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7歲快遞員因熱射病離世 北京急救中心專家:熱射病非普通中暑 大量喝冰水要不得

2025年07月10日11:00:16 健康 8933

封面新聞記者 戴雲

近日,河南信陽一名37歲快遞員堅持在高溫天氣送快遞,不幸突發熱射病,經搶救無效逝世。

隨着近期多地持續出現高溫天氣,高溫黃色預警頻發。據中國氣象局公共氣象服務中心消息,7月以來,我國中東部出現今年以來最強高溫天氣過程,山東、安徽、江蘇、湖北、江西、湖南等多地遭遇極端高溫。

何為熱射病?與普通中暑有何區別?前期有何癥狀?應如何急救與預防?封面新聞記者專訪了北京急救中心急救專家賈大成。

今年全國熱射病案例多發

上述逝者家屬告訴封面新聞記者,逝者為37歲男性,事發當天溫度高達近四十度,他送了一上午快遞,中午回家說身體有點不舒服,沒怎麼吃飯,喝了些冰飲料,因還挂念有幾單快遞沒送,十二點左右就又出門了。

後家屬獲悉,他於下午暈倒在電動車上,直到下午五六點,才被路人發現並報警送醫院。“醫生診斷說得了熱射病,鼻子、嘴都流了血”,家屬說,最終沒能搶救回來,第二天凌晨四五點走了。

今年以來,全國多地出現熱射病確診病例。“武漢發布”公眾號報道稱,7月5日,江漢區73歲的王先生因連續高溫天氣堅持不開空調,僅靠電風扇降溫,後中暑昏迷,送醫確診為熱射病,所幸救治及時,脫離生命危險。

據《溫州晚報》消息,日前,一名卡車司機因車內高溫導致體溫飆升超過41℃,昏迷不醒,被緊急送醫搶救,醫生診斷為熱射病。

37歲快遞員因熱射病離世 北京急救中心專家:熱射病非普通中暑 大量喝冰水要不得 - 天天要聞

圖片來源:中國天氣網

熱射病高危人群有哪些?

賈大成介紹,熱射病實際為中暑最嚴重類型。中暑按輕重程度可分先兆中暑、輕症中暑和重症中暑,重症中暑又包括熱痙攣、熱衰竭和熱射病。

“熱射病是致命性急症,主要表現為高熱(直腸溫度≥41°)和意識障礙,早期受影響的器官依次為腦、肝、腎和心臟。”賈大成說,根據發病時患者所處狀態和發病機制,臨床上分兩種類型。

一種是勞力性熱射病,主要是在高溫環境下機體自身產熱過多,多在溫度高、濕度大、無風天氣,進行重體力勞動或劇烈運動時發病。患者多為平日健康的年輕人,約50%患者大量出汗,心率可達160~180 次/分鐘,脈壓增大。此種患者可發生橫紋肌溶解、急性腎衰竭肝衰竭瀰漫性血管內凝血或多器官功能衰竭,病死率較高。

另一種是非勞力性熱射病,主要是在高溫環境下體溫調節功能障礙,散熱減少。在高溫環境下,多見於居住擁擠和通風不良的城市中年老體弱者,其他高危人群包括精神分裂症帕金森病、慢性酒精中毒及偏癱或截癱患者。表現皮膚乾熱和發紅,84%~100%病例無汗,直腸溫度常在41℃以上,最高可達46.5℃。早期表現為行為異常或癲癇發作,繼而出現譫妄、昏迷和瞳孔縮小,嚴重者可出現低血壓、休克、心律失常及心力衰竭、肺水腫、腦水腫。約5%病例發生急性腎功能衰竭,常在發病後24小時左右死亡。

關於熱射病的高危人群,賈大成列出明確範圍:嬰幼兒和65歲以上老年人、體弱多病者、超重或患有糖尿病、心血管疾病等慢性疾病的人群首當其衝;此外,在高溫天氣進行體育運動、訓練、戶外活動人群,以及飲酒或服用機體散熱、減少出汗等藥物的人群,也面臨著較高發病風險。

中暑後如何急救?

