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來人類或許會面臨“三大災難”?最好重視起來,絕對不是瞎說

2022年06月30日13:19:42 科學 1160

人類作為地球上唯一的智慧生命體,善於總結經驗,激發自己的創造力。

地球歷史上曾經發生過5次重大的滅絕事件,人類能否從中吸取教訓,學會如何應對災難?

科學家們將整個地球約46億年的歷史綜合起來,總結了人類今後將面對的三種考驗。

未來的人類,真的有能力挺過這一切嗎?

未來人類或許會面臨“三大災難”?最好重視起來,絕對不是瞎說 - 天天要聞

人類消失之後

天地不仁

地球自誕生之日起,上面的災難就沒有斷絕過,生命更是幾度遭遇滅頂之災,然而不知道怎麼的,生命總能找到自己的出路

每一次滅絕,總有那麼一些頑強的生命,堅韌地活了下來,並再次締造下一個盛世繁榮

這其中,有5次大滅絕,深深刻在了生命的演化路程里,至今留有印記。

未來人類或許會面臨“三大災難”?最好重視起來,絕對不是瞎說 - 天天要聞

滅亡開始

第一次生物大滅絕,發生在4.4億年前的奧陶紀末期,造成了大約85%的物種滅絕。

引發原因是藻類瘋狂生長,榨乾了大氣中的二氧化碳以及水中的氧氣,造成全球變冷,海平面下跌,海水缺氧

這件事情,催生出了一個器官的誕生——

因為奧陶紀的生物還沒怎麼登上陸地,很多生物都是依靠鰓呼吸,它們成為了這場災難最大的受害者。

這其中有一小撮動物,學會了直接呼吸空氣中的氧氣,這便是肺的早期雛形。

未來人類或許會面臨“三大災難”?最好重視起來,絕對不是瞎說 - 天天要聞

現存的長着肺的魚

第二次生物大滅絕發生在泥盆紀末期,距今大約3.65億年,引發的原因和第一次如出一轍。

只不過這一次被滅絕的物種數沒有第一次多,只有大約72%。

因為脊柱動物登陸了,腳第一次出現在了脊椎動物身上。

雖然這個時候還只能在泥沼里爬,但這說明脊椎動物有離開水的能力,即便海平面下降,水體缺氧,它們也有新的去處。

未來人類或許會面臨“三大災難”?最好重視起來,絕對不是瞎說 - 天天要聞

脊椎動物登陸

然而,演化並沒有賦予生物無敵的能力,很快一場生物史上最嚴重的大滅絕降臨

這場滅絕直接讓大約95%的物種消失海洋動物更是直接被抹去了97%

這場滅絕就是2.5億年前的二疊紀末大滅絕,引發的原因是地球版塊之間的運動。

但凡是能發生的一切地質災害,在二疊紀末大滅絕中上演了一個遍。這是地球最像地獄的時期。

未來人類或許會面臨“三大災難”?最好重視起來,絕對不是瞎說 - 天天要聞

二疊紀末大滅絕

三疊紀末大滅絕全球變暖最能參考的對象,這是史上的第四次生物大滅絕,發生在大約2億年前

在經歷了大約5000萬年乾旱、炎熱後,地球迎來了一場延綿200萬年的雨季,被生生從荒漠灌溉成了森林

然而,雨季帶來的不是新生,卻是毀滅。

地面植被的改變,讓一大群植食動物,餓死在了繁榮之中。

這場滅絕讓76%的物種滅絕,之後地球進入到了繁華的侏羅紀,正式開啟了恐龍時代

未來人類或許會面臨“三大災難”?最好重視起來,絕對不是瞎說 - 天天要聞

三疊紀的恐龍

而距今最後一次生物大滅絕,就是大名鼎鼎的白堊紀末大滅絕,有大約75%到80%的生物滅絕,其中以恐龍為代表的蜥形綱生物遭遇重創。

這場滅絕是恐龍的末日,卻也是哺乳動物的新生,大滅絕重置了生態系統

讓原本一直被恐龍壓着打的哺乳動物突然失去了天敵的壓制,成為了地球新的主宰。

正是這一動物類群,最終誕生了唯一的智慧生命體——人類。

那麼,人類在未來,會面臨怎樣的危機與滅絕呢?

