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體內發現“殭屍基因”?人死後數小時非常活躍,試圖將主人復活

2022年07月16日02:26:09 科學 1275

電影里的殭屍一般都是人死後被所謂的“屍氣”感染,變成殭屍。

民間傳言,殭屍沒有腦子,它們的行為更接近於野獸,也就是見人就咬。

然而一項人體研究指出,人類身體里存在着一種“殭屍基因”,它試圖讓死去的人復活。

人體內發現“殭屍基因”?人死後數小時非常活躍,試圖將主人復活 - 天天要聞

殭屍剋星林正英

在我們的印象里,人一旦死亡,身體內的基因也會慢慢凋亡

可是科學家通過對遺體內的基因追蹤發現,一些基因會在人體死亡之後異常活躍。

那麼“殭屍基因”到底是什麼,它真的能讓人起死回生嗎?

人體內發現“殭屍基因”?人死後數小時非常活躍,試圖將主人復活 - 天天要聞

起死回生的殭屍

異樣的屍體

美國華盛頓的科學家通過監測死去實驗動物的信使RNA水平,發現,它們在時候出現了反常活躍

信使RNA是基因指揮合成蛋白質的時候,與其中一條單鏈發生匹配的RNA鏈條

按理說,生物體死後,身體內的細胞也走向死亡,所有生命相關的活動,如基因的複製、轉錄等都將停止。

信使RNA活躍,說明這個時候有基因在合成蛋白質

人體內發現“殭屍基因”?人死後數小時非常活躍,試圖將主人復活 - 天天要聞

人體的三種RNA

科學家們順着RNA追蹤,發現,當生物體死後,身體內的部分基因竟然會異軍突起,比生前還要活躍。

更讓人感到驚奇的是,這基因存在的目的是為了“激活”人體。

原來,最不想讓生物體死亡的,其實是生物體本身

因為這個基因太詭異,試圖讓個體“起死回生”,於是被稱為“殭屍基因”。

所謂殭屍基因並不是單獨的一種基因,而是多種基因組合參與,它們中的絕大部分出現在生物的大腦裡面

人體內發現“殭屍基因”?人死後數小時非常活躍,試圖將主人復活 - 天天要聞

死而復生

現代醫學上,以人類的腦死亡作為個體死亡的標誌。

很多人對於腦死亡也存在誤解,認為腦死亡就是腦細胞全部死了,於是人也就嗝屁了。

其實腦死亡是指腦幹死亡,也就是腦幹的功能發生不可逆轉的功能停止

腦幹控制着人類的呼吸,它的失效意味着人沒有了呼吸

心跳停止還可以通過按壓、電擊等方式恢復,腦幹的停止目前醫學技術無法再喚醒

人體內發現“殭屍基因”?人死後數小時非常活躍,試圖將主人復活 - 天天要聞

醫生宣布死亡

科學家們發現,腦幹死亡,但是腦部的細胞不一定就完全停止了工作。

科學家在小白鼠腦內發現了有1000多個基因,在死後的24小時內出現了活躍,在之後的4天內活躍度累加到最高峰。

隨着死亡時間越長,它們的數量會逐漸減少。

既然實驗小鼠能夠出現殭屍基因,那麼人類應該也有,並且人類的大腦結構更複雜,因此所擁有的殭屍基因會比小白鼠更多。

那麼,殭屍基因是怎麼工作的?

人體內發現“殭屍基因”?人死後數小時非常活躍,試圖將主人復活 - 天天要聞

小白鼠體內發現“殭屍基因”

