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0歲奶奶免疫力差總生病,原來缺蛋白質!老年人,快趕緊收藏

2025年05月07日16:03:04 健康 1532

聲明:本文內容均是根據權威醫學資料結合個人觀點撰寫的原創內容,在今日頭條全網首發72小時,文末已標註文獻來源及截圖,文章不含任何虛構情節和“藝術加工”,無任何虛構對話,本文不含任何低質創作,意在科普健康知識,請知悉。

不少人一聽“免疫力差”,第一反應是缺維生素、缺睡眠、缺鍛煉,或者免疫系統本身退化。

80歲奶奶免疫力差總生病,原來缺蛋白質!老年人,快趕緊收藏 - 天天要聞

但很多老年人免疫力下降不是因為免疫細胞沒了,而是合成這些細胞的原材料供不上。

蛋白質不是肌肉的專屬,它是構成免疫球蛋白、白細胞、巨噬細胞、炎症介質和細胞因子的核心物質。

蛋白質缺乏,免疫系統的功能從基礎構建開始就打了折扣。

最先掉下去的是抵禦能力,再往下是修復能力、抗炎能力、識別能力,最後整個系統崩得像散了架。

這個問題在老年群體尤其明顯。

進入老年後,消化酶分泌減少、腸道黏膜吸收力下降、胃酸不足,再加上牙口不好、胃口變差,蛋白質攝入量本就比年輕人少得多。

80歲奶奶免疫力差總生病,原來缺蛋白質!老年人,快趕緊收藏 - 天天要聞

國家衛健委2019年公布的《中國居民營養與慢性病狀況報告》數據顯示,60歲以上人群平均每日蛋白質攝入量為54.8克,而推薦攝入量應為每公斤體重1.0至1.2克,意味着很多老年人每天差了至少10~20克。

更關鍵的是,攝入少還吸收差。

動物蛋白生物價高,但需要胃酸參與分解,而很多老年人由於常年使用抗酸葯、胃功能減弱,對肉類、蛋類的吸收效率很低。

有些人吃了一碗雞湯,感覺補了,其實主要喝進去的是脂肪,真正有效的蛋白質含量有限。

植物蛋白雖然好吸收,但氨基酸結構不全,單靠豆腐、豆漿也補不夠。

南京鼓樓醫院營養科對400名70歲以上老年人蛋白質攝入結構調查發現,超過68%的老年人蛋白質來源單一,動物蛋白佔比不足30%,其中免疫球蛋白水平偏低者比例明顯升高。

80歲奶奶免疫力差總生病,原來缺蛋白質!老年人,快趕緊收藏 - 天天要聞

蛋白質缺乏對免疫力影響是系統性的。

首先會看到T淋巴細胞數量減少、功能下降,這些細胞是識別病毒和癌變細胞的前哨站,缺蛋白意味着免疫系統的“雷達”不靈了。

接着是巨噬細胞吞噬能力減弱,病原體清除不徹底,容易形成慢性感染或病原體復燃。

還有就是抗體合成速度下降,哪怕打疫苗也不起效。

復旦大學公共衛生學院的一項老年疫苗響應性研究中指出,蛋白攝入不足者在流感疫苗接種後4周,抗體水平比充足組低了41%。

80歲奶奶免疫力差總生病,原來缺蛋白質!老年人,快趕緊收藏 - 天天要聞

更複雜的是,蛋白質不足還會間接干擾腸道菌群

蛋白提供菌群生長的營養底物,缺蛋白會讓菌群失衡,益生菌減少、有害菌滋生。

腸道屏障功能下降後,病原體更容易從腸道進入血液,引發全身慢性炎症反應。

而慢性炎症會反過來進一步破壞免疫細胞功能,這是一個難以逆轉的惡性循環。

廣州醫科大學附屬第一醫院老年營養科通過腸道菌群測序發現,蛋白攝入在推薦標準以下者,其腸道菌群丰度指數和抗炎菌比例均顯著下降,並且炎症因子IL-6水平上升了接近兩倍。

