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是迷信!明日四月十五,提醒中老年人:1不睡、2不煉、3不做

2025年05月11日19:13:02 健康 1988


本文個人觀點,僅供娛樂,請勿迷信其中!

明天就是5月12日了,您注意到手機日曆上的"農曆四月十五"了嗎?這個日子在咱們傳統文化里可藏着不少講究。特別是對咱中老年朋友來說,記住下面這三個提醒,能讓您過得更舒坦!

農曆四月十五正處"立夏"節氣里,太陽黃經達到45度。您瞧這天文台的數據,明天地球剛好運行到太陽和月亮中間,形成"望月"現象。

老話說"十五的月亮十六圓",但今年四月十五當晚7點23分,月亮就能達到最圓狀態,這可是十年難得一遇的"正圓望月"。


不是迷信!明日四月十五,提醒中老年人:1不睡、2不煉、3不做 - 天天要聞


具體要注意啥?

【不睡】警惕別睡太晚的“子時覺”

“不睡”絕非倡導大家徹夜不眠,而是着重提醒大家,要格外留意晚上11點到凌晨1點這個特殊時間段,盡量避免熬夜。在中醫的理論體系中,“子時一陽生”有着深刻的內涵,子時作為陰陽交替的關鍵節點,被視為人體自我修復的黃金時期。

此時,人體如同精密運轉的機器,進入深度休整與自我調養的階段,各個臟腑都在悄然進行着排毒、修復等工作。

尤其是中老年朋友,身體機能本就有所下降,更需順應自然規律。倘若超過11點還未入睡,身體就像得不到充足“燃料”的發動機,容易出現心慌、頭暈等不適癥狀。而且,這種不良影響還會持續到第二天,導致血壓不穩定,增加心腦血管疾病發作的風險。所以,為了身體健康,大家務必重視子時覺,盡量在11點前進入夢鄉。


不是迷信!明日四月十五,提醒中老年人:1不睡、2不煉、3不做 - 天天要聞





【不煉】避開正午劇烈運動

夏日適當運動有助於增強體質、調節身心,但運動時間的選擇大有講究。特別是在炎炎烈日下,把握好運動時機至關重要。

氣象數據顯示,每天上午 10 點至下午 2 點,太陽輻射強度達到峰值。此時,陽光毫無遮擋地直射大地,地面如同被架在火上烘烤,氣溫持續攀升,地表溫度往往會突破 40℃,甚至更高。在這樣的高溫環境下,人體散熱難度劇增,極易出現中暑、脫水等狀況。

對於中老年人而言,隨着年齡增長,血管逐漸失去往日的彈性,變得相對脆弱。當暴露在高溫中進行劇烈運動時,身體需加倍努力散熱,心臟泵血負擔隨之加重,血管承受的壓力也顯著上升。這不僅容易引發頭暈、胸悶等不適,還可能誘發心腦血管疾病,帶來不可忽視的健康風險。

因此,不妨將運動時間調整到清晨或傍晚。當第一縷晨光喚醒城市,或是夕陽為天空披上絢麗晚霞時,氣溫相對涼爽,微風輕拂,此時出門散步,既能享受運動帶來的愉悅,又能有效規避高溫危害,可謂一舉兩得。


不是迷信!明日四月十五,提醒中老年人:1不睡、2不煉、3不做 - 天天要聞


健康防護:立夏後需避免的三件 “傷身事”

隨着立夏時節到來,氣溫逐漸攀升,生活習慣也需隨之調整。在這個季節,有三件 “傷身事” 尤其需要避免,它們看似平常,卻可能在不經意間損害健康。

首先是切勿用冷水沖澡。

山間清澈的泉水、井裡沁涼的井水,在燥熱時雖極具誘惑,但此時人體毛孔因高溫處於張開狀態,就像門戶大開的屋子。若突然用冷水澆淋,寒氣會迅速侵入,極易引發感冒,還可能對關節造成長期損傷,埋下健康隱患。

其次,隔夜涼菜要慎食。

炎熱天氣如同細菌的 “溫床”,即便將涼拌菜放入冰箱,低溫也無法完全抑制細菌滋生。這些 “潛伏” 的微生物經過一夜繁衍,會讓看似新鮮的涼菜暗藏危機,食用後很可能導致腸胃不適,實在得不償失。

最後,添減衣物需謹慎。

儘管白晝陽光熾熱,短袖成了不少人的選擇,但早晚溫差仍可達 10℃左右。清晨出門時,涼意尚存;夜幕降臨時,寒氣漸起。特別是關節敏感人群,隨身攜帶護膝與薄外套,才能有效抵禦溫差帶來的健康風險。




不是迷信!明日四月十五,提醒中老年人:1不睡、2不煉、3不做 - 天天要聞






這些講究有道理嗎?

1. 從現代醫學看:農曆十五前後,月球引力達到峰值,會影響人體生物節律。醫院數據顯示,這段時間失眠、焦慮的就診量會增加15%左右。

2. 從氣候來說:立夏後空氣濕度增大,中老年人排汗功能減弱,更要注意防暑降溫。氣象台預報明天全國大部分地區濕度超過70%,這種天氣最怕悶出毛病。

3. 從養生角度:春夏交替時節人體陽氣外浮,內臟反而虛弱。這時候貪涼、熬夜、過勞,最容易落下病根。

不是迷信!明日四月十五,提醒中老年人:1不睡、2不煉、3不做 - 天天要聞




應該怎麼做才合適?

