順着宇宙宜居帶,或許人類真能找到地外文明

2021年04月02日14:27:07 科學 1743

人類開啟尋找地外文明的正途,還需從特斯拉於1899年在其位於科羅拉多的spring實驗室接收到一段詭異的電波信號說起。當特斯拉對這段電波進行分析後發現,這很可能是來自於某個未知的地外文明,於是果斷將這一消息公布了出來。

順着宇宙宜居帶,或許人類真能找到地外文明 - 天天要聞


然而,當時的人們連電磁波為何物都不知道,特斯拉的言論一經提出就受到了科學界的普遍嘲弄。直到1932年才被主流科學界所認可由此可見,在人類認知宇宙的過程中,並沒有我們想象得那麼順利和理所當然。

然而,特斯拉並沒有放棄自己的想法,他堅信宇宙之中一定還存在着其他文明。雖然,當時的特斯拉是孤獨的,但也正因為他的堅持和對於電磁波的潛心研究,才使得後來者可以站在巨人的肩膀上繼續前行。

時至今日,人類已經發明了大口徑的射電望遠鏡,相比特斯拉那個時代簡陋的觀測和接收設備便能夠獲取更多的證據,同時也更有話語權。這才在人類社會形成普遍的共識:“宇宙之中可能真的存在其他生命,甚至文明”。

順着宇宙宜居帶,或許人類真能找到地外文明 - 天天要聞


可是宇宙如此浩瀚,我們該去哪裡尋找地外生命呢?

面對這個問題,相信很多人會脫口而出“宜居帶”。誠然,“宜居帶”的確是一個基於地球的經驗所提出的一個靠譜的標準。當然,我們也不排除在非宜居帶就不可能產生生命,但從我們地球的經驗出發去尋找生命總比在完全沒有規律可循的狀態下去尋找生命痕迹容易得多。

然而,單單以“宜居帶”來尋找生命還是不夠精準。就拿太陽系來說,處在宜居帶上行星,除了地球之外還有金星和火星。但就目前的觀測來看,唯有地球產生了生命。當然,也有一種可能是金星和火星曾經產生過生命,但因某種原因導致了這兩顆星球發生了巨變,致使不再適合生命繁衍生息,才變成今天的一片荒蕪。又或者地球物種的一部分包括一部分人類本身就是從金星或者火星移民過來的也說不定。

但不管有多少種可能性,至少以現在的情況來看,唯有地球的條件有生命的存在。那麼,除了宜居帶這個先決條件之外,要產生生命還需要怎樣的附加條件呢?或許條件越精準,對於我們尋找外星人的蹤跡越有幫助。

順着宇宙宜居帶,或許人類真能找到地外文明 - 天天要聞


還是拿地球為例,地球除了處於宜居帶這個條件之外,還必須擁有充足的水源和大氣。而這兩個條件有時候是相輔相成的,如果大氣稀薄,那麼水蒸氣就很容易被太陽風吹走,最終就會跟火星一樣一片荒蕪。但大氣如果太厚,特別是像二氧化碳這樣的溫室氣體佔比極高,就會引發溫室效應,使得星球表面溫度太高不適於生命生存,就像如今的金星一樣。然而,地球卻不多不少剛剛好,基於此才形成了適宜的溫度和氣候條件,為孕育生命提供了先決條件。

然而,地球之所以會有這樣得天獨厚的優越條件,跟地球的自轉速度有很大的關係。我們知道,地球自轉速度夠快,使得地核的鐵融化為液體,進而產生磁場。磁場夠強,才能阻止大氣被太陽風吹走。

而從地球的視角來看,並不是所有的區域都適合生命的產生和繁衍生息。雖說水是生命之源,一切的生命最開始都是源自水的孕育,但是隨着不斷地進化,越來越多的物種從海洋走上陸地,甚至飛向天空,而脫離了海洋的物種們對於氣候條件的敏感度會比在海洋中更高。所以,選擇適合生存的區域就顯得尤為重要。於是,但從地球的角度來講,其實也是存在宜居帶的。