更大的問題在於,免疫力一旦跌破某個臨界點,身體其他功能都會快速塌。

肌肉開始流失、恢復能力下降、術後感染率升高、慢性病控制困難。

80歲奶奶免疫力差總生病,原來缺蛋白質!老年人,快趕緊收藏 - 天天要聞

有些人看着只是老感冒,實際是免疫重建失敗。感染一場病花一個月恢復,剛好一點又中招。

這類“反覆感染、久病不愈”是老年免疫力障礙最典型的外在表現。

有些家庭喜歡用保健品解決問題,買乳清蛋白粉、氨基酸補劑或高蛋白奶粉給老人補,但問題在於,很多產品的吸收率、氨基酸平衡、腸道耐受度都沒達到適合老人的標準。

有些老年人喝了反而腹脹、腹瀉,蛋白補了進不去還加重腸道負擔。

而真正需要的是“分時段+分類型+分劑量”的攝入策略。

清晨空腹蛋白吸收效率高,適合攝入乳清蛋白類產品;

中午主餐適合動物蛋白,搭配蔬菜增加消化酶活性;

晚上攝入植物蛋白,有助於夜間修復。

關鍵還在於,“蛋白補足”不僅是量夠,還得氨基酸譜全。

80歲奶奶免疫力差總生病,原來缺蛋白質!老年人,快趕緊收藏 - 天天要聞

人體不能合成的9種必需氨基酸必須靠外源攝入。

僅靠植物類蛋白結構不完整,會導致“某種氨基酸限制效應”,讓整體合成效率下降。

所以老年人必須同時攝入魚、蛋、瘦肉、奶類等高生物價蛋白,才能滿足免疫系統的合成需求。

還有一點是肌肉功能跟免疫系統聯動密切。

肌肉本身就是一個“免疫儲備倉”,參與調節多種免疫因子表達。

老年人如果蛋白不足、肌肉萎縮,免疫力下降更快。

中華醫學會老年醫學分會在《老年人蛋白質營養建議》中明確指出,肌肉量低的人群,其感染後死亡率比正常人高2.6倍。

蛋白質攝入不足的老年人,手術後傷口癒合時間延長約1.5倍,住院時間平均增加3.8天。

這些數據說明,蛋白不是營養補充,而是功能支撐。

一個誤解是很多老年人不願吃肉,怕膽固醇高、怕不消化、怕上火。

80歲奶奶免疫力差總生病,原來缺蛋白質!老年人,快趕緊收藏 - 天天要聞

結果吃得更清淡,主食多、蛋白少、營養不均衡。

很多家庭長期以稀飯、饅頭、素菜為主,蛋白攝入遠低於最低標準。

這類“清淡營養不良型飲食”在中國老齡人群中非常普遍,看似健康,實則讓免疫力一天比一天差。

對此,您有什麼看法?歡迎評論區一起討論!

參考資料

[1]胡曉燕.孩子免疫力差怎麼辦[J].健康博覽,2025

80歲奶奶免疫力差總生病,原來缺蛋白質!老年人,快趕緊收藏 - 天天要聞

健康分類資訊推薦

長壽的“身體密碼”被發現了!這10個特徵你占幾個? - 天天要聞

長壽的“身體密碼”被發現了!這10個特徵你占幾個?

“長壽體質”並非玄學,其實有跡可循!研究發現:心率緩、手勁大……這些你常忽略的身體特徵,竟蘊含著健康長壽的“關鍵密碼”!快看看你中了幾個?第一個就難倒很多人……健康時報圖1個狀態控制穩定血壓穩為什麼血壓穩定=長壽密碼?血壓可以被稱為是生命的
急救時掐人中反會延誤時機 健康耳朵無需定期清理別亂用滴耳液 - 天天要聞

急救時掐人中反會延誤時機 健康耳朵無需定期清理別亂用滴耳液

義診醫生為患者檢查。 孩子通過擲骰子完成健康知識問答。 廣州市第一人民醫院模擬醫學中心主任王西富為高中生講解海姆立克急救法。 7月3日,廣東省衛生健康委員會聯合揭陽市衛生健康局、廣東省衛生健康宣傳教育中心等多家單位,在揭陽市惠來縣惠城鎮成功舉辦“健康科普進鄉村暨廣東好醫生好護士志願服務行活動”第二場專場...
“大胖墩”減肥 手術是最佳武器 - 天天要聞

