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子發熱10天,剛抽完血突然心跳停了!醫生,我女兒還有救么?

2025年05月15日15:52:02 健康 1885

引子:兩個孩子的媽媽,突如其來的危機

清晨的陽光灑進一棟老式居民樓,廚房裡飄來煎蛋的香味。28歲的李曉雯正在給兩個孩子準備早餐,5歲的兒子小宇在客廳里追着3歲的妹妹小月跑,笑聲不斷。曉雯一邊忙碌,一邊喊:“小宇,別欺負妹妹,快來吃飯!”她臉上掛着溫柔的笑,眼神里滿是對生活的熱愛。儘管日子不算富裕,但一家四口其樂融融。

十天前,曉雯開始發熱。起初,她以為是普通的感冒,嗓子有點疼,體溫在37.5°C上下。她去藥店買了感冒藥,吃了兩天卻沒見好,熱度反倒升到38°C。丈夫阿強勸她去醫院,她擺擺手:“沒事,可能是累着了,休息幾天就好了。”可這場“感冒”卻像甩不掉的陰影,熱度始終不退。

女子發熱10天,剛抽完血突然心跳停了!醫生,我女兒還有救么? - 天天要聞

那天洗澡,曉雯無意間摸到左邊腋窩有個硬硬的腫塊,像顆彈珠,圓溜溜的,不疼不癢。她愣住了,心跳加速,手指反覆確認那個腫塊的存在。一種不祥的預感湧上心頭——她想起鄰居大姐說過,身體上莫名出現的腫塊,可能是腫瘤。曉雯越想越怕,當晚失眠了。

第二天,她撥通了在醫院工作的表姐電話,聲音顫抖:“姐,我腋窩有個腫塊,會不會是大事?”表姐一聽,語氣嚴肅:“別拖,趕緊來醫院查!”曉雯掛了電話,望着熟睡的兩個孩子,眼淚奪眶而出。她不敢告訴阿強,只說要去醫院看看感冒。誰能想到,這個年輕的媽媽,即將面對一場生死考驗?


從發熱到噩耗

醫院急查:腋窩腫塊的秘密

曉雯來到市中心醫院,表姐幫她掛了血液內科的號。診室里,主任醫師張教授仔細詢問病情:“李女士,發熱多久了?還有其他癥狀嗎?”曉雯低聲說:“十天了,嗓子有點疼,最近還發現腋窩有個腫塊,不疼,就是硬硬的。”張教授眉頭微皺:“腫塊有多大?什麼時候發現的?”曉雯比划了一下:“大概彈珠大小,昨天洗澡摸到的。”

女子發熱10天,剛抽完血突然心跳停了!醫生,我女兒還有救么? - 天天要聞


腋窩腫塊可能是多種疾病的信號。常見原因包括淋巴結炎結核淋巴瘤,或乳腺癌等惡性腫瘤的淋巴結轉移無痛性腫塊尤其需要警惕,因為淋巴瘤常表現為無痛性淋巴結腫大,觸摸時質地較硬,類似橡皮或小石子。

張教授立刻安排檢查:“先做胸部CT腹部CT,看看腫塊性質和全身情況。”曉雯緊張地問:“醫生,會不會是……癌症?”張教授寬慰道:“別自己嚇自己,可能是感染,也可能是其他問題。查清楚再說。”

CT結果很快出來,曉雯的腋窩有一個1.5厘米的淋巴結腫大胸腔縱膈腹腔也有多處淋巴結異常增大,部分腸黏膜增厚。張教授看完影像,表情凝重:“這些表現提示可能是淋巴瘤,但也可能是結核或其他慢性感染。需要做病理活檢,切開腋窩腫塊取組織化驗,才能確診。”

病理活檢:面對恐懼的抉擇

聽到要切開腋窩,曉雯心慌意亂。她查過資料,知道淋巴瘤是血液系統惡性腫瘤,身邊有個親戚得了這病,治療過程痛苦,最後還是走了。她既想儘快查清,又怕確診是壞消息,整個人陷入矛盾。阿強陪在她身邊,握着她的手說:“查吧,不管啥結果,咱們一起扛。孩子們還等着你呢!”

