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市福田區首批70名政務輔助工具“ai數智員工”正式上崗,讓人們看到了人工智能嵌入社會治理所產生的高效率,也讓有些人擔憂人類崗位會被機器所替代。無論怎樣,通過制度設計、技術創新,讓人類員工在和數字生命的協同中變得更高效、更溫暖,創造更多價值,這應該是最終目的。
原文 :《“ai數智員工”重構人機協同範式》
作者 | 武漢大學信息管理學院 吳丹 劉欣宜
圖片 | 網絡
“數字員工”又稱數字化勞動力,是以數字化技術賦予企業活力的第四種企業用工模式。深圳福田區70名“ai數智員工”上崗的消息,代表着ai技術在政務服務領域的應用實踐取得了重大突破。這一深度融合人工智能技術與本地知識庫建設的創新實踐,讓“數字員工”跨越了機械重複的初級階段,開始接觸規則明確、流程固化的核心業務,“ai數智員工”正逐步在工作中佔據重要地位。然而,在這場人機協同變革的浪潮之下,存在技術理性與人性溫度共存的困境。
“效率至上”引發人機協同的深層矛盾 “ai數智員工”雖在特定領域展現出卓越能力,卻也在降低人類員工的尊嚴感與創造性價值。當公文處理效率提升90%、執法文書秒級生成,人類員工被迫離開原本熟悉的崗位,重新尋找自己的價值定位。而政策和制度的滯後更加劇了這一現象。根據oced對全球範圍內的ai事故的監測,截至2023年12月總數已達7195起。然而,多數企業尚未建立完善的人機責任分配機制,當“ai數智員工”深度參與工作,如何劃定責任歸屬成為阻礙“ai數智員工”和人類員工協同共生的一道難題。
其次,技術邏輯與人性需求的不匹配是當前人機協同的另一困境。以代碼和數據作為生命支撐的“ai數智員工”代表着“絕對理性”的一面,它們能夠迅速處理信息、高效完成任務,但這種高效往往伴隨着感情缺失的問題。例如,醫療人工智能可在幾秒內診斷病因,卻無法向患者表達人文關懷,執法文書秒級生成卻難以理解當事人背後的隱情,這種技術上的高效與人性上的缺失形成了鮮明的對比,使得“ai數智員工”在提供服務的過程中缺乏應有的溫度。
因此,在這場人機協同的深刻變革中,如何在保證“ai數智員工”效率的同時,思考人性溫度,構建高效又具有人文關懷的新型人機協同範式,成為當前亟待解決的關鍵問題。


“ai數智員工”參與下的人機協同新範式 ai數智員工參與下的人機協同,不是“人指揮機器”,也不是“機器替代人”,而應是“各居其位-動態互補”的和諧共生。
首先,明確ai員工與人類員工的工作邊界及權責分配。歐盟發布的全球第一部人工智能領域綜合性的專門法律《人工智能法》對人機責任分配提出了明確要求。一方面,應充分發揮ai在處理標準化、重複型任務中的優勢,將數據計算、風險預測、結構化文本生成等方面的工作劃入ai員工能力範圍的核心區域。而讓人類員工更多地專註於把控價值判斷、跨領域整合等“模糊地帶”,在決策制定、內容創造、情感共鳴等方面發揮更大作用。例如,在醫療領域,診斷可能由ai員工輔助,但治療方案的選擇需要醫生結合患者的具體情況作出決定。另一方面,對於涉及倫理道德、情感關懷等場景的重大決策工作,可以通過建立“人工專屬工作清單”對工作任務進行劃分,並根據企業內發生的問題情況、技術更新程度等定期更新清單內容,以確保人機協同的高效與和諧。
其次,構建以“情感融入”為核心的實時交互和動態協作機制。在技術層面,嵌入人性化設計,提升情感溫度。例如,依託多模態交互技術及表情和動作識別技術,使“ai數智員工”能夠更自然地理解人類的語言、表情和動作,並實時監測客戶情緒狀態,動態化調整交互策略。在應用層面,完善人機交接機制,拓展“ai+人類”的協同合作模式。例如,在面向客戶的服務場景中,當ai員工識別到用戶的負面情緒時,自動接入人類員工,對具體情形進行人工分析和判斷,形成情感響應的無縫銜接。
此外,還需構建“效率-人本”複合評價體系。首先,指標設計需增加人性化維度,傳統以“處理速度”“錯誤率”為核心kpi的評價體系已難以適配當下人機協同場景。例如,可以增加ai輔助滿意度、客戶情感滿意度等評價指標。其次,開發貢獻值量化系統,對ai員工和人類員工的參與程度、貢獻價值進行識別、量化和評估,並通過記錄人機協作全過程,確保雙方貢獻可追溯、可量化,作為評估和追責的依據。最後,實現能力重塑是關鍵。政府和企業應着力提升員工的ai知識、ai素養以及與“ai數智員工”協作的能力。


在ai技術迭代、用人成本上升、企業轉型發展的多重驅動下,“ai數智員工”的應用已呈現必然趨勢。重構人機協同範式,本質上是重新定義ai時代人類員工的勞動價值與意義。人機協同發展不是用機器替代人類,而是通過制度設計、技術創新,讓人類員工在和數字生命的協同中變得更高效、更溫暖,創造更多價值。
文章為社會科學報“思想工坊”融媒體原創出品,原載於社會科學報第1946期第4版,未經允許禁止轉載,文中內容僅代表作者觀點,不代表本報立場。
本期責編:潘 顏

《社會科學報》2025年征訂
點擊下方圖片網上訂報↓↓↓

拓展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