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歲月的長河中,70歲已然算得上是人生的暮年階段。吳大叔今年70歲,本該是安享晚年的年紀,可最近他卻遇到了些煩心事。曾經的他身子骨硬朗,走起路來健步如飛,可如今,沒走幾步就氣喘吁吁,看着身邊的老夥計們依舊精神抖擻地散步,他不禁陷入迷茫:是不是自己身體出問題了?還是說上了年紀的人真的不適合走路了?
其實,70歲後依然適合走路鍛煉。2023年,美國心臟協會公布的一項研究如同一盞明燈,為老年人的走路鍛煉指明了方向。這項研究對452名70歲以上的老人進行了長達3.5年的隨訪,受試者們需要在至少3天里,每天佩戴計步器10小時,以此來精準記錄每日的步數。結果顯示,受試者平均每日步行3477步,而活躍度最低的每日行走不到2000步,最高的則超過4500步。通過對比分析發現,與每天走路不到2000步的老人相比,每日步行4500步的老人發生心血管事件的風險大幅下降了77%。
每日步行不到2000步的老年人中有11.5%出現了心血管事件,而步數超過4500步的老人,這一比例僅有3.5%;即便只是每日多走500步,也能讓心血管風險降低14%。研究第一作者杜利博士建議,老年人可以小幅度增加步數,這對心血管健康意義非凡,對於70歲以上的老人,每日多走500步是個不錯的選擇。堅持走路,能為心血管健康帶來諸多益處,比如輔助降壓、調節血脂、降低血糖以及提高心臟機能等。
走路的好處遠不止於此,它還能強化肌肉骨骼、減輕壓力、促進睡眠,是一種全方位有益健康的運動。但需要注意的是,走路時若出現兩個表現,可能是身體發出的警告。其一,不愛走路。有些人對走路毫無興趣,稍微走兩步就喊累,每天步數寥寥無幾。《歐洲預防心臟病學雜誌》上的一項研究納入超22萬名平均年齡64.4歲的受試者數據,並進行了7.1年的隨訪,結果發現,每天至少走3967步就與全因死亡風險顯著下降相關。
而隨着步數的增加,風險進一步降低,每日走5537步可讓風險下降48%,每日走路7370步可讓風險下降55%,每日走路11529步可讓風險下降67%。其二,走路速度慢。《梅奧診所學報》上的一項研究針對47.5萬人走路以及死亡情況進行了分析,結果顯示,走路快的人相較於走路慢的人,平均壽命能延長1520年。具體來看,走路快的男女性平均壽命為86.787.8歲、85.286.8歲,而走路慢的男女性平均壽命僅有72.4歲、64.8歲。
既然走路對健康有諸多益處,那麼70歲老人在走路時就更要講究方式方法,牢記“4不要”,走出健康長壽。首先,不要倒着走。倒着走雖能刺激一些不常活動的肌肉,但對老年人來說風險極大,很容易摔跤,嚴重時可能引起骨折,甚至造成更嚴重的損傷。其次,不要上來直接走。老年人肌肉鬆弛,關節韌帶堅硬,運動前一定要充分熱身,至少5-10分鐘,等身體活動開後再運動,可避免運動損傷。
再者,不要走石子路。很多老年人患有糖尿病,足部對冷熱、壓力感受不明顯,走石子路時容易刮傷,皮膚破損後感染幾率較高。最後,不要單獨走。老年人運動要選擇安全環境,最好有人陪同,以免發生意外無人知曉,特別是患有心血管疾病的老人,更不能單獨運動。
運動是保持健康的重要方式,但一定要注意方法,切不可因不當運動方式影響健康。70歲老人在走路鍛煉時,要根據自身情況,量力而行,循序漸進,讓走路成為一種享受,而不是負擔,從而收穫健康與長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