針對中暑的現場急救,賈大成強調分秒必爭:“應儘快離開高溫環境,將患者轉移至陰涼通風處平躺休息,同時立即啟動快速降溫程序。”具體措施包括,用冷水擦身或溫水浴,加快其體內熱量的散發,將冰袋放在患者額頭、頸部、腋下和腹股溝,將患者身體用涼水浸濕的單子或衣物包裹,同時使用電風扇猛吹。對於重度中暑患者可將其直接浸泡於冷水中,同時保證患者頭部露出水面以防溺水。

賈大成提醒,如出現以下情況需及時前往醫院就醫:體溫持續升高甚至超過40度,在高溫環境或重體力勞動後出現持續性頭痛、肌肉痙攣,呼吸頻率超過每分鐘20次,呼吸幅度變小,伴有噁心嘔吐但又吐不出等癥狀。當發現周圍人出現昏迷、極度虛弱、意識模糊、抽搐的情況要及時為其撥打120。

此類病人感覺不適後喝大量冰飲是否得當?賈大成表示,劇烈運動後、極熱時都不要喝太涼的水,“一次大量喝冷水不僅可以使胃腸痙攣,甚至能誘發急性心梗而危及生命”。

如何預防中暑?

在預防中暑層面,賈大成給出一系列實用建議。首先,應盡量避免每日10時至16時氣溫最高時段外出,因為此時陽光最強烈,中暑可能性是平時的10倍。如必須出行,務必做好防護,如打遮陽傘、戴遮陽帽、戴太陽鏡,塗抹防晒霜,準備充足的水。

同時,常備防暑降溫藥品,如十滴水、仁丹、清涼油、風油精等,以防應急之用。在外出衣服材質上,盡量選用棉、麻、絲類織物,應少穿化纖品類服裝,以免大量出汗時不能及時散熱、引起中暑。“老年人、孕婦、有慢性疾病的人,特別是有心血管疾病的人,在高溫季節減少外出活動。”賈大成強調。

在飲食方面,他建議主動、少量、多次補充水分,不要等口渴才喝,應根據氣溫高低,每天喝1.5-2升水,當出汗較多時可適當補充鹽分,含鉀茶水也是極好的消暑飲品。除飲水外, 生菜、黃瓜、西紅柿等含水量較高的時令蔬菜,以及桃子、杏、西瓜、甜瓜等含水量高的新鮮水果,均可用來補充水分。綠豆湯、乳製品既能補水,又能滿足身體營養之需。

保證充足睡眠也不可或缺。賈大成表示,夏天日長夜短,氣溫高,人體新陳代謝旺盛,消耗也大,容易感到疲勞。充足的睡眠可使大腦和身體各系統都得到放鬆,也是預防中暑的有效措施。睡眠時注意不要躺在空調出風口和電風扇下,以免患上空調病和熱傷風。

賈大成還呼籲改善高溫生產環境中的生產、生活條件。如採用隔熱材料、水箱、循環水門及空氣夾層牆等隔熱措施。在通風降溫方面,採用自然通風或機械通風,或在隔熱密閉的基礎上安裝空調設備等。施行就業體檢及熱適應訓練,逐步建立、健全高溫作業工人健康檔案,對發現有高溫禁忌症者,給予適當防治處理,並作出能否繼續從事高溫作業的勞動能力鑒定。

“特殊高溫作業工人應使用適當防護用品,如頭罩、面罩、衣褲和鞋襪等防熱服裝及特殊防護眼鏡等”,賈大成表示,還應根據生產特點及具體條件,適當調整夏季高溫作業勞動和休息制度,保證高溫作業工人夏季有充分睡眠和休息。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歡迎向我們報料,一經採納有費用酬謝。報料微信關註:ihxdsb,報料qq:3386405712】

健康分類資訊推薦

調查發現:每天都喝酒,多數到了75歲以後,身體或變成這樣 - 天天要聞

調查發現:每天都喝酒,多數到了75歲以後,身體或變成這樣

王大爺年輕的時候是一名資深銷售,年輕時候為了跑業務,不得不參加各種酒局,經常把自己灌得爛醉。一來二去這種“不得不”就變成了習慣,退休之後每天不喝兩口酒就感覺渾身不舒服,身邊人常常勸他戒酒,他反倒說“酒是糧食精,越喝越年輕”。
長期吃硝苯地平,5大問題要清楚,對降壓和預防副作用都很重要 - 天天要聞