未來人類或許會面臨“三大災難”?最好重視起來,絕對不是瞎說 - 天天要聞

小行星撞擊地球

全球變暖

這是人類最容易想到的未來災難,因為我們正在經歷。

據科學家統計,從19世紀到今天,地球的平均氣溫上升了0.9到1.1℃,這個速度超越了地球以往。

按照這個變暖的趨勢,我們很有可能在未來遭遇三疊紀一樣的乾旱又酷熱的時代

兩極冰川融化,海平面上升66米,整個陸地被淹沒10%到20%的土地

森林大面積消失,取而代之的是草原與荒漠,植物也變成了低矮的灌木

未來人類或許會面臨“三大災難”?最好重視起來,絕對不是瞎說 - 天天要聞

全球變暖

撒哈拉沙漠會跨越地中海,吞沒整個南歐、西亞地區。

到時候唯一適合人類居住的,很有可能是北極圈和南極圈內。

冰封已久的南極大陸將復活,從白色變為綠色。

北極熊企鵝等大量生物滅絕,人類的數量也會減少,因為土地面積縮小,氣候變得不再適合種植糧食,引發糧食危機

海洋也因為二氧化碳濃度增加而酸化,珊瑚礁消失,海洋內死氣沉沉,人類甚至很難捕到可以吃的魚。

未來人類或許會面臨“三大災難”?最好重視起來,絕對不是瞎說 - 天天要聞

珊瑚礁大量死亡

地球在這個時候已經不再適合居住,人類唯有離開地球,另尋出路。

可是,那個時候的人類有那個能力嗎?

或許人類可以等待,等待氣溫下降的那一天。

因為按照地球的規律,有變暖,就會有變冷,地球會自己消化掉多餘的二氧化碳,但是這個周期得按百萬年計算。

未來人類或許會面臨“三大災難”?最好重視起來,絕對不是瞎說 - 天天要聞

地球本身就在冷熱交替

天體撞擊

如果說全球變暖是人類自己種的惡果開出了罪惡的花,那麼天外來客撞擊,就是防不勝防,天降橫禍

當年的恐龍王朝,就是被一顆小行星,不由分說地終結,只留下那些證明恐龍輝煌的化石

地球歷史上被天體撞擊的次數數不勝數,就連地球唯一的天然衛星——月球,也是地球和一顆天體撞擊產生的。

這不過那場撞擊發生在大約45億年前,那會兒的地球沒有任何生命,所以並沒有留下什麼化石。

未來人類或許會面臨“三大災難”?最好重視起來,絕對不是瞎說 - 天天要聞

月球誕生

大約6600萬年前的小行星,給地球的生物留下深刻的印記,可以說沒有它,人類都不可能誕生。

如果地球在未來被一顆小行星撞擊,那麼誰會在這場浩劫中滅絕?

又有誰會在這行災難中迎來新生呢?

1994年木星與一顆彗星撞擊,這場撞擊持續了幾十個小時,留下的撞擊痕迹最大直徑上萬公里

如果那一次撞擊的是地球,那麼地球很有可能就沒了!

未來人類或許會面臨“三大災難”?最好重視起來,絕對不是瞎說 - 天天要聞

彗木相撞

天體撞擊,最可怕的不是撞擊那一瞬間,而是之後引發的一系列連鎖反應,比如地震、火山爆發、海嘯,這些災難可能會持續上萬年。

就像當年的恐龍,它們並非在撞擊的那一刻全部滅絕,而是在接下來的幾萬年間,一步一步走向滅絕的。

這對物種來說是一種煎熬,也是一種折磨,尤其是人類這種有思想的生物,眼睜睜看着自己滅絕,將會是怎樣的感受?