“大胖墩”減肥 手術是最佳武器

醫生接診。 多學科減重門診。 2025年,國家全面體重管理3年計劃啟動元年,暨南大學附屬第一醫院率先成立“肥胖代謝病綜合診療中心”,並創新性開設全國首個“多學科體重管理門診”,以“1+3+N”多學科診療模式向肥胖危機宣戰。 暨南大學附屬第一醫院副院長、肥胖代謝病綜合診療中心主任楊景哥向記者展示了一個典型案例:患...
醫療“暗戰” - 天天要聞

醫療“暗戰”

爭奪患者、人才與資源 合作辦醫“兵臨城下” 民營資本重塑行業規則 三甲醫院新院拔地而起 當三甲醫院的新院區在禪西拔地而起,當省級醫院通過合作辦醫“兵臨城下”,當民營資本以百億投入重塑行業規則,一場圍繞患者、人才與資源的醫療“暗戰”正在佛山悄然上演。佛山醫療版圖正經歷前所未有的競合與重構。 南都推出專題報...
“生物導彈”精準打肺癌 破解耐藥性 - 天天要聞

“生物導彈”精準打肺癌 破解耐藥性

近日,中山大學腫瘤防治中心張力、方文峰教授團隊在國際頂級醫學期刊《英國醫學雜誌》(The BMJ)發表肺癌領域全球首個獲批上市的TROP2 ADC的突破性研究成果。 該研究本月在美國臨床腫瘤學會年會(ASCO)公布關鍵數據後,時隔一周全文以快速通道模式(FAST TRACK)發表在頂級醫學期刊《英國醫學雜誌》。值得關注的是,這是研究團...
近六成患者擠基層,醫院越忙越倒貼錢? - 天天要聞

近六成患者擠基層,醫院越忙越倒貼錢?

中醫專家為患者診脈。 大瀝醫院專線巴士。 “暗戰”——佛山醫衛市場大變局之基層醫院篇 “成群的參天大樹底下,基層醫院只能在夾縫中發展”。 佛山市禪城區,破舊的辦公桌旁,一座鎮街級醫院的話事人平靜說出凜冽的話語。 這番表達,折射出佛山鎮街醫療體系的深層矛盾。作為全國醫改“真抓實幹”先進城市,佛山構建了“市...
婁底:醫學檢驗檢查共享中心正式授牌 助力醫療服務提質增效 - 天天要聞

婁底:醫學檢驗檢查共享中心正式授牌 助力醫療服務提質增效

【來源:紅網】 紅網時刻新聞7月7日訊(通訊員 張思弦)近日,婁底市城市醫療集團醫學檢驗檢查共享中心授牌儀式在市中心醫院舉行。市衛健委相關領導出席會議,市中心醫院、市婦幼保健院、市第一人民醫院等9家醫療單位分管領導和相關醫技科室負責人參加會議。 市衛健委領導為婁底市城市醫療集團心電、影像(放射、超聲)、檢...
這個習慣不僅會導致肝癌,還可能正在威脅你全身,趕緊改掉 - 天天要聞

這個習慣不僅會導致肝癌,還可能正在威脅你全身,趕緊改掉

生活中,有不少人因為肝臟的問題,日子一下子變得特別難熬。你想啊,肝不好,精神萎靡,吃什麼都提不起勁兒,工作時總是心神不寧,手腳沒力氣。平時朋友聚會,也不敢喝一杯,生怕一不小心病情加重。身體折騰得夠嗆,心裡那股焦慮和無奈,真的說不出來。尤其是
焦慮與午睡有關?醫生再三提醒:情緒易波動的人,午睡別亂來 - 天天要聞

焦慮與午睡有關?醫生再三提醒:情緒易波動的人,午睡別亂來

很多人生活中都經歷過這樣一件事:明明按時吃藥、按時治療,焦慮的情緒卻還是揮之不去,整天心神不寧,影響工作和生活。特別是年紀大一些的人,身體和心理的各種小毛病接踵而來,原本想靠點葯和休息緩解,結果發現效果遠不如預期。很多人甚至開始懷疑自己到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