殭屍基因

殭屍基因分為三類,它們發揮的作用也是不一樣的。

第一類殭屍基因,也是死得最快的,是神經元細胞內的基因,大概就存在12到24個小時

神經元是神經系統最基礎的組成單位,作用是感受刺激、產生興奮和傳導信息

也就是說,人死了但是神經元沒有完全死去,反而火力全開,保持活躍。

如果這個時候去刺激屍體,會有疼痛嗎?科學家們認為可能會有,但是不能做出任何反應。

人體內發現“殭屍基因”?人死後數小時非常活躍,試圖將主人復活 - 天天要聞

神經元細胞

之前科學家就曾經做過實驗,他們認為人死後依舊能聽到聲音,就是因為發現神經元並不會跟隨人體的死亡而立即死亡,反而會持續一段時間。

這個發現讓無數觀眾高呼,《甄嬛傳》裡面甄嬛在果郡王死後才告訴他兩個孩子的身世,果郡王極有可能聽到了。

第二類殭屍基因來自神經膠質細胞,這是除了神經元之外,人類的神經系統中第二多的細胞。

它的主要作用是輔助神經元分配物質、修復神經元和吞噬

人體內發現“殭屍基因”?人死後數小時非常活躍,試圖將主人復活 - 天天要聞

人去世之後或許還能聽見聲音

神經膠質細胞基因活躍的時間正好與神經元是錯開的,人體死亡12小時候的時候,神經元已經開始出現減少,這個時候神經膠質反而越多。

因為神經膠質是幫助神經元的,當它發現神經元出現減少後,會認為神經元出事兒了,於是瘋狂搶救神經元

就出現了,它內部的DNA在神經元的活躍最低的時候,反而達到巔峰。

第三類殭屍基因佔據了本次監測基因的80%,它被稱為管家基因,它在人體死亡之後,會極力控制身體內的細胞不要被破壞,保持原狀。

人體內發現“殭屍基因”?人死後數小時非常活躍,試圖將主人復活 - 天天要聞

神經膠質細胞

其中神經元、神經膠質細胞都在它的掌控之下,它才是整套殭屍基因的主體。

並且“管家基因”活躍的時間也是最長的,通常會在4天以後才出現減少。

殭屍基因雖然有試圖喚醒人體的目的,但是卻沒有喚醒的能力,因為腦幹已經停止了工作,人類沒有了呼吸。

呼吸會為人體提供能量,維持身體的運轉。

沒有了呼吸,這些殭屍細胞其實就是在“燃燒”人類身上最後一點能量

人體內發現“殭屍基因”?人死後數小時非常活躍,試圖將主人復活 - 天天要聞

醫療器械呼吸

殭屍基因的本質

殭屍基因是為了直觀描述而起的名字,這三類基因並不能讓人類復活,科學家們甚至認為,所謂的“殭屍化”實際上是迴光返照的延續

迴光返照說得不好聽一點就是死前的掙扎,它是身體機能在最後時刻的一次集體爆發,在大腦的指揮下,最後一次工作。

由於身體火力全開,就算是久病之人也會突然精神狀態良好,腰不酸了、腿不疼了、吃嘛嘛香了。

迴光返照期間人體是在超負荷運動,一些臟器已經衰竭,是大腦控制身體分泌的激素在支持整個人體

人體內發現“殭屍基因”?人死後數小時非常活躍,試圖將主人復活 - 天天要聞

迴光返照

當激素耗盡,迴光返照也就結束,人進入彌留之際,慢慢走向死亡。

在這個過程中,支配身體的大腦還不甘心,它依舊放手一搏,只可惜身體已經不受它控制。

也就是說,即便醫生已經宣布了腦死亡,但是大腦內的神經元、神經膠質、“管家基因”還在活動。

如果不是科學家們特意監測了信使RNA,很難發現這三類基因還在繼續工作

既然這些殭屍基因最後徹底失去活躍是因為能量不足,如果給予它們能量,它們能否將人復活?

人體內發現“殭屍基因”?人死後數小時非常活躍,試圖將主人復活 - 天天要聞

人能否復活呢?

人死復生?

如果給予殭屍基因能量,人類可以起死回生嗎?

