填補多項科研空白!中國散裂中子源運行將滿四年丨黨旗在基層一線高高飄揚

2022年07月08日10:55:24 科學 1511

文/圖 羊城晚報全媒體記者 文聰

完成實驗課題約700項、填補我國科研領域多項空白……下月,中國散裂中子源(CSNS)運行將滿四年,憑藉這份亮眼的成績單,“散裂中子源國家重大科技基礎設施項目”獲得了2021年度廣東省科技進步獎特等獎。

據悉,CSNS預計年內啟動二期工程建設,未來的譜儀數量將增加至20台左右,覆蓋更加廣泛的研究領域。

設備國產化率超九成

落戶東莞市松山湖科學城的CSNS總投資約23億元,是國家“十二五”重點建設的重大科技基礎設施。這台“國之重器”由中國科學院和廣東省共同建設,使得我國成為世界上第四個擁有脈衝式散裂中子源的國家,也改變了以往我國科學家只能到國外散裂中子源上申請實驗機時的歷史。

填補多項科研空白!中國散裂中子源運行將滿四年丨黨旗在基層一線高高飄揚 - 天天要聞

落戶東莞市松山湖科學城的CSNS

面對技術難度高、風險大的挑戰,CSNS科研人員攻堅克難,引領自主技術創新。為了按期、高質量地完成工程建設任務,廣大科研人員更是充分發揚奉獻精神,在節假日加班加點早已習以為常,不少人甚至連續多個春節假期捨棄與家人團聚的機會,堅守工程建設一線,為CSNS裝置貢獻力量。

時光眷顧奮楫者,星光不負趕路人。2018年8月,CSNS順利通過國家驗收,設備國產化率超過90%。驗收委員會專家評價稱,CSNS的各項指標均達到或優於批複的驗收指標,裝置整體設計先進,研製設備質量精良,靶站最高中子效率和3台譜儀綜合性能達到國際先進水平。2020年2月,CSNS打靶束流功率達到100kW的設計指標,比原計劃提前一年半,調試速度超過國外同類裝置。

“散裂中子源就像‘超級顯微鏡’,是研究物質材料微觀結構的理想探針,為我國材料科學技術、物理、化學化工、生命科學、資源環境和新能源等領域提供了一個技術先進、功能強大的科研平台。”中國科學院院士、CSNS工程總指揮陳和生回憶說:“這是一個富有遠見的決定。當時還沒有提出粵港澳大灣區的概念,但中國科學院領導希望優化中國大科學裝置的布局,讓科學院在基礎研究和應用基礎研究方面的雄厚實力與珠三角地區強勁的經濟實力,以及對科學技術和產業升級的迫切需求結合起來。”

CSNS註冊用戶逾3400人

正如陳和生所言,CSNS作為粵港澳大灣區首個重大科技基礎設施,它的建成更是為港澳科學家使用散裂中子源提供了前所未有的便利。例如,“超級鋼”具有廣泛應用,相關研究顯示,如果汽車減重10%,將可以節油6%-8%。香港大學黃明欣教授團隊就利用CSNS的粉末衍射儀發現了強度高而且韌性好的“超級鋼”的微觀機制,為改進這種鋼的斷裂、韌性和腐蝕性能提供關鍵的數據。

而依託CSNS相關技術,我國的腫瘤治療也迎來了技術性革新。2020年8月,CSNS團隊成功研製出我國首台具有完全自主知識產權的加速器硼中子俘獲治療(BNCT)實驗裝置,為我國醫用BNCT治療裝置整機國產化和產業化奠定了技術基礎。

BNCT是目前國際最先進的癌症治療手段之一,是利用中子與富集到腫瘤細胞內的硼元素髮生核反應所產生的重離子來摧毀癌細胞的一种放射性療法。與傳統的放療手段相比,BNCT治癌副作用小,只針對癌細胞,不會破壞周圍的細胞,提高了患者治療舒適水平。目前,團隊正在與南方醫科大學附屬東莞醫院(東莞市人民醫院)共同推進臨床試驗相關工作,並吸引中國科學院控股有限公司等企業在東莞松山湖成立了BNCT產業化的公司。

據統計,CSNS自2018年8月投入正式運行以來,註冊用戶超過3400人,其中,大灣區用戶超過1/4;圍繞國際科技前沿和國家重大需求,支持國內外科研與工業界的課題約700項,取得了多項重要成果,助推了粵港澳大灣區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的建設。

二期工程預計年內動工

上月初,又一個好消息從CSNS傳來——大氣中子輻照譜儀實現多項重大技術突破,成功通過驗收。

據CSNS方面介紹,這是散裂中子源科學中心與工業和信息化部電子第五研究所共同建設的國內首台大氣中子地面模擬加速測試平台,將為我國在航空、航天、通訊、能源等領域的高可靠電子信息系統研發與產品製造,提供一個先進的、功能強大的大氣中子測試與科研平台,目前已完成了120多項實驗。