曉雯咬咬牙,簽了手術同意書。在手術室,麻醉後,外科醫生小心切開腋窩,取出一個灰白色腫塊,送往病理科。術後,曉雯躺在病床上,眼神空洞地盯着天花板。阿強帶着小宇和小月來看她,孩子們撲到床邊喊:“媽媽,什麼時候回家呀?”曉雯強擠出笑容:“快了,媽媽很快就回去給你們做好吃的。”

等待結果的幾天,曉雯度日如年。她反覆問張教授:“會不會不是淋巴瘤?會不會是結核?”張教授耐心回答:“都有可能,結核也會引起發熱和淋巴結腫大。但無論是什麼,我們都會全力治療。”他心裡卻更傾向於淋巴瘤,只是不願給曉雯太大壓力。

確診噩耗:淋巴瘤來襲

第五天,病理結果出爐:瀰漫性大B細胞淋巴瘤,一種常見的非霍奇金淋巴瘤。張教授把結果告訴曉雯夫婦,盡量用平靜的語氣說:“這是一種血液系統腫瘤,但現在醫學進步了,化療結合靶向治療,有50%以上的患者能獲得長期緩解,甚至部分人能治癒。你還年輕,身體底子好,治療效果會更好。”


淋巴瘤是起源於淋巴系統的惡性腫瘤,分為霍奇金淋巴瘤非霍奇金淋巴瘤兩大類。瀰漫性大B細胞淋巴瘤占非霍奇金淋巴瘤的30%-40%,好發於中青年,表現為發熱淋巴結腫大盜汗等。早期診斷和規範治療可顯著提高生存率。

女子發熱10天,剛抽完血突然心跳停了!醫生,我女兒還有救么? - 天天要聞

曉雯聽完,腦子一片空白。她想到兩個年幼的孩子,想到還沒還完的房貸,淚水止不住地流。阿強緊緊抱住她:“別怕,醫生說有希望,咱們就拼一把!”曉雯擦乾眼淚,點點頭:“為了孩子,我得撐下去。”


病情突變,鬼門關前

腹瀉來襲:新的危機

確診後,曉雯轉到血液內科,準備開始化療。可就在化療前一天,她突然開始腹瀉,一天跑了十多次廁所,拉出水樣大便,伴有輕微腹痛。護士測體溫,39°C,比前幾天更高。曉雯虛弱得幾乎站不穩,臉色蒼白,心率飆到120次/分鐘。

張教授緊急會診,懷疑腹瀉與淋巴瘤侵及腸道有關。他解釋:“腫瘤可能導致腸黏膜炎症,引發腹瀉。如果控制不好,可能出現腸梗阻腸穿孔,需要外科手術。”阿強一聽“手術”,心沉了下去:“不是說化療就能治嗎?怎麼又要開刀?”張教授安慰道:“這是最壞的可能,現在先控制感染和腹瀉,化療是主要治療。”


淋巴瘤可侵及消化道,導致腹瀉腹痛腸梗阻。腸道感染或電解質紊亂(如低鉀血症)會加重病情,可能引發心律失常甚至心跳驟停。及時補液和抗感染治療至關重要。

心跳驟停:生死一瞬間

護士給曉雯抽血檢查電解質感染指標,剛拔出針頭,曉雯臉色突然煞白,眼神渙散,毫無反應。護士大喊:“李女士!李女士!”沒有回應。她迅速摸曉雯的頸動脈——沒有搏動!“心跳驟停!快搶救!”護士一邊喊一邊開始胸外按壓

血液內科的醫生和護士迅速趕到,推來除顫儀,準備腎上腺素。張教授衝進搶救室,指揮道:“靜推腎上腺素,每3分鐘1毫克,繼續按壓!”護士輪番上陣,按壓得滿頭大汗。阿強被請到門外,急得雙腿發軟,喃喃自語:“曉雯,你不能丟下我們……”

搶救持續了25分鐘,曉雯依然沒有心跳。ICU的劉主任趕到,分析可能原因:“她有嚴重腹瀉,可能導致低鉀血症敗血症,細菌從腸道進入血液,引發感染性休克。”他果斷下令:“氣管插管,機械通氣,繼續腎上腺素!”


心跳驟停是指心臟突然停止跳動,導致血液循環停止,是最危急的急症。常見原因包括電解質紊亂(如低鉀)、敗血症心梗等。胸外按壓腎上腺素是搶救核心,時間每延遲1分鐘,存活率下降10%。

就在第28分鐘,奇蹟發生了。心電監護儀上出現波形,曉雯的心跳恢復了!護士驚喜地喊:“心跳回來了!130次/分鐘!”劉主任檢查瞳孔,瞳孔縮小,說明大腦供氧改善。他鬆了口氣:“趕緊轉ICU,情況還不穩定。”


ICU里的生死拉鋸

命懸一線:家人的煎熬

曉雯被轉入ICU,插着呼吸機,靠升壓葯維持血壓。她的母親王阿姨和哥哥曉峰聞訊趕來,看到女兒躺在床上,滿身管子,昏迷不醒,王阿姨哭得幾乎暈厥:“我的雯雯啊,你才28歲,孩子還那麼小,怎麼就成了這樣?”曉峰紅着眼責問阿強:“你怎麼沒照顧好她?早點去醫院不就沒事了?”

