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訊:全國一些中成藥降價,其中這個中藥是心血管患者的福音

喜訊:全國中成藥聯盟:16種中藥降價,其中這個葯是心血管患者的福音。

前階段,網上各大媒體都相繼報道過一則關於“中成藥聯合集采”的公告。

可能有人會問:“集采不集采與我們有關係嗎”?有的。

集采說白了就是有關部門把某些藥品打包起來,形成團購,然後帶着這樣有規模的量與藥品廠家直接談價,這樣,藥廠就會在有量的營收保證中,把葯價降下來。

那麼,剔除了各種中間環節加價後的藥品到達患者手中時,是不是也就減輕患者負擔了?

還有一點:被列入集采公告的品種往往會是那些質量與功效都獲得一致性評價的,這又等於在藥品質量各方面為患者加了一層保障。可見,這個公告可謂是惠民的福音。

在這次公告的品種中,有一個心腦血管相關的品種—心可舒。我們來了解一下它有價值的常識(包括禁用人群):

心可舒的組成有五種:丹參、三七、木香、山楂、葛根。成分雖不多,但都是很有代表性的藥材。

丹參苦泄寒清能歸肝經,是活血祛瘀的佳品;三七苦泄溫通,可活血定痛還兼能補虛,有“止血不留淤,活血不傷正”的稱號;木香能通三焦的氣,這足見它的行氣力度了。

至於山楂,可能我們最熟知的是它消食化積的一面。實際上,它還可活血祛瘀,在心可舒中,它發揮的作用恰在於此。另外的葛根號稱是治療項背強痛的要葯,顯然是給制止疼痛加的碼。

縱觀這些成分,我們可以把它們的作用核心總結成兩個字—“通”與“痛”。通什麼呢?通氣血脈道。痛又是哪來的呢?氣滯血瘀導致的。

氣滯就像氣球阻礙了通道,並且血氣同行,從而血也會受阻。中醫講“不通則痛”,所以,疼痛是氣滯血瘀的典型表現。並且這個痛還是有定處的。因為瘀血會固定不移,而瘀血停滯處被其它運行的血液衝擊,就會產生如針刺般的疼痛,甚至嚴重者對血管有種撕裂感。另外,生氣煩惱抑鬱發怒或者是引發疼痛的導火索,或者會加重原本的疼痛。

因為怒氣“呼”地一上來,血管的衝擊力也會猛地增大,以至於瘀血處被衝擊,進而就導致了疼痛的加劇。

心可舒的五種成分能很突出地聚焦於解決氣滯血瘀的疼痛問題上。具體是:


木香行氣通腑,可把心胸滿悶,嘆息,噯氣,放屁等氣不順擺平,從而打開氣血運行通道;丹參、三七、山楂掃清瘀滯,讓血液活躍起來;葛根把頸項肩背疼痛打開。由此,心可舒的作用範圍已清晰可見。

不過,有些人看藥品說明書只看部分文字,不等把全部說明看透就盲目用藥,那樣會很容易用錯葯,進而增加安全用藥風險。


拿心可舒來說:如果我們只看到說明中的“冠心病、心絞痛以及高脂血、高血壓”的字樣,就盲目用藥的話,那就很容易用錯葯。

比如:心陽虛者就不可用心可舒。因為心陽虛相當於心氣虛加怕冷,心氣虛必然會心悸氣短乏力,而這時若再用行氣的葯,那會加重氣短乏力癥狀而加重病情,嚴重者甚至可能造成生命危險,因為行氣就會消耗氣嘛!

所以,在選用心血管葯時,患者切不可掉以輕心地私自亂用,而要就醫後遵醫囑。

關注專業藥師“葯文匯”,學藥用葯不迷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