未來,人類需要面對的,除了環境與宇宙,還有自己的一項創造——人工智能AI。

未來人類或許會面臨“三大災難”?最好重視起來,絕對不是瞎說 - 天天要聞

人類可能眼睜睜看着自己滅絕

人工智能之禍

雖然我們把現在市面上的人工智能產品戲稱為“人工智障”,因為比起人腦,這些產品展現出非常糟糕的思維能力。

對於霍金警告的“小心人工智能”,很多人都不會在意。

不少人認為,人工智能是人創造的,人是人工智能的“造物主”,它們絕對超不過“造物主”。

然而,人工智能AlphaGo戰勝了人類中最聰明的幾位圍棋高手,讓人們不禁倒吸了一口涼氣。

未來人類或許會面臨“三大災難”?最好重視起來,絕對不是瞎說 - 天天要聞

AlphaGo戰勝人類棋手

製造AlphaGo的工程師並不是圍棋高手,可是它卻能超越人類棋手。

這說明了一個很可怕的事情,人類引以為傲的智慧,正在被人工智能超越。

不少人對人工智能展現出擔憂,他們害怕的是,人工智能對人類的毀滅是緩慢的,是“潤物細無聲”的。

人們如果過度依賴於人工智能,或許在某方面會產生倒退,而人工智能逐漸取代人類。

未來人類或許會面臨“三大災難”?最好重視起來,絕對不是瞎說 - 天天要聞

人工智能幫助人類

科學家則認為,如果全面使用人工智能,那麼勢必會有大部分人的工作被人工智能取代。

但是人類的核心工作,人工智能插不進去手。

因為人工智能離不開能源,對它來說能源就是糧食,和人類吃飯一樣。

如果人工智能真的像科幻片上所演的那樣,企圖壓制人類,那麼人類可以直接切斷它的能源,看它幾時完。

未來人類或許會面臨“三大災難”?最好重視起來,絕對不是瞎說 - 天天要聞

人工智能與人類

這些未來可能發生的災難,值得人們重視,它們並非一時腦袋發熱的瞎說,而是正在發生的事情。

科學分類資訊推薦

剛剛!中國電信和政府組建一家公司,這個公司來頭不小! - 天天要聞

剛剛!中國電信和政府組建一家公司,這個公司來頭不小!

近日,海南省政府與中國電信共同組建的海南數據產業服務有限公司正式成立,相信大家看到這都會好奇這家公司是幹什麼的?中國電信又有什麼大動作了嗎?下面我們就展開來聊聊吧,僅供參考哦!解決行業痛點。以往的中小企業想用現實數據來優化生產流程,卻面臨合
前國際古生物學協會主席、英國皇家科學院院士邁克爾·本頓:貴州三疊紀化石群改寫地球生命演化認知|2025年生態文明貴陽國際論壇 - 天天要聞

前國際古生物學協會主席、英國皇家科學院院士邁克爾·本頓:貴州三疊紀化石群改寫地球生命演化認知|2025年生態文明貴陽國際論壇

7月5日下午,在2025年生態文明貴陽國際論壇“傳承地質魅力·續寫文明華章——推動地質公園與生態文化多樣性融合發展”主題論壇上,前國際古生物學協會主席、英國皇家科學院院士Michael J. Benton(邁克爾·本頓)教授圍繞“三疊紀化石
非洲地下的深層地球脈衝正在撕裂非洲大陸 - 天天要聞

非洲地下的深層地球脈衝正在撕裂非洲大陸

地幔的垂直運動是導致地球表面發生大規模地質變化的驅動力之一。這些地幔上升流,有時被稱為地幔柱,被認為在一些重大的地質轉變(例如大陸漂移)中發揮着作用。目前,在非洲大陸地下發現了一種類似、微妙卻意義重大的現象。
科學家首次目睹海底“慢滑”地震 - 天天要聞

科學家首次目睹海底“慢滑”地震

科學家首次直接觀察到在主要水下斷層帶釋放構造應力過程中發生的慢滑地震。此次漸進式地震事件在穿過日本海岸附近易引發海嘯的斷層段時被追蹤,該斷層段似乎起到了天然的緩衝作用,吸收了壓力。德克薩斯大學奧斯汀分校的研究人員將這一現象比作一條斷層線沿着
“倪四道院士預測廣東將有8級地震”系謠言 - 天天要聞

“倪四道院士預測廣東將有8級地震”系謠言

近日,一張“院士預測廣東將發生8級以上大地震”的截圖在網絡上流傳。截圖顯示,名稱為“倪四道”的用戶稱,團隊預測8個月內,將會在一經緯度位置(位於廣東)出現八級以上地震。
“鳥中大熊貓”現身桂林! - 天天要聞

“鳥中大熊貓”現身桂林!

【來源:廣西台新聞910】近期,陽朔縣林業局工作人員通過桂林灕江站了解到,在海洋山自治區級自然保護區安裝的監測系統,發現了國家一級保護動物白頸長尾雉的身影。白頸長尾雉不僅是國家一級重點保護野生動物,還是中國特有珍稀鳥類,被稱為鳥類中的“大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