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6日,抖音賬號“阿根廷奇娜”發布了一則訃告:“本人楊淙,帶着無比沉痛的心情告知各位家人們,吾妻楊奇娜於2025年4月2日上午,因突發低血糖與世長辭,終年38歲。”
此訃告一出,不少網友感到震驚,因為楊奇娜去世前一天,她還在抖音上更新了與家人一起做農活的視頻。大家在為其痛心的同時,也困惑不已:小小低血糖,真會要人命?
真的,低血糖會要人命!
作為平江縣第一人民醫院一名內分泌科護士,我見過太多因忽視低血糖導致的悲劇。如果說高血糖像鈍刀子割肉,那麼低血糖就是快刀子捅心,一次嚴重低血糖的殺傷力,能抹平十年控糖成果,因為高血糖侵蝕血管以年計,而低血糖摧毀大腦僅需6分鐘——研究顯示,嚴重低血糖30分鐘內死亡率較急性心梗高3倍,那些手抖、冷汗的“小癥狀”,實則是身體發出的“斷電警報”。
低血糖的三大誤區
1.只有糖尿病患者才會低血糖
健康人群在飢餓、劇烈運動、飲酒後都可能發生低血糖;
2.吃塊糖就能解決
快速升糖後若未及時補充主食,可能出現“血糖過山車”。曾有患者在辦公室吃糖緩解後,兩小時再次暈倒;
3.睡一覺就好了
夜間低血糖被稱為“隱形殺手”,因其具有隱匿性、高危害性和無癥狀性。
低血糖的“殺戮”三部曲
1、輕度階段(血糖3.0-3.9mmol/l)
●手抖如篩糠,心跳快得像跑完百米;
●突然大汗淋漓,像被澆了一盆冷水;
●眼前發黑伴有強烈飢餓感。
2、中度階段(血糖2.2-3.0mmol/l)
●說話大舌頭,走路像踩棉花;
●莫名傻笑或哭鬧,出現醉酒樣行為;
●無法完成簡單計算;
●血糖<2.8mmol/l持續6小時,腦細胞不可逆死亡。
3、重度階段(<2.2mmol/l)
●全身抽搐,牙關緊咬(易被誤認為癲癇);
●昏迷伴尿失禁,皮膚濕冷如屍體;
●心電圖顯示室顫,錯過6分鐘黃金搶救期將腦死亡。
低血糖的預防三原則
1.隨身防護包
內備“救命三件套”:獨立包裝的葡萄糖片、無糖蘇打餅乾、急救卡片;
2.飲食紅綠燈
減肥人群每日至少吃2拳頭主食,運動前要加餐;
3.高危時段表
凌晨1-3點、餐後4小時、洗澡後15分鐘最易發作低血糖,老年人家中床旁需備含糖食品。
當出現低血糖癥狀時,立即執行“15法則”:吃15克糖(相當於3塊方糖/半罐可樂),靜坐15分鐘,15分鐘後複測血糖。
面對低血糖,我們既要像消防員般快速反應,又要像園丁般細心養護,發生低血糖時要記住三步口訣——“快補糖、測血糖、防再降”。
健康人群每年至少檢測1次空腹血糖,按時吃飯,不盲目節食;糖尿病患者更要警惕低血糖,吃飯定時定量,不擅自減餐。低血糖不可怕,可怕的是忽視和大意。
湖南醫聊特約作者:平江縣第一人民醫院 單娟娟
關注@湖南醫聊,獲取更多健康科普資訊!
(編輯y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