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瘦、五心煩熱、吃飯睡覺都不好,中醫調補氣血

五心煩熱是指兩手心、足心發熱及自覺心胸煩熱,而體溫有的升高,有的並不升高的一種虛煩發熱癥狀。

《素問》有 " 陰氣少而陽氣盛,故熱而煩滿 " 及 " 陰虛生內熱 "的論述,將煩與熱同時並見的癥狀歸之於陰虛

腎虛濕熱下注,兩腳心熱伴足脛發熱疼痛者不屬本節討論範圍。

常見證候:

1、陰虛五心煩熱:五心煩熱,午後熱甚,常欲手握冷物,卧時手腳喜伸被外,盜汗、遺精,顴紅,腰膝酸軟,口燥咽干,舌質殷紅,光剝少苔,脈沉細數。

2、血虛五心煩熱:午後自覺兩手兩足心熱,小有煩勞則加重,神疲身怠,食少懶言,心悸,頭目眩暈,舌質淡,脈細弱或細澀。

3、邪伏陰分五心煩熱:手足心熱,心煩,睡眠差。 有低熱,暮熱早涼,熱退無評,能食形瘦,舌質紅少苔,脈弦細略數。

4、火郁五心煩熱:五心煩熱,胸悶,情志不舒,急躁易怒,頭脹,口苦,尿赤,婦女則經行不暢,舌紅,苔黃,脈沉數。

鑒別分析:


常見五心煩熱的症治類型,主要有以下幾種:

1、陰虛火旺型五心煩熱

病因:肺陰耗損,或勞倦過度,或肝陰虛,肝膽火偏旺,或房事不節,腎精虧損。

癥狀:五心煩熱,午後尤甚,常欲手握冷物,卧時手腳喜伸被外,遺精盜汗,顴紅,腰膝酸軟,口燥咽干,舌質殷紅,光剝少苔,脈沉細數。

治法:養陰,清熱,除煩。

方葯:清骨散(《證治準繩》)鱉甲

地骨皮 知母 銀柴胡 青蒿 秦艽 胡黃連 甘草

2、血虛肝火型五心煩熱

病因:肝脾受損,生血、藏血失職,遂致血虛肝火偏盛。

癥狀:午後兩手足心熱,稍有煩勞則加重,神疲身倦,氣短懶言,心悸怔忡,飲食不香,頭目眩暈,舌質淡,脈細弱或細澀。

治法:調肝理脾。

方葯:補肝湯(《醫宗金鑒》)

當歸 川芎 熟地 白芍 棗仁 木瓜 麥冬 甘草

3、邪伏陰分型五心煩熱病

因:外感失治、誤治,余邪留伏營陰。

癥狀:兩手足心熱,心煩不眠,暮熱早涼,熱退無汗,能食形體消瘦,舌紅少苔,脈弦細略數。

治法:滋陰透邪。

方葯:青蒿鱉甲湯(《溫病條辨》)

鱉甲 青蒿 知母 生地 丹皮

4、火熱內郁型五心煩熱

病因:樞機不利,陽郁不達,或外邪未解,過用寒涼,冰伏其邪,或過食生冷,抑遏胃陽,不得泄越。

癥狀:五心煩熱,胸悶,情志不舒,急躁易怒,頭脹,口苦,尿赤,婦女則經行不暢,舌紅苔黃,脈沉數。

治法:昇陽散火。

方葯:昇陽散火湯(《醫宗金鑒》)

葛根 升麻 蔓荊子 白芍藥 防風 羌活 獨活 人蔘 柴胡 香附 炒僵蠶 川芎 甘草 生薑 大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