霍氏不死蟲真實存在過嗎?遠古時期的巨蟲,到底是什麼樣的生物

2021年09月10日22:49:07 科學 1165

霍氏不死蟲真實存在過嗎?遠古時期的巨蟲,到底是什麼樣的生物 - 天天要聞

萬萬沒想到,追個劇被強行科普了!最近熱播的《雲南蟲谷》中,胡八一、胖子、Shirley楊“鐵三角”繼水彘蜂、食人魚之後,又遇到了霍氏不死蟲、痋人。

劇中的霍氏不死蟲體型巨大,如同身披金剛鎧甲,子彈都打不穿。頭部有一隻眼睛,口中不是常見排狀的猛獸獠牙,而是在口中有圓形一圈尖牙,出現還伴隨着紅霧,恐怖又詭異

霍氏不死蟲真實存在過嗎?遠古時期的巨蟲,到底是什麼樣的生物 - 天天要聞

經過Shirley楊的科普,這怪物名叫蜮蜋(yù láng)長蟲,又叫霍氏不死蟲,起源於寒武紀,本來已經因為大氣氧氣含量跳樓式的變化而滅絕。這條霍氏不死蟲存活至今,可能與它生活在葫蘆洞中有關,也可能是它已經適應了現在社會的氧氣含量。

而這種蟲子之所以叫霍氏不死蟲,是因為它只要存在一部分神經網,就能夠生存下來,很難殺死它。

霍氏不死蟲真實存在過嗎?遠古時期的巨蟲,到底是什麼樣的生物 - 天天要聞

小說中的生物形象是虛構的,遠古時期卻是真實存在這種生物,而且名字就叫蜮蜋長蟲,又稱霍氏不死蟲。“蜮蜋長蟲”這個名字是為紀念發現其化石的英國生物學家而命名的,這種生物也如劇中的科普,出現於寒武紀。

人們對寒武紀的了解最多的就是生命大爆發,大量的無脊椎動物突然出現在這一時期。而霍氏不死蟲是一種介於無脊椎和半脊椎之間的生物,具有網狀神經。

霍氏不死蟲真實存在過嗎?遠古時期的巨蟲,到底是什麼樣的生物 - 天天要聞

霍氏不死蟲的生命力非常頑強,在自然界幾乎沒有天敵,因為如果要殺死它,除非整個將它吃下,用胃液消化完,否則只要剩下一部分神經網,依然可以存活下來。

霍氏不死蟲出現於距今約五億年前的寒武紀,依靠其強大的生命力躲過了數次生物大滅絕,歷經奧陶紀、志留紀、泥盆紀、石炭紀、二疊紀、三疊紀,最終在三疊紀滅絕。

霍氏不死蟲真實存在過嗎?遠古時期的巨蟲,到底是什麼樣的生物 - 天天要聞

石炭紀到二疊紀時期,地球含氧量飆升,這一時期可以說是巨型昆蟲的世界,不光是昆蟲,植物也是巨大的,這一時期好像是放大的世界。霍氏不死蟲的體型也可能是在這一時期變得巨大。

霍氏不死蟲擁有類似“太陽女神螺”一樣的硬殼,堅硬的外殼是它體內分泌物所形成的。龐大的體型,再加上這樣的硬殼,只要留下一部分神經網就不會死亡,這樣的生物也難怪在自然界沒有天敵了。

霍氏不死蟲真實存在過嗎?遠古時期的巨蟲,到底是什麼樣的生物 - 天天要聞

太陽女神螺也擁有一層堅硬的保護殼,它出現的時間在早寒武紀,於奧陶紀滅絕,無脊椎動物,人們對它的研究不多,但它被認為是最早進化出硬殼的軟體動物之一

與霍氏不死蟲一樣,太陽女神螺也擁有“不死”的能力,它沒有神經中樞,即便肉體損壞,只要還有一部分神經網存活,它就能存活。

霍氏不死蟲真實存在過嗎?遠古時期的巨蟲,到底是什麼樣的生物 - 天天要聞

另外,太陽女神螺還是雌雄同體,它不需要交配,自身就能產生新生命,新生命又會代替老生命,繼續在殼中生活下去。

太陽女神螺的滅絕可能跟它們的繁衍方式有關,它們的這種繁衍方式註定了種群數量的稀少,而後來經過生物大滅絕,環境可能也不適合太陽女神螺的生存,由此走向滅絕。

霍氏不死蟲真實存在過嗎?遠古時期的巨蟲,到底是什麼樣的生物 - 天天要聞

霍氏不死蟲的滅絕則跟當時的體型巨大的昆蟲一樣,是因為不適應地球氧氣跳樓式的變化。

遠古時期,地球上還出現過什麼令人驚嘆的生物呢?