順着宇宙宜居帶,或許人類真能找到地外文明 - 天天要聞


如果我們縱觀人類古老文明的發源地,你會發現不論是迄今為止被發現的最早的文明蘇美爾文明,還是古埃及文明、古巴比倫文明,又或者中國的華夏文明等等,其地理位置全部集中在了北回歸線附近。這樣的現象絕非巧合,而是因為北回歸線多平原的地理位置和溫暖宜人的氣候條件以及水源豐富的綜合條件更適合文明的發展。

既然地球上有宜居帶,太陽系也有宜居帶,結合宇宙萬物由小及大體現着相似規律的認識,那麼擴大到銀河系乃至整個宇宙都應該存在宜居帶才對。

就拿銀河系來說,所謂的宜居帶可能就是能夠誕生合適的恆星的位置,至少是能夠誕生那些不大不小剛剛好的恆星的位置,並且這些恆星還不能太年輕,也不能已經進入晚年。因為恆星的大小和壽命會影響太陽風和磁場的強弱以及溫度的高低,這便會對能夠產生生命造成關鍵性的影響。

順着宇宙宜居帶,或許人類真能找到地外文明 - 天天要聞


我們知道每一個巨大的星系中心都是由一個巨大的黑洞帶動着旋轉的。那麼距離黑洞比較近的星系就會受到黑洞巨大輻射的影響,這便很難產生生命。所以,理論上來說,距離黑洞較遠的星系更有可能產生生命。

此外,最關鍵的是,一個行星上要有充足的金屬元素,這樣才能在有機化學的反應過程中形成生物物質。而在宇宙之中能夠產生金屬元素的方式被認為與恆星的核反應和超新星爆炸有關。

科學家們通過觀測發現,在星系的中心會發出異常耀眼的光芒,這些光芒正是星系形成之初發生的超大規模的超新星爆炸形成的。由於超大規模的爆炸是在星系中心進行的,所以星系內金屬的分布必然不會是均衡的,越靠近中心金屬物質的含量就越高。

順着宇宙宜居帶,或許人類真能找到地外文明 - 天天要聞


但是剛才咱們說了,靠近中心的位置存在太強烈的黑洞輻射衝擊波,所以如果綜合考慮這兩個方面的因素,那麼在星系的中間環狀帶應該是星系的宜居帶才對,就好比地球所在的太陽系距離銀河系中心的距離比較遠又不至於達到邊緣是一樣的。

如果把這個思路用在整個宇宙之中,應該也存在一個宜居帶的概念,只不過科學界還沒有摸索出這個宜居帶的具體存在條件。但這至少給我們提供了一個思路,那就是按照這個擬定宜居帶的思路去尋找地外生命乃至文明會比像沒頭蒼蠅一樣亂撞應該有效率得多。或許在未來的某一天,當人類開發出能夠超越光速的飛行器,在浩瀚宇宙找到外星人會成為可能。

科學分類資訊推薦

重組膠原測不到膠原?巨子生物回應 - 天天要聞

重組膠原測不到膠原?巨子生物回應

央廣網北京5月25日消息 5月24日晚,巨子生物旗下品牌可復美在官方微博發布《告消費者書:關於近期網傳“巨子生物可復美產品檢測未添加重組膠原蛋白成分”的嚴正聲明》(下面簡稱聲明)。聲明稱,針對所謂“巨子生物涉嫌嚴重造假”“重組膠原測不到”等不實指控,公司予以嚴正駁斥並堅決否認。公司所有產品研發生產全程嚴格...
沉痛悼念!顧玉東院士逝世 - 天天要聞