當然不能,前面說到過,人類死亡的本質是腦死亡,而腦死亡的本質又是腦幹死亡

前面說到過,腦幹失去正常功能是不可逆的,無論腦細胞多麼活躍,能量多麼巨大,腦幹都無法再回到過去的模樣。

那麼這個時候供養殭屍基因,可能出現一個恐懼的局面,那就是人死了,腦細胞還活着,可是人又不能呼吸。

人體內發現“殭屍基因”?人死後數小時非常活躍,試圖將主人復活 - 天天要聞

人類的腦幹

這就相當於這具遺體變成了一隻“寄生獸”,依靠營養供給而活。

然而即便這樣,這具屍體依舊會腐爛,因為殭屍基因無法讓全身的細胞繼續保持原樣,微生物會侵入遺體。

把遺體放入無菌室,人體自帶的一些微生物也會從內而外的將遺體分解掉。

科學家認為,起死回生和復活本身就是違背自然道理的,就目前的科技來說不可能做到。

人體內發現“殭屍基因”?人死後數小時非常活躍,試圖將主人復活 - 天天要聞

起死回生違背自然

身體產生“殭屍基因”並不是真的要讓生物死而復生,而是生物體在臨死之前身體做出的一系列反應

越是高級的生物體,構成就越是複雜,即便是生命最後的時光,生命也要選擇怒放一次

從未來的發現上看,“殭屍基因”並不是長生不老、永生不死的方向。

當然它也有其自己的作用,那就是更加詳細地描繪了生物個體死亡後身體內部發生的變化,為器官移植等方面提供了新的研究樣本。

比如現在器官移植必須爭分奪秒,不然就會失去效果。

人體內發現“殭屍基因”?人死後數小時非常活躍,試圖將主人復活 - 天天要聞

器官移植

如果能將殭屍基因用在延長器官移植有效時間方面,或許就可以不用那麼著急了。

科學分類資訊推薦

著名情報學家冷伏海逝世,享年62歲 - 天天要聞

著名情報學家冷伏海逝世,享年62歲

澎湃新聞記者從相關方面獲悉,中國科學院科技戰略諮詢研究院研究員、中國科學技術情報學會常務理事、中國國防科學技術信息學會理事、中國圖書館學會學術研究委員會圖書館基礎理論專業委員會原副主任、國家保密戰略專家諮詢委員會專家委員、北京市海淀區第十七
剛剛!中國電信和政府組建一家公司,這個公司來頭不小! - 天天要聞

剛剛!中國電信和政府組建一家公司,這個公司來頭不小!

近日,海南省政府與中國電信共同組建的海南數據產業服務有限公司正式成立,相信大家看到這都會好奇這家公司是幹什麼的?中國電信又有什麼大動作了嗎?下面我們就展開來聊聊吧,僅供參考哦!解決行業痛點。以往的中小企業想用現實數據來優化生產流程,卻面臨合
前國際古生物學協會主席、英國皇家科學院院士邁克爾·本頓:貴州三疊紀化石群改寫地球生命演化認知|2025年生態文明貴陽國際論壇 - 天天要聞

前國際古生物學協會主席、英國皇家科學院院士邁克爾·本頓:貴州三疊紀化石群改寫地球生命演化認知|2025年生態文明貴陽國際論壇

7月5日下午,在2025年生態文明貴陽國際論壇“傳承地質魅力·續寫文明華章——推動地質公園與生態文化多樣性融合發展”主題論壇上,前國際古生物學協會主席、英國皇家科學院院士Michael J. Benton(邁克爾·本頓)教授圍繞“三疊紀化石
非洲地下的深層地球脈衝正在撕裂非洲大陸 - 天天要聞

非洲地下的深層地球脈衝正在撕裂非洲大陸

地幔的垂直運動是導致地球表面發生大規模地質變化的驅動力之一。這些地幔上升流,有時被稱為地幔柱,被認為在一些重大的地質轉變(例如大陸漂移)中發揮着作用。目前,在非洲大陸地下發現了一種類似、微妙卻意義重大的現象。
科學家首次目睹海底“慢滑”地震 - 天天要聞

科學家首次目睹海底“慢滑”地震

科學家首次直接觀察到在主要水下斷層帶釋放構造應力過程中發生的慢滑地震。此次漸進式地震事件在穿過日本海岸附近易引發海嘯的斷層段時被追蹤,該斷層段似乎起到了天然的緩衝作用,吸收了壓力。德克薩斯大學奧斯汀分校的研究人員將這一現象比作一條斷層線沿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