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哈佛大學一位教授發表了一篇期刊,說明攝入越多的植物蛋白就能在一定程度上延年益壽。
與攝入較少的人相比,中年時攝入較多蛋白質的人,能夠健康到老的可能性高達46%,如果每天能增加10克蛋白質攝入,那麼健康到老的可能性也會增加35%。
不僅如此,攝入蛋白質的群體還能在很大程度上,降低各種老年慢性病。
然而在這些蛋白質當中,牛奶、雞蛋等常見食物中的蛋白質,非但沒有這種效果,反而還會降低健康衰老的可能性。
這到底是為什麼?
“特殊”的蛋白質
2024年1月,哈佛大學的研究團隊在《美國臨床營養學雜誌》發表了一項令人矚目的研究。
他們觀察了48762名年齡在38至59歲之間的被實驗對象,經過數十年的數據分析,發現蛋白質的攝入並非越多越有益,也並非越昂貴越優質。
牛肉、雞蛋等動物蛋白雖常被認為是“滋補佳品”,但植物蛋白,如大豆、堅果,卻悄然成為長壽路上的關鍵助力。
研究表明,增加植物蛋白的攝入,能顯著提升晚年健康的可能性,而過多的動物蛋白反而可能帶來負面影響。
這是因為蛋白質的種類非常多,動物蛋白、植物蛋白、乳製品蛋白各自佔據一席之地,而它們的特性與健康效益也各有千秋。
過去人們普遍認為補充蛋白質的最佳選擇是雞蛋、牛奶或牛肉,而大豆、堅果等植物來源往往被忽視。
然而哈佛的研究徹底改變了這一觀念,他們的數據顯示,每增加3%的植物蛋白能量攝入,健康衰老的可能性便提升46%。
所謂健康衰老,指的是晚年生活中不被癌症、糖尿病、心臟病等11種常見慢性疾病困擾,同時保持清晰的頭腦、良好的身體機能以及穩定的心理狀態。
與之相對,動物蛋白的攝入,非但不會讓健康衰老的可能性上升,反而還會有下降的趨勢,而乳製品蛋白的攝入則未顯示出顯著關聯。
明明都是蛋白質,為什麼二者之間的效果卻天差地別?
植物蛋白的獨特效果
研究發現,它能顯著減少壞膽固醇的含量,維持血壓的平穩,促進胰島素的正常作用,同時降低體內炎症相關物質的水平。
更令人興奮的是,每日額外攝入10克植物蛋白,就能將健康長壽的概率提高35%到40%,這一收益足以讓人重新審視日常飲食安排。
不過植物蛋白質的來源那麼多,到底哪一些是“最有效果”的?
根據相關研究員測試可以得出,大豆的氨基酸構成更均衡,不僅能填補豆腐的短板,還在促進肌肉合成方面表現不俗,堪稱植物蛋白中的佼佼者。
不過這並不代表動物蛋白一點兒作用沒有,在蛋白質含量及氨基酸評分榜單中,雞蛋位居榜首,牛奶緊隨其後,之後則是魚肉、蝦肉等一系列的動物蛋白。
它們當中有些蛋白質好處也是非常多的,比如一顆50克的雞蛋就含有約6克的蛋白質,氨基酸種類全面,吸收率極高。
牛奶的蛋白質含量雖然不高,但其中的蛋白質種類能與人體需要高度契合,吸收利用率相當出色。
這些優質的動物蛋白如果能跟植物蛋白相結合,也能發揮出更高的效用。
那麼我們又該如何將這些科學飲食,融入到日常生活當中呢?
“特殊”搭配
在這些蛋白質的攝入方法當中,一種名為“1122飲食法”的方案非常流行。
每日一袋250毫升牛奶、一顆雞蛋、二兩瘦肉、兩塊豆腐。
如果擔心膽固醇偏高,可以用2到3個蛋清代替蛋黃,而豆腐的營養短板則可通過25克大豆來彌補。
這一方法簡單實用,不過不同性別的人在攝入蛋白質上也存在差異,像成年男性最好每天不超過65克、而女性只需要大約55克,就能滿足一整天的生活。
研究雖推崇植物蛋白,但並未否認動物蛋白的營養價值,二者搭配更能發揮優勢。
例如午餐時用瘦肉炒豌豆,晚餐煮一份雞胸肉搭配堅果沙拉,既豐富了口感,又讓蛋白質的營養價值得以疊加。
烹飪方式同樣不可忽視,蒸煮或燉制能最大限度保留蛋白質的營養,而過度煎炸或燒烤則可能破壞其結構,降低吸收效率。
飲食中的智慧,不僅在於選擇食材,更在於如何讓這些食材的潛力在盤中綻放。
不過蛋白質的應用遠不止於此。
在健身場所,那些希望增強肌肉的人也特別重視蛋白質的補充。
大豆、瘦肉、魚類等富含肌源性蛋白的食物,成為他們的首選。
研究表明,植物蛋白中的支鏈氨基酸有助於加速肌肉合成,若搭配適量雞胸肉,其效果不亞於市面上的蛋白粉。
對於普通人而言,早晨一碗燕麥雜豆粥,搭配牛奶,中午一份瘦肉配豆腐的家常菜,便足以滿足日常所需。
更值得一提的是,增加植物蛋白的攝入不僅有益身體,亦能減輕環境的負擔。
相比於畜牧業對水資源和土地的巨大消耗,種植豆類和堅果的生態成本更低,減少了溫室氣體排放,為地球的可持續發展貢獻一份力量。
隨着植物蛋白的研究日益深入,科學家們仍在探索更多可能性。
或許在不久的將來,新的發現會進一步改變我們的飲食習慣,讓健康長壽的路徑更加清晰。
不過相比起植物蛋白,良好的生活作息,對於健康生活也有非常大的幫助。
研究顯示夜間是身體修復和排毒的重要時段,所以要想提高免疫力,最好能保證充足的睡眠,這樣才能降低疾病風險。
長期堅持早睡早起的人,感冒、腸胃問題及心血管疾病的發生率遠低於熬夜者。
保持規律的生活節奏有益於新陳代謝,能平衡體內激素分泌,推動代謝過程順暢進行,從而有助於保持健康的體重。
除此以外,充足的睡眠也能能改善精神狀態,增強注意力,從而提高工作效率,降低焦慮和抑鬱風險。
對於學生或學習者來說,早睡早起能鞏固記憶、提升專註力和理解力,使學習更高效。
在快節奏生活中,堅持早睡早起是為健康奠定基礎的關鍵一環,希望大家從中汲取啟發,付諸行動。
信息來源:
新浪財經《抗衰老在行動:哈佛大學發現,這類蛋白吃得越多,心臟越健康,壽命越長!!!》
天津河西《蛋白質吃得好長壽少不了!哈佛研究4萬多人,發現這種蛋白最延壽》