沉痛悼念!顧玉東院士逝世

今天16時許,復旦大學附屬華山醫院發布訃告,沉痛悼念顧玉東院士。顧玉東因病搶救無效,於2025年5月24日18時不幸逝世,享年87歲。華山醫院官網顯示,顧玉東是中國工程院院士、中華醫學會副會長、國務院學位委員會委員、復旦大學附屬華山醫院手外科主任。顧玉東1961年畢業於原上海醫科大學醫療系。曾任復旦大學上海醫學院(...
“能給我100條鰣魚,它們就不會滅絕”,探訪“長江四鮮”能否一起重出江湖 - 天天要聞

“能給我100條鰣魚,它們就不會滅絕”,探訪“長江四鮮”能否一起重出江湖

在澱山湖畔的金澤鎮蓮洋路上,有一片上海市水產研究所青浦科研基地。走進這裡的全城最大水產養殖單體設施,在佔地1萬平方米的超級大棚內,8米直徑的大水池一個接一個,猶如巨蓮出水。從池中游弋的長江鮰魚、長江河豚等,到在外“特殊照顧”的長江刀魚,上海水產人正為傳統意義上的“長江四鮮”保種保育、繁種擴種。然而,“...
人類無法抗拒的十大心理學效應 - 天天要聞

人類無法抗拒的十大心理學效應

原創 楊怡 楊博士說心理 北京每一個人都應該了解一定的心理學知識,這樣不僅僅可以讓你深刻的了解自己,分析社會現象,甚至能夠在日常生活中找到一些應對事情的方法。今天,我介紹給你10個人類無法抗拒的心理學效應。每一個都發人深省。值得你收藏,反覆
Science | 突破性進展:深度學習+物理模擬,精準操控蛋白質“形態切換”,未來藥物設計新路徑 - 天天要聞

Science | 突破性進展:深度學習+物理模擬,精準操控蛋白質“形態切換”,未來藥物設計新路徑

引言生命,無疑是宇宙中最精密的奇蹟。而蛋白質(proteins),正是構成生命大廈的無數微觀建築師。我們通常會將蛋白質想象成一個個靜態的、結構精密的分子雕塑。然而,生命的奧秘遠不止於此——真正的蛋白質,更像是靈動萬變的“變形金剛”!它們能夠根據環境信號精確切換構象(conformational states),這種動態能力正是...
為啥有些人每天只睡4小時卻精力充沛,而你睡8小時還是困? - 天天要聞

為啥有些人每天只睡4小時卻精力充沛,而你睡8小時還是困?

經典觀點認為:每晚睡足8小時,第二天才能精力充沛地學習、工作,否則就會昏昏沉沉,注意力不集中,情緒也容易煩躁。然而我們有時候會遇到一些例外,有些人每天只需睡3~6小時,依然活力滿滿。這群人被稱為“自然短睡者”,科學家發現,他們的秘密就藏在基
紅外相機里有什麼?荒漠貓、兔猻……含“野”量不要太高 - 天天要聞

紅外相機里有什麼?荒漠貓、兔猻……含“野”量不要太高

尕海濕地位於甘肅省甘南州碌曲縣,是甘肅尕海則岔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的重要組成部分。尕海保護站在附近的巡護點上,布設了近80台紅外相機,用來監測雪豹、岩羊等其他野生動物的活動軌跡。每年的5月和10月,保護站工作人員都要回收查看紅外相機中的視頻畫面,為野生動物的監測工作提供準確的數據。近日,總台記者跟隨保護站里...
什麼叫細胞不對稱分裂,在生物學上有重要應用。 - 天天要聞

什麼叫細胞不對稱分裂,在生物學上有重要應用。

#認證作者激勵計劃#細胞分裂是否對稱主要取決於我們討論的是哪種類型的細胞分裂以及具體的生物背景。細胞分裂主要分為兩種類型:有絲分裂和減數分裂。此外,某些情況下也會提到無性繁殖過程中的不對稱分裂。有絲分裂。在有絲分裂中,一個母細胞會複製其遺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