女子發熱10天,剛抽完血突然心跳停了!醫生,我女兒還有救么? - 天天要聞


阿強低着頭,淚水滴在地板上。他何嘗不自責?可現在爭吵無濟於事,他只想曉雯能活過來。ICU的護士輕聲安慰:“別急,醫生在全力搶救,她還年輕,有希望。”

劉主任向家屬解釋:“曉雯的心跳停了近30分鐘,雖然搶救回來了,但大腦和器官可能受損。現在她有感染性休克,可能是腸道細菌引起的敗血症。我們在用強效抗生素,補液糾正電解質紊亂,但情況還不樂觀。”

王阿姨泣不成聲:“醫生,我女兒還有救嗎?”劉主任語氣沉重:“很難說,但她年輕,第一時間搶救,存活機會比老人高。我們會盡全力。”

放棄還是堅持?艱難抉擇

第二天,曉峰找到劉主任,語氣堅決:“我們老家有個習俗,人不行了要接回家,不然魂回不了家,會成孤魂野鬼。我問了醫生朋友,妹妹這情況,活下來的希望很小。我們想接她回去。”王阿姨抹着眼淚:“我捨不得啊,可孩子還小,不能讓她白白受罪。”

劉主任皺眉:“現在才治療兩天,放棄太早。她有自主呼吸,瞳孔反應正常,說明大腦沒完全壞死。年輕人的恢復力強,我建議再觀察4-5天。如果好轉,繼續治療;如果惡化,再考慮回家。”阿強哽咽道:“聽醫生的,給曉雯一個機會!”

王阿姨猶豫再三,點頭同意:“就再試試,我信你們。”劉主任鬆了口氣,心裡卻明白,這是一場豪賭。如果曉雯挺不過來,家屬可能會埋怨醫院“拖延”;如果救回來,就是奇蹟。


奇蹟降臨,重獲新生

蘇醒的曙光

第五天,ICU里發生了一件讓所有人振奮的事。曉雯突然睜開了眼睛!值班護士嚇了一跳,隨即驚喜地喊:“她醒了!”醫生趕來,檢查發現曉雯能遵囑點頭、搖頭,甚至能微微動手指。雖然插着氣管插管無法說話,但她的意識明顯恢復。

劉主任激動地說:“這太好了!她的大腦功能在恢復,說明搶救及時。”他向家屬宣布好消息,王阿姨抱住阿強,淚水止不住:“謝天謝地,雯雯活過來了!”曉峰也紅了眼眶:“醫生,謝謝你們,沒放棄她。”

接下來的幾天,曉雯的病情穩步好轉。血培養結果顯示,感染由大腸埃希菌引起,來自腸道。抗生素逐漸控制感染,升壓葯劑量減少,呼吸機也成功撤離。第十天,曉雯轉回普通病房,瘦了十多斤,但眼神里多了幾分堅韌。

心理重建:為孩子而戰

剛醒來時,曉雯情緒低落。她知道自己得了淋巴瘤,還經歷了心跳驟停,未來要面對漫長的化療。她偷偷問護士:“我還能活多久?”護士握着她的手:“你才28歲,孩子等着你呢,好好治,肯定能回去陪他們長大。”

小宇和小月來看媽媽,撲到床邊喊:“媽媽,你好了嗎?我們想你!”曉雯摸着孩子的小臉,淚水滑落:“媽媽會好起來,回去給你們講故事。”阿強也在一旁鼓勵:“咱們一家人一起努力,沒啥過不去的坎。”

出院前,曉雯拉着劉主任的手說:“謝謝你們,我以為再也見不到孩子了。現在我得為他們活下去。”劉主任笑着說:“你很堅強,接下來的治療也要加油!”

女子發熱10天,剛抽完血突然心跳停了!醫生,我女兒還有救么? - 天天要聞



尾聲:生命的韌性與希望

出院後,曉雯開始了化療。雖然副作用讓她掉頭髮、噁心嘔吐,但她咬牙堅持,每次化療後都會看看孩子的照片,告訴自己:“為了他們,我不能倒下。”她的家人也全力支持,王阿姨每天煲湯送來,阿強辭去夜班工作,專心照顧她。

社區里的鄰居聽說曉雯的經歷,紛紛來探望,還組織了捐款幫她渡過難關。小宇的幼兒園老師特意錄了孩子們祝福的視頻:“曉雯阿姨,加油,你是最棒的媽媽!”曉雯看完視頻,淚中帶笑:“活着真好,我一定要好起來。”


