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視野號,它徵集業餘愛好者一起觀星,是否很高大上?

2022年07月04日11:42:33 科學 1327

新視野號為可見恆星帶來新幫手

簡介:“新視野號”的主要任務完成後,它成為探索柯伊伯帶天體的第一個任務,並且將成為一個更遠距離測量項目的一部分,駛出太陽系。

新視野號,它徵集業餘愛好者一起觀星,是否很高大上? - 天天要聞

——新視野號團隊期待你的加入,一起來測量星距吧!

如果你有光斗望遠鏡和成像儀嗎,那麼NASA希望你來協助完成一次創紀錄的測量。

新視野號,它徵集業餘愛好者一起觀星,是否很高大上? - 天天要聞

新視野號的一個設計構想,衝出太陽系。

NASA/約翰斯·霍普金斯大學應用物理實驗室/西南研究所/史蒂夫·格里本/亞力克斯·帕克

四月將近,NASA打算用新視野航天器的獨有位置——以太陽為起點,有史以來最遠的距離,將近47個天文單位——為基線進行視差測量。

新視野號,它徵集業餘愛好者一起觀星,是否很高大上? - 天天要聞

自2006年1月19日發射以來,新視野號已經飛行超過了9年,並在2015年7月14日執行了它歷史性地飛行任務——飛過冥王星卡戎星。它的初始任務已經結束了,接下來新視野號將成為第一個有機會探索於2014年發現的柯伊伯帶的任務。從2014年的“天空”MU69,到2019年新年,它已經飛行了2200英里(約合3541公里)。現在,新視野號將成為了太空測距工程的一員,去測量更加遙遠的物體的距離。

新視野號,它徵集業餘愛好者一起觀星,是否很高大上? - 天天要聞

什麼是視差?

視差的工作原理是從兩個不同的位置測定一個物體在天空中的可視位置,與更遠的背景源相比,沒有任何物體的偏移。最長的傳統基準線經測算有2a.u.;探測器對準地球軌道跟地球相近一側附近的一顆恆星,6個月後從地球另一側再對準一次。

儘管星戰中的韓·索羅曾在一個太空港小酒館裡說過,秒差距是測量距離的一種工具(距離度量衡),1秒差距=3.26光年,測量一顆恆星離2a.u基線有多近才能在太空中產生1弧秒位移。

新視野號,它徵集業餘愛好者一起觀星,是否很高大上? - 天天要聞

還沒有一顆離太陽系足夠近的星星能顯示出這麼大的位移——星星們都離得太遠了,它們和地球的距離幾乎難以測量(說不可能也是可以的)。天文學家弗萊德里希·貝塞爾在1838年完成了第一個成功的視差測量實驗,測量到了天鵝座61一個314毫秒的位移,將之定位於10.4光年遠。(跟目前認可的距離有大約1光年的誤差。)

測量目標

新視野號團隊馬上開始的視差實驗,會用到來自宇宙飛船和來自地球的探測器來測算兩個附近恆星的距離。

新視野號,它徵集業餘愛好者一起觀星,是否很高大上? - 天天要聞

每個半球一個目標:南半球對應比鄰半人馬座,北半球對應沃夫359。視星等為13.5的沃夫359位於獅子座內一處星星較為稀疏的區域,離地球約7.9光年,近黃道面。我們更熟悉的比鄰半人馬座距離太陽系4.2光年,是離太陽系最近的恆星。它位於繁星點點的銀河系。兩顆恆星都和新視野號的飛行路徑成一定角度——新視野號正朝着射手座方向前進。

新視野號,它徵集業餘愛好者一起觀星,是否很高大上? - 天天要聞

*圖:新視野號的飛行軌跡。NASA

“新視野號的軌跡決定了視差,”托德·勞爾(國家光學天文台)表示,“恆星有它們的運行軌跡,即使離得很近,也會形成相關的微小視差。垂直於它的恆星會受到大基線的全面性影響。”

新視野號,它徵集業餘愛好者一起觀星,是否很高大上? - 天天要聞

4月期間能從地球觀測到的季節性出現的目標恆星也應該列為考慮對象。候選之一,鯨魚座UV星,由於季節性出現這個原因,北方秋天可見度極佳的恆星就這樣被排除了。

遠程偵察成像儀(LORRI)的探測相機將從新視野號位於柯伊伯帶的有利位置對兩顆恆星的星域進行成像。LORRI十分接近天基的8英寸孔徑反射望遠鏡

新視野號,它徵集業餘愛好者一起觀星,是否很高大上? - 天天要聞

*圖 工程師們在新視野號上安裝LORRI。NASA

儘管項目的結果未必會有任何實質性的科學突破,但這一實驗會證明這種長基線視差測量的可行性。而且和地基線測量不同,地基線需要6個月的時間,視差項目的測量會同時執行。這樣兩顆目標恆星在星空背景下的微乎其微的運行就可以忽略不計了。

實驗還會證明宇宙飛船如何飛出太陽系可以利用附近恆星在太空中進行定點位移。

新視野號,它徵集業餘愛好者一起觀星,是否很高大上? - 天天要聞

*圖 目標星域:沃夫359(中心附近的亮星),綠色圈處為新視野號觀測恆星的最佳位置。威廉·尼爾/阿拉巴馬大學/SARA天文台

觀測目標恆星的最佳時間在4月22日-23 日。新視野號視差項目提供全部探測細節,包括時間和尋星圖。觀測時間是適用於北美(沃夫359),澳洲及南美(比鄰半人馬)。

新視野號,它徵集業餘愛好者一起觀星,是否很高大上? - 天天要聞

*圖 目標星域:比鄰半人馬座(中心附近的亮星),綠色圈處為新視野號觀測恆星的最佳位置。威廉·尼爾/阿拉巴馬大學/SARA天文台

這並非業餘天文學家首次支援新視野號團隊。2017年的時候,觀測探險隊就測量到了“天空”隱藏了一顆恆星。數據揭示了柯伊伯帶天體的雙瓣結構,這一點2019年新視野號飛過該區域後得到了證實。