長期吃硝苯地平,5大問題要清楚,對降壓和預防副作用都很重要

長期服用硝苯地平,確實能幫助維持血壓穩定,但這不是一勞永逸的事。高血壓是個慢性過程,藥物控制只是其中一環,很多人忽略了生活方式、飲食習慣和用藥知識的重要性。吃藥不能光靠醫生開,自己也得明白點門道,尤其以下5個問題,搞不清楚,葯吃再久也可能白
中醫認為,天氣越熱,越要“以熱養生” - 天天要聞

中醫認為,天氣越熱,越要“以熱養生”

【來源:廣東省中醫藥局_養生保健】夏季人體陽氣浮越於外,此時,臟腑相對處在虛寒的環境中,脾胃運化功能也比其他季節要弱一些。在這種情況下,如果再吃冰棍、喝冷飲,就會導致脾胃不適,出現大便清稀、腹脹腹痛、食欲不振等癥狀,嚴重者會寒濕困體,引發更
幽門螺桿菌根除是把“雙刃劍”?在胃癌預防與反流性食管炎風險之間尋找平衡 - 天天要聞

幽門螺桿菌根除是把“雙刃劍”?在胃癌預防與反流性食管炎風險之間尋找平衡

導讀“日長之至,日影短至,故曰夏至。”值此夏至時節,陽光直射北回歸線,白晝達到全年最長,草木蔥蘢,蟬鳴陣陣,處處洋溢着生命的活力與熱情。然而,健康領域的挑戰依然嚴峻。全球50%以上人口已感染幽門螺桿菌。隨着飲食結構變化和肥胖率上升,反流性食管炎發病率也呈現出逐年上升的趨勢。近期,來自西安醫學院第一附屬...
什麼樣的糖尿病最危險?醫生呼籲:這5種血糖情況要留意了! - 天天要聞

什麼樣的糖尿病最危險?醫生呼籲:這5種血糖情況要留意了!

昨天在社區衛生服務中心遇到位老鄰居,他剛做完糖化血紅蛋白檢測,笑呵呵地說:"才6.2%,比去年好多了,看來我這糖尿病不嚴重。"我本想祝賀他,卻看見報告單上其他幾項數據都在飆紅。這位65歲的退休教師,正站在一個他完全沒察覺的危險懸崖邊緣。
楊志旭名中醫傳承工作室落戶邯鄲市中西醫結合醫院 - 天天要聞

楊志旭名中醫傳承工作室落戶邯鄲市中西醫結合醫院

7月7日,楊志旭名中醫傳承工作室揭牌暨拜師儀式在邯鄲市中西醫結合醫院舉行。中國中醫科學院西苑醫院楊志旭教授,中國中醫藥研究促進會編輯出版分會會長賈守凱,邯鄲市中西醫結合醫院院長宋利宏、紀委書記周傑、副院長鬍新磊、副院長鬍成棟以及各職能科室相
死亡率高!熱射病不僅易發生在暴晒下 這一環境也要當心 - 天天要聞

死亡率高!熱射病不僅易發生在暴晒下 這一環境也要當心

高溫天氣持續,最近,醫院裡熱射病病例增多。專家提醒,熱射病就是嚴重的中暑,死亡率高,出現中暑癥狀後一定不能忽視。幾天前,山東淄博市70歲的王女士因為意識障礙被120救護車送至淄博市中心醫院急診科。醫務人員發現王女士體溫高達40.3攝氏度,醫務人員迅速為王女士使用冰毯及冰帽物理降溫,並積極給予補液等治療,王女...
阿爾茨海默病手術被叫停,醫學創新落地當慎之又慎 |新京報快評 - 天天要聞

阿爾茨海默病手術被叫停,醫學創新落地當慎之又慎 |新京報快評

▲7月8日,國家衛健委發布通知,禁止將“頸深淋巴管/結—靜脈吻合術(LVA)”應用於阿爾茨海默病(AD)治療。圖/IC photo“阿爾茨海默病老人術後變計算小能手”“阿爾茨海默病可以手術治療了”……去年以來,關於阿爾茨海默病可用“頸深淋巴管/結—靜脈吻合術”治療的新聞屢屢在社交媒體引發關注。7月8日,國家衛健委網站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