早上6-7點:開窗通風,喝杯溫蜂蜜水

中午11-13點:保證半小時午覺

傍晚17-19點:適當散步,微微出汗就好

晚上21點前:熱水泡腳,按摩腳底湧泉穴

最後提醒您:這些老傳統不是要限制大家,而是幫咱們順應當令過生活。明晚記得抬頭看看月亮,給自己沏壺菊花茶,和家裡人嘮嘮家常,這就是最好的養生法!覺得有用不妨轉發給老夥伴們,大家一起健康度夏!

健康分類資訊推薦

護士節丨這個科室的護士每天製作超千個“安心包”,用“任意門”送往全院 - 天天要聞

護士節丨這個科室的護士每天製作超千個“安心包”,用“任意門”送往全院

中南大學湘雅三醫院外科樓四層,“消毒供應中心”的標識牌低調懸掛。作為醫院感染控制的核心樞紐,這裡採用了模塊化的布局和設計——物料傳輸系統好像精密的物流矩陣,以確保醫用器械從污染到滅菌的全流程閉環。湘雅三醫院消毒供應中心護士長、主管護師楊霞告訴瀟湘晨報記者,在這裡,“包”是很重要的單位。消毒供應中心會...
每天該走多少步?如何避免運動損傷?這樣走路才健康 - 天天要聞

每天該走多少步?如何避免運動損傷?這樣走路才健康

走路也能走出健康。作為一種簡單易行的運動方式,規律步行不僅能有效鍛煉身體,還能預防多種疾病。每天走多少步才科學?怎麼走更健康?如何避免運動損傷?一起來看規律步行對身體有哪些益處?廣州中醫藥大學第一附屬醫院股骨頭壞死科主任醫師陳鎮秋介紹,規律步行的好處多多:防止肌肉萎縮:讓腿部肌肉保持活力,走路更輕...
年輕人開始用“多巴胺排毒”,提升專註力有科學依據嗎? - 天天要聞

年輕人開始用“多巴胺排毒”,提升專註力有科學依據嗎?

(人民日報健康客戶端記者 張爽 譚琪欣)一段時間內禁用手機、電腦等電子產品,不聽音樂,也不吃垃圾食品……“多巴胺排毒法”,正在不少年輕人中悄然流行。這有科學依據嗎,是否真的這麼神奇?“我也跟風試了一次,但只是不刷短視頻和社交媒體,一開始會很不習慣,總想打開手機,但後面學進去了也就還好,而且等到晚上結束...
每天早餐加一物,全身炎症風險都降低! - 天天要聞

每天早餐加一物,全身炎症風險都降低!

提到核桃,很多人都認為吃核桃補腦,但也有不少人持懷疑態度。2025年2月,英國雷丁大學的研究人員在《食物與功能》期刊上發表的一項研究發現:早餐中加點核桃,可以對記憶起到延遲保護作用,並改善大腦認知功能。
大腦很愛的5種食物卻要少吃,為什麼呢? - 天天要聞

大腦很愛的5種食物卻要少吃,為什麼呢?

大腦是人體非常重要的器官,各個年齡段的人群都有補腦健腦的需要,大腦健康年輕自然長壽。除了保證每日足夠的睡眠和適量運動,還可以通過食物為大腦補充營養。魚肉防止腦細胞退化魚肉是促進智力發育的首選食物之一。
73歲普京的養生之道:深夜盡量不吃東西,每天運動強心肺! - 天天要聞

73歲普京的養生之道:深夜盡量不吃東西,每天運動強心肺!

最近,“俄羅斯總統普京談養生”的消息引發了不少人關注。據參考消息援引俄新社5月4日報道,俄羅斯總統普京在紀錄片《俄羅斯·克里姆林宮·普京·25年》中表示,他盡量不在深夜吃東西,但有時會喝國產的開菲爾(一種無糖酸奶),他的冰箱里還有熟酸奶。報道截圖紀錄片中,普京還展示了自己位於克里姆林宮內的健身房。他還表...
消停了一段時間後,上海“種植牙口腔醫院”騷擾電話怎麼又多起來了? - 天天要聞

消停了一段時間後,上海“種植牙口腔醫院”騷擾電話怎麼又多起來了?

去年7月底,解放日報·上觀新聞刊發《瘋狂打電話騷擾上海市民的“種植牙口腔醫院”,究竟是“哪一家”?》一文,曝光了上海多家口腔醫院委託一些開展“AI外呼”業務的第三方營銷企業,通過大量撥打“AI語音電話”的方式開展營銷,為口腔醫院拉客引流,給上海市民帶來了不勝其煩的電話騷擾。今年3·15期間,央視再次曝光了“...
弗里克:我需要去檢查一下心臟;這段始於去年的旅程還沒結束 - 天天要聞

弗里克:我需要去檢查一下心臟;這段始於去年的旅程還沒結束

帶領球隊在國家德比中4-3逆轉擊敗皇馬後,弗里克的巴薩距離奪冠只有一步之遙,賽後他在採訪中點評了這場跌宕起伏的比賽。以下是賽後快速採訪的內容。您的心臟還好嗎?我需要去檢查一下(笑)。球隊的表現不可思議,在米蘭踢了120分鐘後,要應對這場比賽並不容易,我們的表現非常出色。教訓犯錯就要付出代價,皇馬的前鋒速度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