“新視野號所剩的燃料也許只夠它去探索最後一個天體(也是它研究的第三個目標),從今夏開始,差不多會耗費2-3年時間。” 阿蘭·斯特(NASA西南研究所)透露,“‘天空’也是用了四年才被發現。”

一定要參與到這歷史性的觀測中,新視野號可要飛出太陽系呢!

BY: David Dickinson

FY: ISHUCA·柳

如有相關內容侵權,請在作品發布後聯繫作者刪除

轉載還請取得授權,並注意保持完整性和註明出處

科學分類資訊推薦

米東區:這一電化學儲能電站項目推進中 - 天天要聞

米東區:這一電化學儲能電站項目推進中

(米東區融媒體中心記者:黃鵬報道)7月9日,記者在位於米東區北部沙漠東北部的新疆華電烏魯木齊光伏基地100萬千瓦/400萬千瓦時獨立新型儲能示範項目現場看到,工作人員正在對設備進行吊裝調試。該項目總投資約30億元,是全國單體容量最大的電化學
腦圖譜大科學計劃時機已來!中國科學家十項成果給大腦繪高清地圖 - 天天要聞

腦圖譜大科學計劃時機已來!中國科學家十項成果給大腦繪高清地圖

人類大腦是一個非常複雜的組織,要理解大腦的工作原理首先要了解其中的細胞種類和神經聯接規律,近日中國科學家聯合發布系列成果給大腦繪製“高清地圖”。 7月10日深夜,中國科學家聯合發布介觀腦圖譜系列成果,實現從嚙齒類到靈長類大腦的跨越。10項成果以專題論文集的形式集中發表在國際學術期刊《細胞》《神經元》《發育...
國際突破!中大培育光子“雙胞胎”,輻射強度達單光子水平 - 天天要聞

國際突破!中大培育光子“雙胞胎”,輻射強度達單光子水平

7月9日,《自然》雜誌(Nature)在線發表中山大學物理學院王雪華、劉進教授團隊主導的最新研究成果。該團隊提出了一種全新的腔誘導自發雙光子輻射方案,在國際上率先實現與單光子輻射強度相當的自發雙光子輻射,研發出保真度高達99.4%的按需觸發
微型肝臟,是未來希望,還是科技烏托邦 - 天天要聞

微型肝臟,是未來希望,還是科技烏托邦

文︱陸棄隨着全球器官移植需求持續攀升,傳統器官捐獻嚴重不足的問題愈發凸顯。美國初創企業LyGenesis推出了一個令人振奮的創新方案:通過將供體肝細胞注射至患者體內淋巴結中培育“微型肝臟”,嘗試在患者自身體內製造可替代肝臟功能的器官。
“軟黃金”冬蟲夏草,你真的了解嗎? - 天天要聞

“軟黃金”冬蟲夏草,你真的了解嗎?

冬蟲夏草千年傳承的滋補良藥採藥人的尋覓自公元780年起冬蟲夏草便以其獨特的藥用價值被載入史冊從《藏本草》到《中國藥典》均有記載李時珍更將其譽為“人身不老葯”贊其兼具蟲之陽剛與草之陰柔成為中藥中獨一無二的“陰陽同補”聖品享有“東方聖草”“葯中
【鏈博傳奇】中國中車:塑軌道之“鏈”,與世界同行 - 天天要聞

【鏈博傳奇】中國中車:塑軌道之“鏈”,與世界同行

中國中車集團有限公司(以下簡稱“中國中車”)是中國軌道交通裝備領域的“鏈”主企業,是全球規模領先、品種齊全、技術一流的高端裝備製造商和系統解決方案提供商,清潔能源裝備骨幹企業。當前,中國中車搭建了世界領先的軌道交通裝備產品技術研發平台,構建了完整的軌道交通裝備產業體系,開創了軌道交通裝備和清潔能源裝...
全國AI精英宜賓對決 長江首城創新大賽點燃人工智能新引擎 - 天天要聞

全國AI精英宜賓對決 長江首城創新大賽點燃人工智能新引擎

中新網四川新聞7月11日電(吳平華 楊錦 )智匯長江首城,共享成長價值,10日,由宜賓市科學技術局、宜賓市數據局、宜賓市高鐵南片區開發建設指揮部辦公室聯合主辦,北京中關村信息穀資產管理有限責任公司承辦的“長江首城宜創匯”協同創新大賽人工智能
地質隊日記:塔克拉瑪干腹地,沙丘下出現巨大的圓形結構 - 天天要聞

地質隊日記:塔克拉瑪干腹地,沙丘下出現巨大的圓形結構

記錄人:劉哲,西部油氣地質勘查第六分隊 / 塔里木盆地沙地淺層剖面組成員時間:2023年5月10日地點:塔克拉瑪干沙漠腹地,庫車–民豐剖面中段那是一次平常不過的地震波剖面測線任務,我們團隊負責在塔克拉瑪干腹地沿一條南北走向布點,配合衛星圖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