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奇怪的化石:兩個被封印了2.5億年的室友,讓科學家困惑40年

2021年08月17日23:43:03 科學 1608

危機四伏的叢林,受傷的你急需找地方休息,恰巧你發現不遠處有個熊洞,熊正在冬眠,你敢進去一起睡嗎?2.5億年前,類似的事情發生在了不同的物種身上,受傷者選擇進入了洞穴,結果突發了一場災難,將它和室友一起封印了。

被封印的室友

1975 年,古生物學家在南非納塔爾省(Natal)發現了一個遠古動物洞穴化石,化石中有兩具非常完整的遺骸,經測定它們來自於2.5億年前。

最奇怪的化石:兩個被封印了2.5億年的室友,讓科學家困惑40年 - 天天要聞


其中一位是三叉棕櫚龍,又名三尖叉齒獸,一種似哺乳類爬行動物。它很有可能是哺乳動物的祖先,理察·道金斯的著作《祖先的故事》就有它。另一位室友讓科學家困惑了40年,即使最後揭開了身份,科學家都耿耿於懷。它是普氏布氏頂螈,早期的兩棲爬行動物

最奇怪的化石:兩個被封印了2.5億年的室友,讓科學家困惑40年 - 天天要聞

洞穴中的填充物由不同的沉積層構成,兩種動物的骨骼還都如此完整,表明應該是高速的水流帶着沉積物沖了進來,直接將它們包裹於其中。億萬年歲月里細膩的泥沙不斷在原沉積層上疊加將洞穴填滿,逐漸硬化成石,直到人類發現了它們。

最奇怪的化石:兩個被封印了2.5億年的室友,讓科學家困惑40年 - 天天要聞

洞穴中,三尖叉齒獸是以一種蜷縮的姿勢,緊貼洞壁,頂螈則“依偎”在它身邊,應該是水流的衝擊力將它倆貼合在一起並推向了洞邊。三尖叉齒獸是穴居動物,喜歡自己挖洞,布氏頂螈顯然是一位訪客,然而三尖叉齒獸是肉食性原始哺乳動物,布氏頂螈對於它來說是晚餐,這完全不可能成為“室友”的兩隻動物在同一個洞穴里做什麼?

最奇怪的化石:兩個被封印了2.5億年的室友,讓科學家困惑40年 - 天天要聞

科學家的猜想

最早的猜測是洪水恰巧把頂螈衝到洞里,但很快被否定了。從化石上看,頂螈是頭先進去的。三尖叉齒獸挖掘的進洞通道與自己的頭大小接近,而頂螈頭又與三尖叉齒獸的相近。主動爬進去肯定沒問題,但是如果是水流衝擊幾乎辦不到。這相當於在帶水面盆中固定一根針,再放上一小段線,然後撥動水流,進行穿針引線。

頂螈會不會是三尖叉齒獸捕到的獵物,帶回家餓了再吃?科學家通過掃描發現頂螈肋骨確實有傷,但左眼上方的兩個咬痕齒距與三尖叉齒獸的犬齒並不匹配。即使是“坐”死的,也要用犬齒叼回洞中。而且南非天氣炎熱,食物會迅速腐爛,不利於存儲。此外,頂螈的骨架非常完整,沒有被食用的痕迹,所以三尖叉齒獸並沒有吃頂螈的意思。

最奇怪的化石:兩個被封印了2.5億年的室友,讓科學家困惑40年 - 天天要聞

從以上分析,頂螈大概率是自己進去的。那有沒有可能三尖叉齒獸已經死了,所以頂螈鳩佔鵲巢。但三尖叉齒獸是彎曲着脊椎靠在洞壁上的,說明洪水襲來時,它的身體是柔韌的,如果它早已死去,那身體應該是僵硬的,沉積物和水的衝擊無法將之固定成與牆壁完美貼合的曲線。除非恰巧它前腳剛死,後腳洪水就來了,但這解釋不通頂螈是如何料定,依然散發熱度的洞主已經死了,然後在中間的空擋插進來。

最奇怪的化石:兩個被封印了2.5億年的室友,讓科學家困惑40年 - 天天要聞

最後一種情況是,三尖叉齒獸或許沒死,而只是長眠了,頂螈又迫切需要個安身之所。對於這種解釋,科學家自己也很無奈,但的確是最好的解釋。從化石上看,三尖叉齒獸的肢體是很自然的休息姿勢。在南非大量洞穴化石中,三尖叉齒獸同樣是蜷縮的姿態。

最奇怪的化石:兩個被封印了2.5億年的室友,讓科學家困惑40年 - 天天要聞

聯繫起來後,科學家得到了一個重大的發現,三尖叉齒獸打洞的原因是它們要進行夏眠,因為南非三疊紀早期乾燥,炎熱,深度睡眠可以減慢代謝,從而在炎熱時期生存下來,這或許是它們的祖先能夠在二疊紀末期滅絕事件中倖存下來的原因。

