及時諮詢心理醫生。
● 避免睡覺時壓迫心臟,比如避免手放胸口、被子太厚壓胸口,趴着睡等。
● 定期體檢,身體哪裡不舒服,可以針對性加強檢查相應部位,防患於未然!
如果你喜歡今天的文章,麻煩大家點個贊和在看,要是有其他感興趣的科普話題,也歡迎大家在留言區多多評論,說不定下次就能看到你推薦話題的科普文咯!
最後做個小調查:你覺得自己是哪類睡眠人?覺得是“睡眠淺”星人的請【點贊】,“吵不醒”星人的請點【在看】,不同意見的咱們就來留言區互動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