淋巴瘤並非絕症,早期發現和規範治療可顯著提高生存率。發熱淋巴結腫大等癥狀需及時就醫,病理活檢是確診金標準。感染性休克心跳驟停是危重併發症,及時搶救是關鍵。每個人都可能面臨疾病,但勇氣和希望能點亮生命的光芒。

曉雯的故事告訴我們,生命脆弱卻又充滿韌性。只要有一線希望,就值得全力以赴。願每一個患者都能像曉雯一樣,在黑暗中找到光,勇敢前行。


參考資料

  1. 《中國淋巴瘤診療指南(2023版)》,中華醫學會血液學分會。
  2. 《內科學(第九版)》,人民衛生出版社。
  3. 《急診醫學》,人民衛生出版社。
  4. 國家癌症中心,《中國惡性腫瘤流行病學報告(2022)》。

健康分類資訊推薦

打破抑鬱的枷鎖,祈願世間清平,願每顆心都被溫柔照亮 - 天天要聞

打破抑鬱的枷鎖,祈願世間清平,願每顆心都被溫柔照亮

當"網抑雲"成為深夜朋友圈的接頭暗號,當"我emo了"取代具體情緒表達,這屆年輕人用戲謔解構着精神困境。可當調侃成為情緒的遮羞布,我們是否正在錯失與真實自我對話的契機?那些未被言說的沉重,或許正悄然改寫着大腦的溝回。某個慵懶的周末,你精心布
無意中發現比節食還掉秤的方法:5天輕斷食,瘦12斤 - 天天要聞

無意中發現比節食還掉秤的方法:5天輕斷食,瘦12斤

上個月遇到一位客戶,40歲的林姐,平時工作忙得顧不上做飯,經常靠外賣應付。她試過節食,但每次餓到晚上睡不着,第二天反而更饞高油高鹽的食物。後來我建議她嘗試調整飲食節奏——5天輕斷食,不用挨餓,也不用頓頓水煮菜。
21天掉了10斤,從146到136斤,嚴重被低估的4件小事 - 天天要聞

21天掉了10斤,從146到136斤,嚴重被低估的4件小事

上周張姐來諮詢時,手上還捏着半塊沒吃完的餅乾。她說試過節食、跳操、甚至買過代餐粉,但體重像卡在某個數字不動。我讓她先回答一個問題:“你吃早飯時嚼了多少下?”她愣住了。於是我給她分享了四個簡單到容易被忽略的生活習慣調整,讓她先堅持21天。
替米沙坦與厄貝沙坦,兩者有區別,不建議混用 - 天天要聞

替米沙坦與厄貝沙坦,兩者有區別,不建議混用

有位老年朋友問華子,他一直在服用替米沙坦治療高血壓,但最近常去的藥店斷貨了,店員推薦他用厄貝沙坦替代,說是兩者差不多,是否可以混用呢? 華子告訴他,不建議兩者混用。雖然替米沙坦與厄貝沙坦都....
今年小滿是凶日,5月21日小滿,提醒中老年人:牢記這4大禁忌 - 天天要聞

今年小滿是凶日,5月21日小滿,提醒中老年人:牢記這4大禁忌

您發現了嗎?今年立夏後的天氣像坐過山車——清晨薄霧未散,午間驕陽似火,傍晚又飄起細雨。這種忽冷忽熱、濕氣瀰漫的初夏,正是身體最"遭罪"的時候。而即將到來的5月21日小滿節氣,更像一扇隱形的健康門:推得對,安然度夏;推得錯,可能給中老年朋友埋
花生是心臟的“減速器”?醫生忠告:這4種花生,建議多吃 - 天天要聞

花生是心臟的“減速器”?醫生忠告:這4種花生,建議多吃

花生一直是爭議很大的食物,有些人說它油脂高、熱量大,吃多了發胖、不消化,還對心血管不好;也有人說它是長壽豆、植物蛋白之王、血管清道夫。這種說法各有一套邏輯,沒法一刀切。但最近不少心內科醫生開始重新關注花生的作用,特別是在心率控制、血脂調節、
這5種食物,正慢慢“損傷”血管,不想惹上血栓,盡量少吃些 - 天天要聞

這5種食物,正慢慢“損傷”血管,不想惹上血栓,盡量少吃些

很多人擔心血栓,但不知道血栓的根子其實不是“突然形成”的。它從不是一塊血塊一下子堵住血管,而是血管內皮細胞長期受損、局部炎症慢慢積累、血液黏稠度逐步上升。幾種機制交織在一起,最終才出問題。而傷害這一整套系統的,不是劇烈運動,不是情緒波動,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