最奇怪的化石:兩個被封印了2.5億年的室友,讓科學家困惑40年 - 天天要聞

頂螈這邊也存在必須進洞的動機。掃描顯示受傷的肋骨,有幾根已經快癒合了,說明進洞前早就被壓斷了,移動與呼吸對它來說都很痛苦,急需靜養。

當時發生的事

有一天非常炎熱,三尖叉齒獸正在洞穴中長眠。強忍着劇痛的頂螈只能緩慢移動着,它必須在被天敵發現之前找個短暫的居所。

最奇怪的化石:兩個被封印了2.5億年的室友,讓科學家困惑40年 - 天天要聞

突然,眼前出現一個洞穴,憑它經驗,這裡是三尖叉齒獸的巢穴。頂螈想:它正在夏眠,只要動作輕點它醒不來,等傷好一些立刻離去。沒成想剛呆兩天,水就涌了進來,沉積物覆蓋了它們的身體,直至成了化石。

最奇怪的化石:兩個被封印了2.5億年的室友,讓科學家困惑40年 - 天天要聞

這三疊紀初期的一對室友的照片,保留了彼此相遇的時刻。兩個完全不同的物種都是在用自己擅長的方式,讓自己在歷史長河中多活上幾天,結果它們相遇了並成了永恆。

科學分類資訊推薦

日本:觸手展開超3米 巨型章魚現身北海道 - 天天要聞

日本:觸手展開超3米 巨型章魚現身北海道

近日,在日本北海道的知床半島羅臼海域,出現了令人驚嘆的一幕——一隻觸手展開超 3 米的巨型章魚現身於此。這一消息迅速引起了廣泛的關注和熱議。據《朝日新聞》6 月 9 日的報道,這種被確認為北太平洋巨型章魚的龐然大物,以其巨大的體型震撼着人們
土衛二,一顆冰冷的衛星,那裡會有生命嗎? - 天天要聞

土衛二,一顆冰冷的衛星,那裡會有生命嗎?

一片神秘的地外海洋,究竟住着誰?一起來看看土衛二上的原住民!"通過卡西尼號的測量,我們知道土衛二的海洋是宜居的。我們知道那裡有液態水、能源以及碳、氫、氮、氧、磷和硫等化學物質。"圖示:土衛二噴出的冰羽流。(圖片來源:美國宇航局)新的研究表明,在土星衛星恩克拉多斯的表面有一些地方,航天器可以在那裡着陸,...
就在端午,準備觀賞! - 天天要聞

就在端午,準備觀賞!

星空有約|月亮“邂逅”星團,這幕美景別錯過端午節當天傍晚,一彎蛾眉月將與著名的蜂巢星團近距離相伴,屆時只要天氣晴好,感興趣的公眾將會目睹到這兩個不同天體上演的“親密一幕”。由於23時左右月亮才會從西方落下,因此觀賞、拍攝這一幕美景的時間比較
研究發現消失的尼羅河支流 或助解開金字塔建造之謎 - 天天要聞

研究發現消失的尼羅河支流 或助解開金字塔建造之謎

新華社北京5月21日電 研究人員日前繪製出尼羅河一條現已乾涸的支流地圖,認為它可能幫助古埃及人建造了31座金字塔,包括著名的吉薩金字塔群。研究成果由最新一期英國《通訊-地球與環境》雜誌刊載。 埃及金字塔最集中的地區是自吉薩市向南至利什特村之間的一片沙漠。那裡距離尼羅河有數十公里遠,但發現了港口遺迹。埃及學家...
2023年重慶長江幹流監測到魚類93種 珍稀特有魚類出現頻率增加 - 天天要聞

2023年重慶長江幹流監測到魚類93種 珍稀特有魚類出現頻率增加

封面新聞記者 李茂佳在國際生物多樣性日來臨之際,5月21日,重慶市生態環境局舉行重慶市生物多樣性保護情況新聞發布會。2023年,重慶長江幹流監測到魚類93種,較禁捕前增加47種。長江鱘從禁捕前監測到的7尾增加到249尾,珍稀特有魚類出現頻率增加,出現範圍擴大。新聞發布會現場。重慶市生態環境局黨組成員、副局長陳衛表示...
全球首台!我國量子測量領域取得重要突破 - 天天要聞

全球首台!我國量子測量領域取得重要突破

5月21日,全國首屆量子精密測量賦能產業發展大會,在安徽合肥舉辦。會上,全球首台商用低溫版量子鑽石原子力顯微鏡正式亮相。該顯微鏡由國儀量子技術(合肥)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國儀量子”)自主研製,這標誌着我國量子精密測量技術的產業化發展,取得重要突破。△低溫版量子鑽石原子力顯微鏡。圖片來源:國儀量子國...
世界首次:科學家成功對 μ 子實行“冷卻”加速,約達光速 4% - 天天要聞

世界首次:科學家成功對 μ 子實行“冷卻”加速,約達光速 4%

IT之家 5 月 21 日消息,日本 J-PARC 研究中心、日本高能加速器研究機構聯合發布公報,宣布完成了業內首次對 μ 子進行“冷卻”和加速的操作,朝着實現世界首個 μ 子(渺子)加速器邁出了一大步。據介紹,研究團隊在 J-PARC 中心使帶一顆正電荷的正 μ 子減速到幾乎停止(光速的 0.002%)的狀態,並使正 μ 子的方向和速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