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著名血液病學專家宋善俊教授逝世

2025年04月03日17:40:13 健康 8773

湖北日報全媒記者 龍華 通訊員 協宣

我國著名內科學家、血液病學專家、中國共產黨黨員、華中科技大學同濟醫學院附屬協和醫院血液內科教授宋善俊同志因病醫治無效,於2025年4月2日晚23時30分離世,享年84歲。

我國著名血液病學專家宋善俊教授逝世 - 天天要聞

1941年宋善俊出生於湖北省公安縣,1963年畢業於武漢醫學院(現華中科技大學同濟醫學院),畢業後在武漢協和醫院工作至今。歷任血液內科主任、血液病學研究所所長、華中科技大學同濟醫學院附屬協和醫院(武漢協和醫院)院長等職,1970年加入中國共產黨,1992年獲國務院特殊津貼。

從醫60餘年,宋善俊教授主持完成中南第一例造血幹細胞移植、研製抗白血病三尖杉藥品獲原衛生部科研成果甲等獎、開展彌散性血管內凝血研究獲湖北省科技進步一等獎、教育部提名科技進步二等獎。

我國著名血液病學專家宋善俊教授逝世 - 天天要聞

《臨床細胞學圖譜》主要編寫者

早在上世紀60年代末,宋善俊教授即開始從事血液與腫瘤細胞形態學的研究,主要參與編寫了我國血液病學領域的經典著作《臨床細胞學圖譜》一書,並獲1971年湖北省優秀圖書獎。此後,宋善俊教授帶領血液科團隊舉辦了6期臨床細胞形態學學習班,為全國培養學員200餘人。

研發抗白血病創新葯三尖杉酯鹼

進入70年代,在宋善俊教授的主持下,協和醫院血液病學研究所聯合國內其他研究機構,開展了半合成三尖杉酯鹼的抗白血病的藥理、臨床研究。研究結果系統肯定了三尖杉酯鹼對急性非淋巴細胞白血病療效。協和醫院血液病學研究所成為國內首家臨床應用該葯的醫療機構。當年,三尖杉酯鹼是我國獨立開發的、世界獨有的治療該病的新葯,研究成果獲得1981年度衛生部科技進步甲等獎。現在臨床仍在廣泛應用。

國內dic研究奠基人

上世紀80年代,彌散性血管內凝血(dic)進入宋善俊教授的研究視野。作為一種嚴重的臨床綜合症,當時在國內醫學界並沒有獲得系統認識。宋善俊知難而上,從源頭研究該病的發病機理,為該病的研究做出了開拓性貢獻,奠定了我國dic診斷的標準,實現了“四個一”的突破,即在國內第一次開展dic動物實驗;第一次提出dic臨床診斷標準;第一次提出dic實驗診斷標準;第一次撰寫出版dic臨床專著。此後,他又率先在國內將肝素等用於dic的搶救,挽救了一大批垂危患者的生命。該項成果獲湖北省科技進步一等獎、教育部提名科技進步二等獎。

1993年,宋善俊教授主持完成了中南地區首例同種異基因骨髓移植,由此奠定了協和醫院血液科中南地區造血幹細胞移植中心的地位。

醫療改革弄潮人

上世紀80年代,宋善俊走上管理崗位,先後擔任協和醫院副院長、院長。在改革開放的春風下,他因勢利導,帶領協和醫院大力開展管理革新,領全國醫療機構改革之先,用服務的提質與管理的增效。在宋善俊的主持下,協和醫院一方面刀刃向內,率先打破鐵飯碗;一方面以患者為中心,着力強調應收盡收,應治盡治。同時,醫院大力開展基礎建設,提升服務能力,建成了全新的內科大樓,當年被譽為華中第一樓;引入了眾多先進設備,包括全省第一台ct、磁共振等。

醫院當年實施的這些改革,成效顯著。經媒體報道後,在全國、全省範圍內產生了強烈的反響,被業界認為這些措施具有引領改革向縱深發展的作用。

健康分類資訊推薦

4個無意間的行為,正在加重你的脫髮!第3個很多人都中招了 - 天天要聞

4個無意間的行為,正在加重你的脫髮!第3個很多人都中招了

相信不少人都有脫髮的困擾,尤其是成年群體。脫髮的表現,可能是在梳頭時發現掉發增多,或是浴室的地漏邊堆積成團,又或者肩膀老是有清理不完的掉發……在遭遇脫髮問題的時候,很多人可能沒意識到,生活中的一些不經意的小習慣,可能正是悄悄加劇脫髮的“隱形
夏季,要少吃綠豆西瓜,要多吃這3類菜,去濕寒,伏天少受苦 - 天天要聞

夏季,要少吃綠豆西瓜,要多吃這3類菜,去濕寒,伏天少受苦

夏日的陽光如同熱情的火焰,炙烤着大地,可很多人卻在這熱情似火的季節里,被莫名的疲憊與睏倦“纏住”,食慾也跟着大打折扣。你或許還不知道,這很可能是“濕寒”這個“隱形刺客”在悄悄作祟。中醫認為,濕氣是身體的“隱形負擔”,它常常與寒氣“勾結”,形
防大於治!阿爾茨海默病如何預防? - 天天要聞

防大於治!阿爾茨海默病如何預防?

阿爾茨海默病作為一種致病機制錯綜複雜的重大致殘性智力退化疾病,至今仍未研發出特效治療手段。值得注意的是,我國正面臨全球最嚴峻的老齡化態勢——老年人口規模居首且增速領先,同時該病在我國的發病率也處於較高水平。在此背景下,如何構建有效的阿爾茨海默病早期預防體系,已然成為當前公共衛生領域亟待攻克的核心命題...
孫淑華醫生:用畢生所學減輕病痛,用仁心仁術詮釋大愛 - 天天要聞

孫淑華醫生:用畢生所學減輕病痛,用仁心仁術詮釋大愛

在北京呼吸醫學領域,孫淑華主任的名字如同一面旗幟。50年臨床生涯中,她將全部熱忱傾注於呼吸系統疾病研究,這位北京北沙灘中醫醫院呼吸科的專家,尤其在肺結節、慢阻肺等疑難病症上建樹頗豐。然而比醫術更令人動容的,是她始終如一的信念:"醫者,當與患
益生菌的功效不一定與益生菌的活力存在必然聯繫 - 天天要聞

益生菌的功效不一定與益生菌的活力存在必然聯繫

在《西遊記》里,各路神仙妖怪為了長生不老,可謂是費盡心機。咱們現代人為了身體健康,也沒少花心思,其中益生菌就成了很多人關注的健康“法寶”。過去,大家都覺得益生菌得是活的,而且數量越多,對身體的好處就越大,就像孫悟空神通廣大,降妖除魔不在話下,活的益生菌就如同那威風凜凜的齊天大聖,在我們腸道里大顯身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