科學分類資訊推薦

中國北方中緯高頻雷達網向全球發布首批科學探測結果 - 天天要聞

中國北方中緯高頻雷達網向全球發布首批科學探測結果

中新網北京5月20日電 (記者 孫自法)國際超級雙極光雷達網(SuperDARN)2024年研討會5月20日在北京開幕。作為中國首個高頻相干散射雷達探測網絡,國家重大科技基礎設施“空間環境地基綜合監測網”(子午工程二期)重大設備之一的北方中緯高頻雷達網,當日在該國際會議上向全球發布首批科學探測結果。5月20日,國際超級雙極光雷達...
科學通報 | 浙江大學王林波團隊總結細菌對腫瘤轉移的影響 - 天天要聞

科學通報 | 浙江大學王林波團隊總結細菌對腫瘤轉移的影響

近日,浙江大學王林波教授課題組在《科學通報》發表了題為“細菌對腫瘤轉移的影響”的評述文章,對細菌與腫瘤轉移這一領域的研究進展進行了總結。文章闡明了細菌與腫瘤轉移的關係,區分了胞內菌和胞外菌在腫瘤轉移中的作用,探索細菌通過直接影響腫瘤細胞和通過腫瘤微環境的方式影響腫瘤轉移的作用機制,討論了目前研究中存...
港媒:中國科學家開發出AI模型或可預測全球洪水 - 天天要聞

港媒:中國科學家開發出AI模型或可預測全球洪水

參考消息網5月20日報道 據香港《南華早報》網站5月11日報道,中國科學家開發了一種新的人工智能(AI)模型,可以預測世界各地的洪水風險和跨區域流量,甚至可以對缺乏水文記錄的流域進行預測。該模型名為ED-DLSTM,不同於其他預測模型依賴歷史流量數據,它使用海拔和降水等屬性。由中國科學院研究人員領導的團隊在同行評議...
“鄭州航空港號”衛星發射成功 - 天天要聞

“鄭州航空港號”衛星發射成功

從今天起,夜晚璀璨的星空中,將會有一顆星星的名字以“鄭州航空港”來命名——北京時間2024年5月20日11時6分,“鄭州航空港號”衛星搭乘長征二號丁運載火箭在太原衛星發射中心發射升空,衛星順利進入預定軌道,發射任務獲得圓滿成功。
纖維電池技術新突破:衣服可為電子設備充電 - 天天要聞

纖維電池技術新突破:衣服可為電子設備充電

復旦大學的研究人員展示手機可放在編織有纖維電池的織物上充電。新華社記者 劉穎 攝一件柔軟透氣的衣服,不僅可以儲存能量,還能便捷地為手機、手錶等隨身電子設備供電。這一曾存在於科幻作品中的場景,已經變成了現實。
翱翔吧!獲救猛禽將在佛慧山重新飛向藍天 | 生物多樣性日 - 天天要聞

翱翔吧!獲救猛禽將在佛慧山重新飛向藍天 | 生物多樣性日

《濟南時報》5月20日報道 由濟南市政府新聞辦公室和濟南市生態環境局聯合主辦的2024年濟南市“生物多樣性日”主題活動將於5月22日在佛慧山廣場舉行。活動當天,兩隻被救助的猛禽——蒼鷹、大鵟(kuáng)將在這裡被放歸大自然。 猛禽飛來佛慧山 “脊索動物門鳥綱隼形目和鴞形目中的所有鳥類的總稱,指兇猛的掠食性鳥類。”...
第五期“新發現·科普書單”揭曉 《黑洞之影》《控糖革命》等入選 - 天天要聞

第五期“新發現·科普書單”揭曉 《黑洞之影》《控糖革命》等入選

新民晚報訊(記者 郜陽)在上周末的第三屆上海科技傳播大會上,第五期“新發現·科普書單”揭曉,20種入選圖書,其中“科學人文”子書單8種,“科學生活”子書單8種,“科學少年”子書單4種。新一期“新發現·科普書單”的評選範圍是2023年7月至2024年2月出版的科普新品。經過16位初評專家和7位終評專家的認真評審,最終《...
極強地磁暴帶來多彩極光是怎樣產生的? - 天天要聞

極強地磁暴帶來多彩極光是怎樣產生的?

前幾天,新疆阿勒泰等地觀測到了極光現象,而我們以往聽說的極光,往往是在南北極或者緯度很高的地方才有。那麼這次極強地磁暴帶來的極光與通常極地出現的極光有什麼不同呢?武漢大學中國南極測繪研究中心的研究人員對這次的極光現象進行了分析。畫面里的極光視頻,是5月11日凌晨,攝影和天文愛好者在新疆阿勒泰天文台拍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