詳細提起甲鈷胺這個名字,很多朋友也不會陌生,也有不少人把它當成營養神經,甚至是對抗衰老的“神奇藥物”來使用,甲鈷胺到底是什麼?它在改善中老年人健康方面,又有哪些切實有效的功效呢?今天的這篇科普,就來帶大家去認識一下,甲鈷胺在改善中老年人健康方面的3方面重要作用。
甲鈷胺與維生素B12
有朋友說,甲鈷胺不就是維生素B12嗎?實際上,不論是從化學結構還是從生理功能來看,兩者都是存在差異的,甲鈷胺的確是維生素B12各類結構中的一員,但它由於普通的維生素B12有所區別,除了甲鈷胺之外,維生素B12還有羥鈷胺,腺苷鈷胺,氰鈷胺等多種形式,而其中甲鈷胺和腺苷鈷胺是能夠在人體中無需代謝轉化,可直接發揮生理活性的兩大形式。
甲鈷胺作為一種維生素B12的活性形式,它被人體吸收後,能夠直接參与人體的氨基酸代謝,神經系統髓鞘形成以及神經遞質的合成,四氫葉酸再生以及紅細胞的新陳代謝等多種生理過程。
因此,人體一旦缺乏維生素B12,也會帶來多方面的健康風險,而對於有相關健康問題的人,合理補充維生素B12,也會為改善健康,預防風險帶來一定的獲益。
改善周圍神經病變
如果你經常出現手腳麻木,刺痛,灼燒感,疼痛等癥狀,或者發現對外界的感覺也變得遲鈍,這些都有可能是周圍神經病變帶來的常見癥狀。這種疾病問題,在中老年人中更為常見,特別是已經有糖尿病問題的患者,隨着病程周期的增長,很多人都會出現周圍神經病變的相關癥狀。有些情況下,即使沒有糖尿病,單純因為缺乏維生素B12,長期得不到有效補充和緩解,也會導致周圍神經病變的問題。
甲鈷胺作為一種重要的輔酶,參與神經細胞內核酸,蛋白質以及脂質的代謝。髓鞘就像電線的絕緣層,它的完整性對神經信號的快速、準確傳導至關重要。甲鈷胺通過促進軸突的再生和髓鞘的形成,有助於修復已經受損的神經纖維。
甲鈷胺通過修復神經結構,理論上還可以改善神經信號的傳導速度和效率,從而緩解麻木、疼痛等癥狀。研究和薈萃分析顯示,使用甲鈷胺可能在一定程度上改善糖尿病周圍神經病變患者的神經傳導速度和主觀癥狀如麻木、自發性疼痛等。
當然,作為一種營養物質,甲鈷胺也並非萬能葯,它在改善神經病變問題方面的效果也因人而異,且通常需要與其他治療(如嚴格控制血糖、營養神經、對症止痛等)聯合使用。另外,對於周圍神經病變的治療改善,一般需要使用較高劑量,持續用藥,具體如何使用,應該結合情況,遵醫囑合理補充。
降低同型半胱氨酸水平
高同型半胱氨酸,是困擾很多中老年朋友的問題。同型半胱氨酸升高,現在已經確認是一種獨立對心腦血管風險因素,如果高同型半胱氨酸不積極控制,會損傷血管內皮健康,加大血栓形成風險,特別在高血壓合併高同型半胱氨酸的人群中,腦卒中的發生風險會顯著升高。
我們中國人高同型半胱氨酸的比例比歐美人群更高,更要注意排查高同型半胱氨酸問題。很多朋友都知道,葉酸是降低同型半胱氨酸代謝的重要物質,但很多朋友不知道的是,維生素B12和維生素B6也是參與同型半胱氨酸代謝的重要輔酶,單純補充葉酸,如果身體仍然缺乏維生素B12,同樣也無法高效的降低同型半胱氨酸水平。
甲鈷胺作為維生素B12的活性代謝產物,是人體內參與同型半胱氨酸向蛋氨酸轉化的甲基化過程,補充葉酸的同時,同時補充甲鈷胺有助於促進這個代謝過程,降低血漿同型半胱氨酸水平。
同型半胱氨酸水平降下來,我們對心腦血管健康風險因素就少了一個,因此,甲鈷胺的合理使用,不但能夠改善神經健康,還能有助於降低心腦血管健康風險。
預防和改善認知功能下降
記憶力減退、反應變慢、注意力不集中是很多中老年朋友普遍存在的問題,很多朋友也會擔心,出現了這樣的一些癥狀,是不是離老年痴呆不遠了?
實際上,上述癥狀的出現並不代表就一定會發展為老年痴呆,但合理補充維生素B12,能夠為保護我們的認知功能,帶來一定的獲益作用。
正如前文所述,缺乏維生素B12會使同型半胱氨酸升高,而這種升高會帶來血管損傷,也會影響腦部血供,從而帶來認知功能的下降以及痴呆風險的增加,對於這種情況來說,聯合補充葉酸和維生素B6效果更佳。
甲鈷胺參與的蛋氨酸循環產物對維持神經細胞膜流動性、神經遞質(如乙酰膽鹼、多巴胺)合成以及髓鞘的健康至關重要,因此,合理補充對於保護中樞神經健康,改善和保護認知功能,有着重要的作用。
當然對於這種甲鈷胺保護認知功能的作用,我們也不必過度神化,它既不是對每個人都有用,更不能替代治療和改善老年痴呆的相關藥物,但對於確實缺乏維生素B12的中老年人,補充甲鈷胺,對於改善缺乏所引起的認知功能下降,還是很有幫助的。
對於甲鈷胺的三大作用,相信大家已經有所了解了,到底哪些人是應該注意排查,補充甲鈷胺的重點人群呢?有以下情況的朋友,應該特別注意——
- 存在萎縮性胃炎或胃酸缺乏的人群,胃內缺乏胃酸和內因子,會影響天然維生素B12的吸收。
- 長期大量飲酒的人群,酒精的大量攝入會影響維生素B12在胃腸道的吸收。
- 惡性貧血是一種自身免疫性疾病,會攻擊產生內因子的胃壁細胞,也會影響維生素B12的吸收,而維生素B12的缺乏,也會加劇貧血問題,需要積極對兩者進行糾正。
- 長期服用二甲雙胍、質子泵抑製劑(PPIs,如奧美拉唑)和H2受體拮抗劑(如雷尼替丁)等抑酸葯,都可能干擾B12的吸收。
- 一些進行過消化道切除的患者,如胃切除術、腸道短路手術等,也是缺乏維生素B12的高風險人群。
- 長期嚴格素食者,因為B12主要存在於動物性食品中,也是缺乏維生素B12的高風險人群。
對於有上述一種或多種情況的中老年朋友,建議一定要去排查下是否存在維生素B12缺乏的情況,雖然血清維生素B12水平不能完全反應細胞內維生素B12水平的狀況,但結合同型半胱氨酸,神經認知健康情況,還是可以綜合評估的,如果存在缺乏,可以經過醫生評估後,合理補充甲鈷胺,對於保護健康,預防疾病風險,都是非常重要的。
希望這篇文章能夠對大家有所幫助,也歡迎大家積極轉發分享,讓更多人看到更靠譜的健康科普知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