不忘初心,砥礪前行。據了解,CSNS二期工程預計今年內正式動工,項目建成後譜儀數量將增加到20台左右,並且加速器打靶束流功率將成倍提升,設備實驗精度和速度等關鍵性能將顯著提高,滿足國內外更多用戶需求。

陳和生直言:“CSNS在東莞不斷取得科研成果,充分展示了廣東省引進大科學裝置、推動科技創新的決心和成就,同時也吸引了國內許多一流的科學研究機構落戶廣東,共同建設大科學裝置。”

(更多新聞資訊,請關注羊城派 pai.ycwb.com)

來源 | 羊城晚報·羊城派

責編 | 魏禮園

編輯:魏禮園

來源:羊城晚報•羊城派

科學分類資訊推薦

大熊貓“鑫寶”和“雲川”啟程了 - 天天要聞

大熊貓“鑫寶”和“雲川”啟程了

今年2月,中國野生動物保護協會與美國聖迭戈動物園野生動植物聯盟簽署了新一輪大熊貓國際保護合作研究協議。中美雙方經過充分準備,今天,來自中國大熊貓保護研究中心的兩隻大熊貓“鑫寶”“雲川”啟程前往聖迭戈動物園,開啟為期10年的旅居生活,延續雙方
托底騰飛、5米墜落!領克07 EM-P完成行業首次極限挑戰 - 天天要聞

托底騰飛、5米墜落!領克07 EM-P完成行業首次極限挑戰

快科技6月27日消息,據領克汽車官方發布,近日,領克07 EM-P完成行業首次托底後高空墜落挑戰。據悉,此次領克07EM-P攜手中汽信科,根據真實場景設置超高難度挑戰,先托底,後騰飛,再墜落,挑戰時速50km/h正面應對托底測試、挑戰行業首次托底+翻滾雙重測試。托底:車速50km/h剮蹭底盤通過直徑為150mm的剛性半球形壁障,領克...
【生物多樣性看甘孜】四川甘孜州石渠縣記錄到幼年金雕捕食畫面 - 天天要聞

【生物多樣性看甘孜】四川甘孜州石渠縣記錄到幼年金雕捕食畫面

近日,四川長沙貢瑪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工作人員和西華師範大學生物多樣性與生態適應研究團隊在四川甘孜藏族自治州石渠縣開展生物多樣性調查時,拍攝到一隻金雕亞成體的捕食活動畫面。畫面中,一隻金雕在旱獺、鼠兔的洞口耐心等候,一動不動地觀察着獵物的活動,一旦有身體肥碩滾圓、肉質細嫩的獵物從洞口跑出來,就會立刻出擊...
瞰“飛碟” - 天天要聞

瞰“飛碟”

半島全媒體記者 王濱青島嶗山區張村河沿岸的科苑經六路以東、新宏路以北、科苑緯四路以南合圍區域,一座巨型的“太空飛碟”虛擬現實創享中心正向竣工衝刺。6月25日,虛擬現實創享中心的兩個穹頂已安裝到位,記者用無人機在高空俯拍,畫面十分壯觀。目前,項目建設處於收尾階段。據了解,青島虛擬現實創享中心整體設計以“平...
上海企業“數智碳”實踐 | 從第一顆種子開始“科技基因”就被植入 - 天天要聞

上海企業“數智碳”實踐 | 從第一顆種子開始“科技基因”就被植入

東禾九穀開心農場的全自動插秧機。今年的水稻插秧時節,在崇明區豎新鎮的東禾九穀開心農場,一台新引進的無人駕駛插秧機成為稻田裡的“明星”。工作人員為插秧機裝好秧盤後,只需進行簡單設置和遙控啟動,插秧機就能自動作業,將裝載的秧苗持續插入稻田。臨近稻田盡頭,插秧機會自動掉頭,在返程中繼續插秧。幾趟來回後,工...
楊冪論文爭議:查重率異常低,AI痕迹明顯,字數不足引質疑 - 天天要聞

楊冪論文爭議:查重率異常低,AI痕迹明顯,字數不足引質疑

近日,關於楊冪論文的爭議在學術界和網絡上引發了廣泛討論。據報道,楊冪所提交的論文查重率異常低,僅為0.9%,且字數遠遠達不到發刊標準,這不禁讓人對其論文的質量和原創性產生質疑。更為引人關注的是,論文中疑似存在AI生成的痕迹,這一發現更是加劇
嫦娥六號軌道器正前往執行拓展任務! - 天天要聞

嫦娥六號軌道器正前往執行拓展任務!

2024年6月25日14時7分,“嫦娥六號”返回器着陸在內蒙古四子王旗阿木古郎草原。至此,為期53天的“嫦娥六號”任務完美收官。 在此之前,13時20分許,北京航天飛行控制中心通過地面測控站向“嫦娥六號”軌返組合體(軌道器與返回器組合體)注入高精度導航參數。此後,軌道器與返回器在南大西洋海平面上空約5000千米處解鎖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